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周播剧:体制未成熟 点击率不等于有价值

今夏各大卫视的电视剧场,俨然成了周播剧争夺观众的“修罗场”。《老九门》《九州天空城》《幻城》《诛仙青云志》……周播剧们纷纷开启“抢车位”模式,令观众们目不暇接。周播剧,几年前对广大的中国观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如今已然成为荧幕中的常客。
早在2011年,湖南卫视就推出了一部名为《被遗弃的秘密》的周播剧,之后《轩辕剑》一炮而红,又相继出现了“青春进行时”、“钻石独播剧场”等招牌剧场,周播剧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要数去年暑假推出的《花千骨》,不仅收获2015年度周播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为制作公司带来近1.2亿元的利润。《花千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此后周播剧们争相效仿的对象。
观察《花千骨》的生财之道,似乎有迹可循。制作方依靠大IP来博得“头条”,这是《花千骨》的营销手段之一。反观当下热播的周播剧,《老九门》改编自南派三叔的小说《老九门》;《诛仙青云志》改编自网络小说《诛仙》;《幻城》改编自郭敬明的“抄袭”作品《幻城》……每一部小说都拥有令人咂舌的粉丝量。再看各剧的主要演员,也都是当下正火的“小鲜肉”,自带强大的粉丝号召力。具备这两个条件,使得周播剧在网络平台也有不俗的成绩。曾经,《花千骨》网络播放量单日点击破4亿,成为首部网络播放总量破200亿的电视剧,就现在看来也是令人瞠目的数据。
此外,各大网络平台日臻成熟的付费收看模式也让周播剧成了下金蛋的“母鸡”。腾讯的《九州天空城》、爱奇艺的《老九门》、乐视、芒果TV的《半妖倾城》……大部分都为付费播放或网站会员制。同时,手游等周边衍生品的开放,更使周播剧形成一条年轻化的产业链。特别是手游,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高额回报。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当初与《花千骨》电视剧同期推出的同名手游,在短短3个月之内,就实现了8.5亿元进账。如此诱人的影游联动效应,令今夏各大周播剧激动难捺。7月24日刚刚播出的《幻城》,宣布在8月3日迎来同名手游的公测。而8月播出的《诛仙青云志》,也宣布将有同名手游推出。
周播剧如此令人眼红的经济效益,令各大卫视无法坐视不理,都想分得一杯羹。加上国家广电总局前段时间颁布“限娱令”,要求娱乐节目一周不能播放超过三次,被限的综艺节目用周播剧来顶,无疑比重新打造新节目要合算得多,既不至于积压电视剧,又稳固了收视率,似乎是最佳应对之策。
周播剧的火,在于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能获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周播剧体制已经成熟。其实,周播剧最早出现在美国电视剧市场。大部分美剧采用边拍边播的模式,这样一部分优秀的周播剧得以延续许多季,而不受欢迎的周播剧则会被“腰斩”,从而减少投资风险。与国外已十分成熟的周播剧市场相比,中国的周播剧目前还处于“伪周播”阶段,电视剧先前已全部制作完成,刻意拉长播放周期,无非是将周播剧的广告延伸效应和话题的发酵发挥到最大效应。
国产周播剧目前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定位狭窄,题材单一。《幻城》《诛仙青云志》《九州天空城》……这些玄幻、仙侠题材,都是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类型,说明当下周播剧只是在极力迎合年轻的目标观众群。但对中国电视剧市场来说,目前讲述婆媳关系的家庭伦理剧、历史感强的年代剧、氛围沉重的战争剧等题材还是主流,但这类题材由于情节的连续性较强,周边产品的拉动性较弱,并不都适合周播。因此,只有创作出老少咸宜的周播剧,才更有利于中国周播剧观众的培养。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走入题材“死胡同”,会使周播剧失去个性和创造力,从而断送中国电视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减少“山寨”《花千骨》,开发出多个题材维度,创作出更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脚本,或许是中国周播剧更聪明的选择。(王雅慧 徐 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