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人民日报·阅评

一次亮点纷呈的特别策划

——本报《庆祝建党95周年特刊》评析

王向令
2016年08月03日16: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7月1日,本报推出12个版的《庆祝建党95周年特刊》(以下简称“七一”特刊),这是本报继2001年6月25日首次以特刊纪念“七一”以来,第四次用特刊为这个重要日子留下纪念。“七一”特刊整合报社采编资源,总编室、新闻协调部、政治文化部、研究部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精心打磨,不仅内容充实、很有分量,而且注重视觉表现、很有张力,充分显示了本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的组织策划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也表明本报的特刊策划编辑水平与以前相比又有提升。

“七一”特刊一版

整体策划更棒了

用特刊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是报纸在新形势下应对媒体竞争和确立宣传优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本报在特刊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报道经验,培养了一流的采编队伍。出特刊需注重选题策划、精心制作内容、统一版式规范、强化视觉呈现,要想出新出彩,其中的选题策划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用特刊反映建党95周年这个宏大主题,可供选择的切入点和报道点有很多,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把“党的建设新局面”作为报道主题,全面反映十八大以来的党建工作特别是“从严治党”的新成效,与人民日报的定位非常契合,而且系统梳理党风十大变化,也是近年来的首次,因此,“七一”特刊在策划阶段便显示出与众不同之处。具体来说,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

“七一”特刊三版

精准选择切入点。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得到贯彻落实。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并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响亮地提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今年的“七一”特刊,系统全面梳理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充分展示党的建设新局面、党风政风新气象,与纪念建党95周年的时代特点高度吻合,体现了本报对重大主题的把握能力。

精心选择报道点。“七一”特刊在版面结构上也很有特色。特刊一版主打《习近平从严治党十八警句》,句句箴言,发人深省,为“特刊”做了思想引领;特刊二至十一版,分别以“理想信念更牢了”“制度笼子更密了”等为题,聚焦党风十大变化,每个版大体由“重大举措”“典型事件”“百姓评说”“专家视点”四部分组成,有措施,有案例,有反馈,为读者全面了解十八大以来的党建成效提供了便捷途径;特刊十二版,以“事件+点评”形式,用大气的呈现方式,刊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大事记》,十八件大事,典型性强,警示性足,所配发点评,指出重点,深化内涵。十二个版,有整体归纳,有重点呈现,浑然一体,相互呼应,体现了很高的集纳报道水平和主动服务读者的意识,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也提供了新的路径。

报道内容更活了

特刊之“特”,体现在对主题的特别报道和值得收藏的特殊价值。要想达成提炼主题、做出深度、烘托气氛的效果,除了前期策划之外,还要依靠“过硬”的内容来实现特定的编辑思路。从一定意义上说,“七一”特刊既是检验采编队伍的练兵场,也是促进文风改进的试验场。从我们努力的最终成果来看,“活”在特刊的报道内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七一”特刊四版

选材活——用鲜活、贴近的“好食材”表现重大主题。重大主题报道要想做优做活,吸引受众关注,提升传播效果,切实解决“不好看”“不耐看”“不爱看”等问题,就需要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出新出彩。“七一”特刊的内容选择,着重围绕“活”字下了一番真功夫。比如,特刊二版除了归纳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的典型案例和专家观点以外,还精选有代表性的十位典型人物,推出《先锋群像》的报道,每位人物均用百余字的内容进行描写,突出他们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时代先锋的典型形象,对“理想信念更牢了”这一主题做了生动注解。再如,特刊五版在表现“学习风气更浓了”时,不拘泥于针对学习谈学习,除了用《三代党员谈学习》激发党员学习兴致之外,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作了图表,并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精心梳理出众多学习新载体。这些内容现实贴近性强,既活跃了报道版面,又提升了报道的亲和度。

编辑活——打破常规思维,精心提炼内容,提升报道水准。有了“好食材”还不够,“大厨”能否技高一筹烹出美食,决定了“好食材”能否体现真价值。“七一”特刊也在内容编辑上各展其能,用足用活“好食材”。比如,特刊四版的内容编辑,有两个特点比较突出:一是“重大举措”理得清,看得明。左侧重点梳理的监督执纪更严的五方面表现,不仅标题制作对仗抓人,而且内容注重短实新,使读者易读易懂。二是“突出成效”选得巧,编得细。有关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的成效,可以用洋洋洒洒成千上万字来阐述,但版面有限,为了能够让读者对这一成效有更为直观的认识,编辑放弃了最简便的长篇大论式报道,而是从“好食材”中精挑细选,遴选出“力纠四风”“打虎拍蝇”“全面巡视”“整肃队伍”“高压追逃”等五个方面的主要成果。这不仅是对编辑自身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编辑意志的检验,不仅需要提炼数据时反复核对、防止差错,还要在图表制作时数易其稿,追求尽可能满意的编辑效果,这样的精心和细心值得点赞。

