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头版被南海仲裁案"刷屏" 鲜明传达三个态度
对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日作出的所谓裁决,7月12日至13日,全国媒体通过主动发声,有力传递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刷屏效应。
一个刷屏效应是在12日,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南海仲裁案占据,中国政府不接受、不承认的明确表态获网民力挺。“@人民日报”设置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话题讨论,转发量在当天晚上就突破了150万。#南海仲裁案#登上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首,截至当日24时,有超过50万网友参与讨论,阅读量高达4.7亿次。
另一个刷屏效应是在13日一早。当天,全国各地绝大多数综合类报纸和都市报头版都被南海仲裁问题“刷屏”,“不”“不承认”“不接受”“中国一点也不能少”等字眼鲜明地出现在报纸上,版面极具冲击力、表现力。
在广播电视媒体报道方面,多家电视台在相关节目开辟专门话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12日晚用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播发相关报道。
从报道的内容上看,媒体的报道向受众鲜明传达了三个态度:
一是通过援引新华社播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决的声明》等官方声明和外交部部长王毅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发表的相关谈话,有力地表达了中国坚定维护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态度和决心。
二是通过采访相关国家和组织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取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立场的坚定支持。新华社在消息《90余国的230多个政党表态支持中国南海立场》中称,目前已有90多个国家的23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表示公开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在《多国领导人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一文中,采访了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拉维总统彼得·穆塔里卡、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等多国政要,多国领导人纷纷表示,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呼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南海争端。《人民日报》在《南海仲裁案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一文中,采访了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呼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三是通过发表相关文章和评论,进一步说明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日作出的所谓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新华社在《真相与谎言——南海仲裁案闹剧出笼始末》一文中,从“剧本: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舞台:一个纵容狼奔豕突的仲裁庭”“旁白:我们为什么要说‘不’”“导演:谁在把南海当成好莱坞”“尾声:一纸荒唐言怎断南海千古事”5个方面分析认为,对南海而言,仲裁不仅没有理由、没有必要,更不会促成任何改变,对于南海问题的解决,仲裁不仅徒然无益,更只会挑起麻烦与事端。《解放军报》在《老祖宗留下的领土不容侵犯》一文中,引用日、法、美、菲等国史料,证明只有中国人在南沙群岛生产、生活的事实。此外,《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都对南海仲裁案发表评论员文章,国内多家报纸也对相关评论进行了转载。
对于南海仲裁案,媒体在7月12日和13日正是通过上述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不仅有效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而且正确引导公众,我们维护主权的行为是有依据的,我们的爱国行为是理性的。(闫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