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创刊68周年 战火淬炼的那些党报总编辑们
编者按:
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诞生。
68年来,人民日报风雨兼程,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忠实记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68年来,人民日报汇聚了一大批党内的办报人才,走出了一个身披战火的总编辑(社长)群体,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群星闪耀。
如今,在加快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新一代党报人秉承老一辈的精神与信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创造性思维积极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特推出人民日报创刊68周年纪念专题,让我们一同重温党报历史上的动人瞬间。
太原战场上的资深记者——袁毓明 杨永直 吴象
1948年10月5日,太原战役打响。人民日报在当月中旬向前线派出老资格记者袁毓明。袁毓明是河北邢台人,典型的“三八式”老干部,1937年毕业于北平进德中学。抗战爆发,22岁的他即刻返回家乡,参加八路军冀西游击队,因文才出众,后来上了太行山办报,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他采写的战地通讯汇编成《太行人民打蛇记》。在一次激烈的“反扫荡”战斗中,袁毓明被日军追进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一个淳朴的乡村姑娘舍生忘死掩护了他。他们因此相恋而结成夫妻,患难与共。1957年,袁毓明被错划右派,这对夫妻厮守在一起,经历了生命最后的日子。
1954年,袁毓明调到北京,担任《大公报》总编辑。
▲袁毓明夫妇
太原战役开始后,中央即决定,在太原解放后创办山西省委机关报《山西日报》,由人民日报派出总编辑。人民日报确定采通部主任杨永直和吴象、张布克等人组成采访团,随后又增加周明等人去太原,明确杨永直任《山西日报》总编辑。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当日,杨永直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前往北平。杨永直风尘仆仆赶到北平,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对他说:现在战事发展很快,已无暇多谈,你立即南下参加解放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你担任《解放日报》的领导工作。
杨永直马上南下,赶到了苏南的丹阳三野指挥部。还没安定,他又接到上级命令,返回南京,参加创办《新华日报》并任总编辑。几年后,杨永直调到上海,任《解放日报》社长,后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
▲杨永直
进入太原参加创办《山西日报》的吴象,也是“三八式”的延安抗大学员,解放战争中到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当前线记者、编辑。他在进城后很快担任《山西日报》副总编辑,几年后任总编辑。
▲吴象
唯一的女总编辑——范 瑾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解放军包围天津。华北局负责组织接收天津的队伍,决定从《人民日报》抽调领导干部,加上《冀中导报》、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和《新保定日报》新闻干部组成基本队伍。人民日报即于12月中旬派出副总编辑王亢之、暂未分配工作的范瑾(原为《晋察冀日报》采通部主任)等参加先遣队,集中到河北霸县胜芳镇,组织天津日报的班子。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王亢之担任于17日创刊的《天津日报》副社长,次年任社长。
▲王亢之
范瑾是这个总编辑群体中唯一的女性,是出生于江南绍兴的大家闺秀,1936年考入南京的中央大学地质系。一年后抗战爆发,学校内迁,18岁的范瑾却独自经武汉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范瑾进入冀中平原,任《冀中导报》社长。这位巾帼报人善文能诗,是流传冀中平原的歌曲《平原的文化兵》的词作者。
在战斗岁月里,范瑾与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相恋结为夫妻。抗战后期,范瑾进入邓拓领导的《晋察冀日报》任编辑部主任,她是该报职务最高的女性。
进入人民日报以后,范瑾学习了一段时间即前往天津前线,进城后任《天津日报》副总编辑,不久任总编辑,1952年调任《北京日报》社社长。
▲范瑾
打造“五朵金花”的总编辑——袁 勃
解放北平与天津战役同时展开。1949年12月中旬,人民日报向北平前线派出先遣队,由副总编辑袁勃带队,还有刘希玲、李庄、李原、何燕凌等多人,参加由范长江率队的“统一编辑部”,接管北平的新闻业。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日报·北平版》于1949年2月2日创刊,范长江任总编辑,袁勃任副总编辑。
1949年3月15日,由张磐石任社长的华北《人民日报》编辑部进入北平,“北平版”停刊,袁勃带领原编辑部人员转而创办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任总编辑,刘希玲任总编室主任。当年8月,为创办《云南日报》,《北平解放报》停刊,袁勃、刘希玲带领编辑部人员远征云南。在《云南日报》创刊后,袁勃任社长。
▲袁勃
建国时数千里挺进大西南到云南办报,此后担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长,袁勃对云南少数民族文艺创作非常关心。1958年,由袁勃主持,选定在云南工作的作家赵季康和王公蒲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十二朵金花》。袁勃审阅后,认为用一个电影反映十多个“金花”头绪太多,应该精炼。文化部副部长、著名剧作家夏衍完全赞同袁勃的意见,参与了修改,最后还是由两位作家修改定稿为《五朵金花》。