视觉效果更靓了

5年前的7月1日,本报推出的90个版《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刊》,在视觉设计方面突出封面版的视觉冲击力,强调风格统一,强化设计味道,为本报特刊的视觉设计树立了一座标杆。今年7月1日,12个版的“七一”特刊又如何在视觉表现方面推陈出新,营造亮点?读者期待,业界关注。最终呈现的“七一”特刊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内容策划别具匠心,而且版式设计打破常规,既统一风格又各具特色,并充分运用视觉元素增强版面冲击力,视觉效果更靓了。

“七一”特刊二版和六版

“七一”特刊十二版

“七一”特刊版面风格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刊头统一。以红色飘带和“庆祝建党95周年特刊”字样制作的刊头贯穿整个特刊,刊头灵活、律动,喜庆、热烈,与“庆祝”的氛围高度融合。

标题统一。特刊二版至十一版,统一使用书法体制作版面大标题,散发出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有效贯通特刊,形成统一基调。

版式结构统一。各版均采用模块式结构,突出运用图片图表,合理使用色块底纹,色彩丰富,体现清新大气的版面编排风格。

栏目统一。特刊各版栏目的相对统一,对版面风格的统一意义很大。“七一”特刊二版至十一版,均大体以“重大举措”“典型事件”“百姓评说”“专家视点”等四个板块组成。如此统一的规划,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提前对后面看到的版面结构做出预判,形成阅读惯性,有助于读者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到对相关内容的兴趣点,从而提升特刊的总体传播效果。

“七一”特刊版面风格的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封面设计高扬主题,醒目厚重。“七一”特刊的封面版,所用的文字量相对较大,如何既符合封面版定位,又体现一定的内涵,对设计创意提出了较高要求。封面版的设计,从提出设想到最终定稿,时间仅有一周,设计方案几经修改,不断充实,形成见报效果。版面左侧,安排刊头和言论,表明特刊的内容属性和总体基调;版面右侧,用主要篇幅安排《习近平从严治党十八警句》,把警句处理在大小模块中,统一中有变化,疏朗中显重点;底部精心制作立体党徽,刻上表现党风十大变化的文字,醒目、厚重,突出“七一”特刊的报道主题,在凸显封面版作用的同时,巧妙融入导读功能。

主体部分围绕主题,精彩纷呈。“七一”特刊二版至十一版梳理党风十大变化,每版围绕一个重点进行报道,在总体风格统一的基调下,给视觉创意设计提供了较大空间。特刊二版,巧妙组合几何形状,使《理想信念更牢了》的红色背景与《先锋群像》的白色背景共同构成了数字“7”和“1”的形象,寓意特刊所纪念的特别日期;特刊五版,版面中上部执笔者的剪影,带领读者进入学习的氛围,钢笔的指向也起到了视觉导引的作用,把读者的目光引向左侧书页上的三代党员代表,整版暖色调的色彩给人亲切感;特刊六版,显眼的话筒和WiFi标志是最引人注目的图像元素,主题“文风会风更实了”和图形的传播意味相关,“风气之变”“沟通之变”“行动之变”“传播之变”彰显作风建设的显著成效。

封底设计庄重大气,完美收官。从一定意义上说,特刊封底的设计与封面同等重要,“七一”特刊十二版作为整份特刊的收官,要让人印象深刻,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唱好重头戏。内容方面,该版梳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大事记》,主题宏大,资料翔实;设计方面,编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纵贯整版的宫门图片,故宫太和殿和天坛祈年殿的背景图,庄严肃穆,图片本身的寓意提升了内容的重要程度,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大事记》更像是穿越历史之门的永久记忆。

庆祝建党95周年报道是今年一项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一段时期以来,报社各部门各单位一起发力、共同努力,使本报庆祝建党95周年的宣传报道高潮迭起、佳作频出。这其中,“七一”特刊无疑是重中之重。令人欣喜的是,这份沉甸甸的特刊,用出色的策划、用心的采写和亮眼的编排,为建党95周年献上了一份值得珍藏的礼物。同时,特刊用厚重的内容向世人宣告,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坚持管党治党,切实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凝聚起治国理政的磅礴力量。对过往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昭示。在党言党,为党立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七一”特刊带给我们作为党报工作者的光荣和自豪,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6年第19期)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