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加油!向未来》:让科学接地气让综艺有营养

2016年07月23日07:19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加油!向未来》:让科学接地气让综艺有营养

  【文化视窗】

  撒贝宁吸了一口气球中的气体,浑厚的男中音立马变成尖锐的女高音;郎朗的手指按在香蕉上,香蕉奇妙地发出钢琴的声音。这样奇异的画面并非魔术,而是来自中央电视台这个暑期新推出的科普类节目——《加油!向未来》。在各种真人秀节目“霸屏”的当下,这档节目有点“另类”,它以“科学+综艺”的形式,让科学更接地气,让综艺更有营养,为电视荧屏吹来一缕清风。

  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大都把目光投向了真人秀、音乐节目等更具娱乐性的领域,科普类节目很少,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所说,“科普一直是电视传播的短板”。

  科普类节目少,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节目不好做——太专业了,观众看不懂;通俗一些,又可能不严谨。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如何把不好做的科学类节目做出来而且做得好看,考验着电视人的智慧。

  《加油!向未来》一开始就注重将科学与生活连接起来,不是让科学知识生硬地被提出,而是从日常生活中一个个有意思的现象切入,进而揭示科学道理,引发观众对科学现象的思考。比如,节目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主持人张腾岳用静电引燃了实验用的爆炸物,之后解释了静电在生活中的危害性,列举了一些在加油站因为静电而引起爆炸的例子,提醒观众加油站里有一个去静电的装置。节目中还有一个实验是用吹风机吹起气球花环,这其实是流体力学中深奥的“伯努利原理”,地铁站中站台上设置的一米黄线,就是用地铁最大通过速度来测算出来的“生命安全线”。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观看完节目后发微博称:“《加油!向未来》用生动可感的方式展现科学的奇、趣、美、用,以百姓关切的话题作为落地点将科学道理娓娓道来。”这样的传播方式,让观众通过观看节目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出自身对科学的热情,从而让科学普及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追求。自节目播出以来,“人打哈欠会传染给狗吗”“用两辆重型卡车才能拉开两本错页叠放在一起的黄页书”“吸入氦气会让声音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节目中提到的话题现在已成为青少年网友讨论的热点,仅节目播出当天微博话题阅读量就达3.1亿次。《加油!向未来》用趣味和充满奇幻色彩的实验,在这个暑期为青少年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科学梦。

  “制作这样大型的科普类节目,是对中国当代电视工业制作水准的一次考验。”《加油!向未来》节目制作团队负责人过彤说。为了保证节目的科学性,又不失去通俗性,制作团队邀请北京交通大学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的陈征团队为节目提供科学实验支持,同时邀请果壳网拥有丰富新媒体科普经验的“瘦驼”为节目撰稿。

  《加油!向未来》赢得了众多科学界“大咖”的认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科幻作家刘慈欣等人,要么为节目站台,要么为节目“点赞”,要么亲自参与节目录制。但愿这一电视节目中的“清流”能够留得住、活得久。(韩业庭)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