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汉听"制作人关正文:本土原创节目亟须公平对待

2016年06月29日14:53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本土原创节目亟须公平对待

  □对话人:实力文化创始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制作人 关正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杨雯

  关正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今年发出《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夜间“920”时段节目编排等问题向各卫视作了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大力度推广“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一手原创设计并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的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对此感触颇深。在他看来,这一文件“抓住了核心”,为亟须公平对待的原创节目创造了更好的空间。他坦言,面对市场竞争与强大对手,“最终还是要看谁站在金字塔尖上”。

  “限洋”并不是“禁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于总局此次下发的通知,您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关正文:我比较关注的是大家都在用“限洋令”这个词,而不是“禁洋令”。品种调节,一直是总局对行业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不是禁止,就保留了对外开放的基本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实际上文化产品也同样需要多样性的生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引进模式也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

  关正文:我们先要回到一个常识: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的电视节目一直都是本土原创的。只是在特定的所谓现象级节目群中,才有引进版占比多少的问题。客观地说,这些年引进版节目的确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这些节目品种除了满足观众文化消费的需求之外,还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因为就文化产品而言,所有引进版本都必然伴随着大量本土化创作的努力,本土化做得不好的节目很少有成功的案例。这些一线节目、一线制作人,在认真研究外方制作规范,创造性地使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和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大众国际化的审美标准。这对在新的层次上实现本土原创的突破非常重要,我们今天说要实现高品质的本土创新,已经离不开国际交流,离不开与世界同行共享的经验的积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模式引进,而不沉下心来去自行研发,始终不是我国节目的发展之道。

  关正文:引进模式所引发的思考应该不仅仅是模式的问题。对于文化产品的生产,由于目的不同,出发点不同,其手段和路径是有本质差别的。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当下的市场,只想着成为商业传奇,那么引进国外成熟模式就是最有效率的途径之一。这两年出现了不少创造了经济神话的文化企业,甚至造就了资本流向文化产业的热潮。从这个角度看,模式只是从投资转化为利润的市场要素,是注意力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内容的解决方案。节目模式成为全球交易的商品,说明从模式到利润的追求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各国都有。

  原创最需要的是公平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此次总局发文,是对原创节目的扶持,你认为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原创节目会不会迎来更多的生存空间?

  关正文:原创也许不需要保护,但需要公平的环境。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创意、制作和推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幸运的是这两档节目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中央领导多次表扬,拿到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电视奖项,收视率、点击率数字也很好看。但就是这样的节目,也是不断经历着宏观顺利微观坎坷、领导高度重视执行侧目而视的窘境。

  这些年本土原创的境况,与其说是受到了引进模式的压制,不如说是受到了广告市场、媒体市场、资本市场综合的整体低估所致。说实话,发育充分的市场是不是认同本土原创,你很难靠干预去影响。但主流媒体在全世界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市场,在其中仍由人为配置资源的部分,是不是对原创节目给予了公平的待遇,这个原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倒还真是个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总局的通知抓住了核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换而言之,就是即便有了大量的原创节目形态,那也需要主流媒体在播出时段、宣传力度、广告覆盖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重视,原创节目才能够真正地发展起来?

  关正文:对电视节目而言,不仅包含了对形态权属的尊重,也包括了对原创形态在使用、执行上的尊重。这一点在引进版权时,国外版权方往往看护得很紧,除了内容在中国的合法合规外,使用时的细节也不允许轻易改变,主流媒体对此也很认同。但对本土原创节目而言,原创形态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被尊重,就很难说是主流媒体的共识。主流媒体如果能在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上平等对待本土原创和模式引进,在政治互信上平等对待国企和民企,在市场地位上平等对待大资本和小微企业,在收益分享上平等对待价值贡献者,社会化本土原创节目的生存环境才能得到本质的改变。

  最终看谁站在金字塔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于未来的荧屏厮杀走向,引进版节目和原创节目发展,你更看好哪一个?

  关正文:创作任何一档节目,危机感永远都有,因为你必须面对竞争。但模式从来就不是确保市场成功的万能法宝。即使是那些直接引进的节目,失败的也占多数。优秀节目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无数细节的创新和执行到位上。有的模式在国外从未占据一线,在国内却成了领军者,主要是制作和运营之功。有的模式在全球各国都是排名第一,但在国内却屡战屡败,也说明模式并非神器。

  关于节目类型的宏观调控,总局是从政府的角度进行干预,其实市场也在用看不见的手进行着干预。无论市场总供应量如何,被广大观众追看的节目永远都是少数的几个。很多失败的引进节目不用限制,就因为入不敷出自动消失了。无论引进版权的数量如何减少,本土原创节目的数量如何增加,最终还是要看谁站在金字塔尖上。对手永远有。而且,如果没有了强大的对手,也就永远没有了本土原创的成熟。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现在节目都讲究“有意思且有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辩证关系?

  关正文:对创新使用的本土文化资源来说,节目形态只是解决大众沟通的方式设计,影响大众的核心,还是内容本身的价值。从内容出发去找形式,与从形式出发然后填充内容,不仅是创作方式不同,也是文化态度不同。实际上单一的模式创新,即使是本土原创的,也同样有可能与内容无关。对我们来讲,要去努力实现的是为题材找到合适的形式,而不是为了完成一次电视形态的本土原创。

  就实力文化而言,我们赞成节目内容、样式的多样性生态,包括对群众各种娱乐需求的满足。但我们自己会选择那些有更多学习利益的内容进行制作。不仅是文化,我们还要推出科普类、创新类的大型节目。在我们看来,这些构成民族基本素质的题材,符合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也注定了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坚持做有营养的节目,也让我们的团队事业获得了很好的成长。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