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重生》:一部像电影的纪录片 174位演员情景再现

2016年06月29日14:5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重生》:一部像电影的纪录片

纪录片中的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

纪录片中,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在延安。

伯璟文化 供图

拍摄191场戏,呈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设计了162个场景,动用1291位群众演员,使用500套服装,道具占用3个大库房,足够拍3部电视剧。

这是纪录片《重生》的拍摄“阵容”,拍摄团队是纪录片《河西走廊》原班人马。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间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党史类纪录片,《重生》完全颠覆了文献纪录片原有的拍摄手法,用总导演赵启辰的话说,“希望让这部纪录片走电影化路线,因此从不同角度靠近电影,包括创作流程、演员选择、国际化摄影团队的使用等。”

174位演员“重返”历史

完成情景再现

一部纪录片用了这么多演员?是的!174位“特型演员”再现了174位真实历史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在以往的历史文献类纪录片中,很少用演员,即便演员出现,也多是剪影、背影之类,而《重生》选择的是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全部由演员实景演出。

“找这么多形似又神似的演员,工程太浩大了,仅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就试了十几个,直到开机前3天才确定最终人选。李达、李汉俊只有几场戏,但保证与人物照片有90%以上的相似度。”赵启辰介绍。

刘川是片中陈独秀的扮演者,这不是他第一次接触纪录片拍摄,此前在《河西走廊》里曾饰演张骞。被问及拍摄《重生》的感受,他说其实挺难的,虽然看起来一句台词没有,但实际上演员在现场不但要说台词,而且要完全按照史实说台词。对此,赵启辰也表示,如果把演员的台词放出来,《重生》就是一部电影。

人物像,场景、道具也要完全尊重史实。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些细节。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陈独秀公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就在这里成立。导演组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找到一处实景进行改建。根据史料,《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在陈独秀公馆的地下室,但横店实景没有地下室。于是,美术师就做出一堵很高的围墙,搭建一个地上“地下室”。此前,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找到《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翻拍每一张图片,然后做成道具《新青年》给演员用。道具不只是封面做到一样,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用导演的话来说,片中所有的电报文件、地图、杂志都经得起观众随时按下暂停键检验。

上述种种,使得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看完片子后表示,反映我党历史的片子很多,但《重生》有不一样的特点,“这部片子既保有认识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又能严格、客观、真实地还原历史;既有冲击力,还有震撼力;既超越历史,还穿越时空。”

《纸牌屋》摄影团队加盟

全程柔光拍摄

《重生》的摄影团队本身就是话题。来自美剧《纸牌屋3》的摄影指导和摄影掌机,为这部党史类纪录片加进了看似超级大胆的尝试:全片闪回拍摄,全程使用柔光镜拍摄,高亮度都做过曝处理。

筹拍时,赵启辰给很多美剧摄影师发了邀请,《纸牌屋》《大西洋游戏》《权力的帝国》等知名美剧的摄影都给予回复,在众多摄影师中,《纸牌屋3》的摄影师马丁最为积极,甚至发来很多供想象的光影参考,这种高投入度使得他与《重生》结缘。

接下来,赵启辰与《纸牌屋》团队做了多次前期磨合,目标是寻找一个调性,一个在以往片子中没有出现过的调性。在好莱坞,摄影的地位非常高,中国摄影师是尽量完成导演的想法,而好莱坞摄影师是在尽量理解导演想法后,按照自己的创作想法拍摄。多次商讨后,最终选择用全程闪回让历史重现——几乎没人用闪回的方式去拍一整部电影;全程加柔光镜突出记忆感——这也是好多摄影师不敢尝试的一点,但马丁说,可行。“全程加柔,让人物自带光环,形成一种高反差,会把人带入一种浪漫的记忆中。即使表现一些严酷的场面,在加柔光镜后,能更加突出回忆基调,哪怕是残酷的回忆。”赵启辰说道。

6月28日21∶03,《重生》登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多家卫视、爱奇艺、凤凰视频也将在“七一”档陆续播出,英文版本通过网络平台面向海外同步播出,这种大范围播出将是纪录片的又一个“新纪录”。(记者 牛春颖)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