有了剧本,袁勃进一步明确,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的电影,主要演员要从云南省内挑选。导演王家乙选定了主演“副社长”金花的演员杨丽坤和主要男演员莫梓江。电影《五朵金花》成为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经典影片,影片插曲传唱至今。
令人惋惜的是,袁勃作为创作《五朵金花》的主要决策人,在“文革”风暴骤临时遭受残酷迫害,英年早逝。
▲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合影,左起:袁勃、张磐石、李庄、安岗。
第一个进陕北采访毛泽东的中国记者——范长江
范长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中国新闻业界最高奖“范长江奖”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到人民日报工作,是范长江新闻生涯的顶点。
范长江1909年10月出生在四川内江,中学毕业后进入民主革命先驱吴玉章创办的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27年在武汉参加北伐军,编入贺龙为军长民国第20军当兵,不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在南下途中被打散,范长江患病一度四处流浪。病愈后,范长江几经辗转,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范长江热爱新闻采访,1933年起为北平多家报纸撰写文章。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记者名义从成都出发到陕北,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北上作为重点报道内容。他一路走,一路发表文章,使红军的形象为中国和世界的读者所知。他的报道文章结集成《中国的西北角》,几个月内出版了6次,引起巨大反响。
▲范长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范长江赶到西安采访。由周恩来介绍,他在次年2月到延安,成为第一个进入陕北采访毛泽东的中国记者。1938年,范长江在重庆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共。此后,范长江进入新四军根据地,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
解放战争期间,范长江跟随毛泽东转战南北,是新华社“四大队”负责人。1948年春进入华北解放区后,范长江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当年9月,在范长江主持下,新的“大党报”人民日报先后20余人组成“华北记者团”,到西柏坡培训,听取中央领导人讲课。根据范长江收集的学员意见和问题,刘少奇作了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也从这个时期开始,范长江的新闻生涯就和人民日报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毛泽东与范长江
范长江于1949年1月31日率队接收国民党《华北日报》,于2月2日在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任总编辑。“北平版”停刊后,范长江曾到太原前线熟悉接收大城市的经验,随即奔赴上海战役前线。上海解放后,他担任《解放日报》社长。1950年1月回到北京担任《人民日报》社长。
久经沙场的办报行家——邓 拓
在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的群体中,邓拓入党最早,早在1930年在上海上大学时就入党了。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拓奔赴晋察冀根据地,长期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社长。1948年6月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创办新的“大党报”《人民日报》后,邓拓调任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1948年10月起转任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彭真兼任这个新成立的政策研究室主任。
1948年12月13日,中央决定,彭真将担任解放后的北平市委书记,由他负责组织新的市委工作班子。邓拓被任命为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协助市委宣传部长赵毅敏工作。
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就是邓拓协助彭真、赵毅敏等一起审定的。当年春天,赵毅敏南下就任新职,邓拓接任北平市委宣传部长。3月由袁勃担任总编辑《北平解放报》创刊,邓拓任社长。
▲邓拓
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邓拓在此前被任命为总编辑。范长江和邓拓是当代新闻史上的一对双星,在他们主持下,《人民日报》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型日报。邓拓1949年8月正式到人民日报上班,他还继续担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职务。1952年6月,范长江调离人民日报,邓拓作为总编辑主持人民日报全面工作。1957年6月,吴冷西到人民日报任总编辑,邓拓任社长。
这7名战火纷飞中的党报人,多出身于富裕家庭,是早年接受的进步思想和抗日激情将他们推进革命洪流,他们都在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岁月里、在当代新闻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在人民日报创刊68周年之际,这些身披战火走出人民日报的总编辑群体,他们的精神将永存于共和国的记忆中,我们将永远铭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