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作苏:制止恶意传播暴恐事件

□江作苏
美国奥兰多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伤亡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了中国人民深切的同情和诚挚的慰问。
还记得去年11月,中国公民樊京辉在中东被恐怖分子杀害后,习近平主席专为这位公民的遇难发表了讲话,强烈谴责这种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活动。
恐怖袭击以小搏大,以伤害平民代替传统军事攻击,形成的非对称事件,经过互联网的传播放大之后,给全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历史上的常规战争。因此,对恐怖行为的制裁,不仅要采取法律、外交等手段,也应该截断这类不法行为的影响力,通过传媒传递人神共愤、同声谴责的舆论,形成底线一致的传播环境。
恐怖行为之所以必须制止,是因为它无视人类良知和道德底线,诉诸惨无人道的暴力行径。谁这样做,谁就失去人心,也失去了存在于世的伦理基础。任何媒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此时必须坚守和把握好伦理底线,既不随意渲染暴恐行为,又积极加入到强烈谴责的行列中来。
必须从伦理角度制止恶意传播,才能制止住由互联网的便捷与直观带来的行为镜像诱导。不管身处世界何地,人之为人,就在于要有最基本的另一伦理底线:人性。我国政府2015年就樊京辉被害事件表达的立场中,就直指这条底线:“中国政府对这一泯灭人性的暴行予以强烈谴责,一定要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由我国政府表达的这个立场,具有超越国家与制度的包容性,对于当代传播立场的厘清,具有重要的作用。
谁不希望幸福?谁不希望自由?谁不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但这一切,都应该通过和平的手段去努力,绝不能容忍以突破伦理底线的方式去达到。所有的中国人在这方面都绝不能放纵国内外的突破底线行为,决不能任其通过传播途径找到市场。否则,类似6月12日同一天发生的奥兰多酒吧的枪击案和上海机场啤酒瓶引爆事件,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灾难。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