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6期

诗画漫笔:唤醒沉睡的诗画观

王海娟
2016年06月28日13:1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时至今日,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友好关系依然相当突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评。这其中蕴藏着美学的价值,基于此而提出“诗画互补”,并对此作出一些尽可能深入的思考,以凸观诗画关系的重要性。破除长期以来建立在人们思想中诗与画之间的壁垒,达到诗、情、画、意并存,情气相宜,气韵相和。

关键词:诗画关系;诗;画;情;气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51-02

一、诗画关系说

谈到诗画关系,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诗人苏轼对兼擅诗画的王维所作出的品评,即“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通过“诗”与“画”关系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诗画有界限。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家莱辛讲:“能入画与否不是判定诗的好坏标准”[1]。另一种种认为诗画有着互补的关系。美学家宗白华说:“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2]。笔者目前明确地站在宗先生这一边,在此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诗中有画

所谓诗中有画,也就是从诗中能够感受到画意的存在,从而用绘画的形式将“意”合理地呈现在画卷上,或幽静惬意,或空寂孤独,或生动如夏花,也或明艳若朝阳等。千年以前,宋徽宗设立画院,兴办画学,可谓是为画学界开辟了一条阳关大道,想想那个时代从艺学画之人,前途无量!不过你看那画院的考题,真是门槛儿不低啊,若想超群出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随手拈来几个加以论证,“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在画面上,是否一河一舟足以?然而魁者就是魁者啊,他的画卷上添有一只充满灵气的小鸟儿,静静的站在船头上,仿佛在喳喳着:“这小船儿怎么没人啊?”,用画中的“静”态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诗中的“动”态,画卷上这种巧妙的构思难道不是来自诗中的吗?像这样的例子,这样的考题比比皆是,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竹索桥边卖酒家”等。可见诗中确实能造就了不少佳画,画院也因此得了不少贤才,造就了宋代绘画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一千年前便是如此了。郑振铎直接认为,宋画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成为后世的楷模,可以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的雕刻并论[3]。

(二)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追求有诗意的境界,即“象外之旨”、“画外之音”,也如音乐中的“弦外之音”,若展开画卷,一股诗意便会散发而来,或清淡优雅,或浓情深意,或缠绵悱恻,或大气磅礴等。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有意思的是,语文卷子上出现了要求看图作文,所占分值高达60分,可见能做得一流的文章与能否领略到这“画外之音”有着直接的关系,毫不夸张的说,这在中国简直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轨迹的!此处列举出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的作文题目以及满分作文加以分析讨论,画中有几只老鼠在餐桌前吃鱼,只有一只猫使足了气力捉老鼠,别的猫交头接耳地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猫”;一名山西考生对这画里面的寓意真是一语道破:“然则,大同盛世,焉能忘本?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人,本在图学。倘若忘本,将何以立身治国,何以齐家平天下?”。故而,这画不仅仅是几只猫、几条鱼和一只老鼠等,是有其内涵的,与人们的文化心理是相通的,需要欣赏者发挥主观想象力从画中细细品味,方知这里面的五味人生。此考生便是紧紧抓住了这“象外之旨”,拿得满分,然而,子为猫,本在捉鼠,子为画,本在纪录。倘若忘本,将何以传神写照,何以入流遍九州?像这样寥寥几笔而寓意无穷,更何况是经过精心构思的艺术作品呢。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他的作品看似在描摹自然山水、花鸟、虫兽、瓜果、蔬菜等,但正是由于他的别具匠心才会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承载着泪奔山河国破家亡之痛楚,时而伏地呜咽,泣不成声,时而仰天大笑,慷慨悲歌。其作品蕴含了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文化意味。其实,先哲谢赫早在《古画品录》中就已经总结出了:“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4],我们一直沿用至今,这里的可明可著可鉴不正与孔子的诗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有着相同之处吗?可见绘画和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通的,可谓画中有诗。

