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节目模式发展引进倒逼原创 何时接轨世界体系

2016年06月10日06:49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原创模式何时接轨世界体系

  全球的节目模式产业每年高达50亿美元的产值,这个庞大的产业陪同着中国同行走过了难忘的十年。现在全球的市场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市场也开始变化。在上海电视节上,第二届“中国模式日”以“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原创力”为主题进行了多场中外对话。任何一个模式大国都需要经历节目模式的引进、原创和输出三个阶段,目前以模式引进为主的中国市场何时才能把国内的原创模式接轨世界体系,成为讨论关注的焦点。

  持续拿来主义 引进模式已油尽

  引进海外节目模式其实在国内早有先例,包括央视的《幸运52》、《开心辞典》、《正大综艺》、《动物世界》等都采用的引进模式。而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现象级节目《超级女声》则是借鉴了《美国偶像》。截至今天,无论是《奔跑吧兄弟》、《全员加速中》、《极限挑战》还是《中国好声音》,引进模式依然是国内节目的主力军。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通过研究数据表示,国内的现象级节目近90%是引进模式,“今年的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的商家看来看去,让大家感兴趣的节目模式几乎没有,除了已引进的模式,其他的都不太适合本土化。”

  这样的比例在模式出口大国以色列Keshet International总经理Keren Shahar的眼中并不健康,作为《Rising Star》、《战俘》(美剧《国土安全》的原版)的制作和发行商,KerenShahar认为合理的引进与自主原创模式的比例应该在7:3上下。“这可以避免引进模式过多造成的泯灭自主原创力的问题。”

  引进倒逼原创 中国原创初长成

  近年来国内对于电视节目模式疯狂引进的热潮,对于中国原创模式的发展,既是阻碍同时也是一种驱动力。在刘熙晨看来,国内电视节目目前的发展并不能称之为引进模式,而是“依赖模式”,而引进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只能倒逼中国原创力的生成。

  中国原创模式的生成也确实正在起步。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梁红在现场提出的一组数据让不少同行增添了些许信心。数据显示,由中国原创模式打造《中国诗词大会》在2016年收获了4.86亿不重复人次收看的成绩,而《挑战不可能》中小姑娘催眠动物的视频被翻译成西班牙、阿拉伯等语音在网络播出7亿多次。“《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用时608天,是一个中国原创力的尝试,这表明国内的电视人是具有国际化的理性结构的能力,第二季还将增添更多原创的内容和元素。”同时,梁红也指出,正在考虑输出《中国诗词大会》的中国原创模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有特色的诗词文化,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英国的诗歌是不是可以套用我们这个模式?”

  联合开发兴起 输出任重而道远

  对于中国原创模式的输出,Armoza Formats 总裁Avi Armoza也直言不讳地表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有一个语言的问题,目前很多中国公司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Armoza Formats说,“中国要想走向国际市场,除了购买模式之外还要输出。在一次国际市场的推介会当中,有40到50家中国的企业在推中国的模式。中国企业要更好地了解国际的一些做法,了解并尊重游戏的规则。”

  面对这样的问题,刘熙晨也提出,联合开发也许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国内这十年的引进模式,基本上把全世界积累了多年的模式消耗得差不多了,实际上中国还没有进入到自主研发模式的阶段,目前只能寻求联合开发,在其中汲取养分积累经验。”同时,刘熙晨也坦言,进入研发阶段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短时间内无法将思维工业化。“国内研发节目的时候,更多讲的是一些笼统的要求,制作人都会讲我想要什么,我要怎么做;而欧美人做模式的时候,更多的是问你想达到什么样,这样的思维分歧非常明显。”

  依靠技术突破 VR发展须冷静

  在今年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中,VR技术成为媒体人开口闭口谈论的话题之一。韩国SBS新媒体事业部VR总监金泰完与国内投身VR事业的幻维数码创意科技副总经理唐昊在观点上达成一致,对于VR的发展,应该保持冷静。金泰完表示,VR制作上的内容部分还处于初创时期,目前单一的视觉感官也不能称之为虚拟世界。

  对于VR技术的发展,唐昊认为,在技术上还面临着很多的难题,“首先你要隔绝跟现实的联系,如果是用手机,你仍然是在看一个传统的屏。”此外,唐昊也提到,目前的视频清晰度无法达到真正的VR效果。“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所观察的世界仅仅是画面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少。这是跟黑白电视机差不多的水平,无法给用户带来正常体验。这样的画质突破人类视网膜的极限,你将无法察觉这个世界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你已经没有像素的感觉了。”(记者 韩英楠)

  ■相关新闻

  综艺生态瞄准

  网感和脑洞

  正值第22届上海电视节举办之际,由腾讯视频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综艺新生态”论坛邀请到《极限挑战》总导演任静、《奔跑吧兄弟》一二三季总导演岑俊义、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郑蔚、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总经理马延琨等业界综艺风云人物参与讨论。网络综艺和传统综艺是此消彼长?还是渐趋融合?从近两年的发展看,“网感”和“脑洞”成为综艺制作人越来越多被提及的两个关键词;虽然少数网综已不再需要依托电视台成为现象级,但大多现象级的综艺仍出自电视台。

  如今的电视综艺越来越多地渗入了互联网的质素,和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的贴合、互动也越来越紧密。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花样姐姐》等优秀电视综艺就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综艺”概念下的各种创新模式。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总经理马延琨表示,随着用户的年轻化和观看方式的移动化,综艺节目在电视上播和网络上尤其是移动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更注重“体验”,要给用户不同观感、体验感,所以电视综艺在互联网平台播出一定要强调体验。

  看来传统的电视综艺越来越“互联网”化无疑是必然趋势。一是,体现在电视、电脑、手机等跨屏传播不仅成为综艺节目播出的标配,制作者还创新性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各种手机APP,在节目中融入更多互动元素,增强观众黏度。二是,从2015年起,传统电视人纷纷“出走”,或投入网络综艺领域,或自立门户再创业。岑俊义作为转型大军中的一员,表示之前在电视台只是做节目,现在开始尝试市场化很有新鲜感。从央视出走的郑蔚也说,传统电视人转型互联网,除了做好节目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招商,还要学会应对节目过程当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可能对所有转型的人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总之,电视综艺近一步拥抱互联网,以及网络成为综艺节目最重要阵地,已然代表了综艺节目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记者 冯遐)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