(三)诗画互补

诗画自古以来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提到:“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5]。你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是再现了爱情的延绵不绝,曹植的文学作品固然能以语言艺术的特点传达出他对甑氏的情感,但总归是缺少造型艺术上的直观性,艺术形象在脑海中隐隐约约,捉摸不定;而图卷上的奇神怪兽护卫着洛神的云车,形象而生动,直接浑然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洛神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转身一回眸又带来了无尽的情思遐想,美丽的洛神宛若眼前,成为文学与绘画完美结合的典范。如果说诗是“无形的画”,那么当它化作情、化作意、化作气,渗透进每一笔每一势的点线皴擦后,融入到这有字的画卷里,便绘成了一幅气动山河、蓬勃万里的作品;如果说画是“无字的诗”,那么当它化作平、化作淡、化作远,蜂拥到每一字每一句的横竖撇捺后,来到这有字的诗文里,便创造了一篇平易近人、淡泊如水的作品。这一无一有、一暗一明、一虚一实之间,相互交斥而又相互辉映,达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谱写了一章新的乐曲,奏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使得艺术作品升华为作者人生的写照,灵魂的气息,与自然的深情相拥。老子说得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6]。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诗画也不例外,在一虚一实,一暗一明,一无一有的矛盾关系中彼此交冲而达到和谐状态,彼此互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当今诗画观

可以从画学视角看一下当代学人对“画”与“诗”二者关系的看法。近现代以来,已经有很多人批评中国画不像中国画了。这不是空穴来风,不只是一个两个人感叹当今这个年代“大师已去,只留余音”,现今我国自称画家与被称画家的人在数量上是相当壮观的,质量上乃是乏善可陈;当然,也正是这样才使得美术界发展之壮大。

(一)重画轻诗

因胸中缺文无墨,干脆不题诗文,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经过一番苦修勤炼便无法触碰到绘画的精神境界,只能画其形,图其像,雕虫小技而已,很多人都停留在这一站,重画轻诗,重技轻术,无法到达谢赫绘画六法中最高层次,即气韵生动,因而入不得上品,离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尚有很远的距离。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便如同大脑没有思想,肉体没有灵魂,人生没有指引。一方面是现在画院的招考形式没有办法和当时绚烂至极的宋代相提并论,也根本不可能再克隆出一个那样的年代,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滔滔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都被冲刷干净不留痕迹,故而社会也才会有新的面貌,但历史的沉积是不该消逝的。讲到这里,说说“诗画一律”,为何偏偏是“诗”字排第一,即便是你取得多少次亚军,只能是站在台上仰望冠军,所以,历史已经见证了有多少大画家大书法家首先是因其独特的文学地位而流芳百世,让后人所敬仰。众所周知的大诗人大画家王维,他的诗文流传之广,我们小学时就已经学得了,他的画迹到底是真是伪学术界至今尚有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画界的地位,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文人画鼻祖”;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从事绘画的人他们在文词上是不自信的,这种不自信似乎在同行中不甚察觉,但是当参照物换做是与之情同手足的诗文后,结果便是大相径庭了。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7]。这样,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三千六百年的经典文化足以使得画界为此赞叹不已,而曾想,这也使自卑的那颗种子已悄然埋在心底。春天不播种,秋天不收获,没有先前的饱读诗书,哪有后来的题字题诗呐!

(二)诗画异体

在诗与画之间深深的隔了一堵墙,其实非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所做不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只是希望引此拙文轻轻地唤醒那个枕边的孩儿,待他身着素装,手捧竹简,心执彤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艺术振兴而图画。甲午年十月十五日,习近平主席主持的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他还强调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气。推动文艺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8] 。可见,艺术应该是春日里破土而出的一株嫩芽,清新而又充满了活力,这篇土壤里需要耕种,需要施肥,需要浇水,这样才会破土发芽,茁壮成长,丰收结果。

三、结 语

当今社会,大街小巷,为什么有的人一边聆听着动人的歌声,欣赏着优美的舞姿,观摩着五彩的画作,一边还斥责着他们,贬低着他们,或表现在心理上,或流露在言语中,是歌声不够传情?舞姿不够优雅?还是画作不够大美?作为绘画,或许问题也不全在绘画作品上,而需要从创作者自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源泉,也许真的是以诗入画的意识已经淡入淡出了。古人言,创业难,守业更难,的确不假。回首千年,当日“赵佶”打下的大好河山,今日果真是难以企及,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是有来世的,这沉睡了上千年的王维还能否归来,何时归来,元神是否健在,我不知道,只是他一直活在我心中。

参考文献:

[1] 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J].文学评论,2000(10).

[2]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郑振铎著.西谛书话?宋人画册序[M].上海:三联书店,1998.

[4]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5]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 文婕著.老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7] 李小龙注解.论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8] 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文艺不能当市场奴隶[N].京华时报,2014-10-16. 

(责编:霍昀飞(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