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6年6月下

环境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表现研究

以昆明PX事件、剑川硫酸厂事件为例

肖坚尧
2016年08月08日10:11 |
小字号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环境危机事件时常发生,危机的发生考验着政府的管理和应对方式。本文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省昆明市和剑川县发生的两起环境危机事件,探讨了两地政府在危机爆发后的表现。研究显示,两地政府在回应危机上表现如出一辙,都是被动回应舆论危机。而在具体的应对方式上,如信息公开方式、与公众对话方式、管理思维等,两地政府却有着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环境危机;政府表现;昆明PX事件;剑川硫酸厂事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48-02

一、环境传播及两个事例

环境危机传播是危机传播和环境传播相结合的研究领域。作为应用传播学分支的环境传播,其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他认为环境传播旨在改变社会传播结构与话语系统的任何一种有关环境议题表达的传播实践与方式。[1]昆明PX事件是2013年1月,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炼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核准,确定项目选址昆明安宁市。因为没有征得市民的意见,市民担心项目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剑川硫酸厂事件发生在2014年,同样是因为化工厂没有事先征得公众同意而引发的舆论事件,但是并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

二、两起环境危机事件中政府的表现及对比分析

(一)两地信息公开表现

公开环境危机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涉及环境问题的项目在审批的过程中,几乎不公开项目信息,对项目进行简单评估或者不评估就直接上马。政府习惯性地把公众排除在决策程序外,不听取公众的意见。当项目投产后以通告的方式告知公众,极易引发公众恐慌,从而引发危机事件。昆明PX事件和剑川硫酸厂事件在项目审批、建设前,都没有详细的公开信息,也缺乏公众的参与,因此引发政府危机。

根据里杰斯特危机传播管理的3T原则之——Tell it all,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首先应该进行信息公开,将不涉及机密的信息公开给公众,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昆明PX事件和剑川硫酸厂事件危机爆发后,两地政府都没有公开项目的具体信息。在昆明PX事件中,昆明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只是针对公众的质疑做出回应,而对炼油项目的其他具体信息未进行披露,因此公众对整个项目的审批、建设、影响等其他信息都处于未知晓状态。这种未知晓的状态不仅没有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对公众的恐慌状态没有任何消解作用,反而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引发公众不满情绪。因此,昆明PX事件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而有所消退,事件仍在发酵,直至5月6日爆发群体性事件。而在剑川硫酸厂事件中,针对网友的质疑,当地政府也仅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1000多字的长微博进行回复。在微博回复中,内容显示的仅仅是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对硫酸厂环评信息的披露,同样对硫酸厂其他详细信息并没有公开,继而导致公众不满,事件继续发酵。

(二)两地政府回应方式

环境危机事件发生过程中政府的回应方式是影响危机事件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公众形成舆论压力或进行群体行动向政府施压,目的是引起政府重视。而政府的回应就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举措,政府回应的情况及效果,直接关系危机事件的发展。根据国内学者翁士洪的研究显示,国内政府回应的模式主要是被动回应模式,即民意先发,政府被动回应。[2]昆明PX事件和剑川硫酸厂事件仍表现的是这一政府回应模式。新闻发布会制度和政府通告是政府的主要回应舆论的方式。危机事件爆发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能掌握事件的主动权,不仅能公布相关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而且能抑制流言的传播,以正视听。在昆明PX事件中,政府除了通过传统的公告发布相关信息之外,还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3月29日短小的新闻发布会因公开的信息有限而遭致公众的不满,从而导致事件的继续发展。昆明爆发群体性事件后,昆明市政府在5月10日召开了长达2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政府表示将尊重民意决定项目是否上马。大多数公众对政府的诚意表示赞赏,危机事态也因此而得到控制。相比之下,剑川硫酸厂事件起源于网络,因网络舆论的发酵而引发各种公益环保人士和网民的关注。但面对网友和公益环保人士的质疑,剑川市政府并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而是市政府通过官方微博“@问政剑川”发布长微博进行回复,微博内容并没有透露该项目的具体信息,网民仍然表现出不满的情绪。面对舆论压力,剑川市政府官方微博在7月4日才通过微博公开硫酸厂的环评报告。同样面对环境危机事件,两地政府表现出不同的回应方式。

(三)两地政府与公众沟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格鲁尼格夫妇及其合作者亨特、多泽儿等人提出了“双向对称沟通理论”,从此公共关系走向双向对称时代。这种公共关系模式,在公共关系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传播。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乃是在事实层面分享真相和权益、在价值层面构建信任和意义对话。[3]环境危机事件爆发后,政府与公众进行沟通对话能重新构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进政府的美誉度,对缓解危机的发展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昆明PX项目曝光后,本地环保组织“绿色流域”和“绿色昆明”,对昆明安宁石化项目进行首次现场调查,并与当地政府和项目园区负责人进行了对话。[4]这是当地公众主动与政府沟通行动,但园区的政府负责人并没有给出太多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公众的单方面主动提出的沟通,不过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在剑川硫酸厂事件中,当地政府通过微博回应质疑后,还主动邀请网友前往项目地点现场调查,并与县长、副县长进行交流对话。在交流中,副县长针对网友的担心和疑虑一一作了回应。这这样的双向对称沟通方式,促进政府和公众的平等对话,构建共同的话语空间,对事件的危机具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剑川县政府仅仅是邀请网上几位意见领袖参与对话,将与利益相关者的公众排除在外,也饱受当地公众的非议。

(四)两地政府对环境危机传播表现异同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地政府在面对环境危机时,都表现出“舆论发生—政府被动回应—危机缓解”的回应模式。危机爆发后,当地政府都积极应对,而不是对舆论进行打压或者封锁信息。但两地的政府存也在不同的表现方式。

首先是信息公开方式的差异。在昆明PX事件爆发后,政府积极回应公众质疑,并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其中第二场长达2小时的新闻发布会足以显示政府的诚意,缓解舆论压力。通过新闻发布会对信息进行公开,能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而在剑川硫酸厂事件中,政府仅通过微博公开不痛不痒的信息,并没有满足大多数网友的知情权。

其次是政府和公众对话方式存在差异。在昆明PX事件中,当地环保组织主动与园区负责人进行对话交流,园区负责人并没有提供详细信息,和环保组织的对话缺乏诚意,可以说是政府“被沟通”。而在剑川硫酸厂事件中,政府积极邀请网友进行对话交流,当地县长、副县长亲自出面,对双方存在分歧的情况进行了有效沟通,足以显示政府对与公众沟通的重视、对舆论的重视。

再次是应对危机的管理思维存在差异。新闻发布会由于政府出于主导地位,无法体现政府与公众的平等地位,仍是自上而下的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与公众面对面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沟通,由于剑川硫酸厂的舆论场域集中在网络上,当地政府积极通过政务微博进行回应,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危机处理方式体现了公共关系的现代管理思维。由于网络公共关系及其所处的虚拟世界迅速趋向“非人化”,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关应该注重人文关怀与个体参与。[5]剑川县政府的危机表现就是对网络参与者现实化,但这种个体参与是有限的,大部分公众无法参与到政府的沟通环节。这样的危机管理思维矛盾有别于昆明PX事件中政府的危机管理思维。

三、总结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民众现代公民意识和政府的现代管理意识都在增强。我国转型期爆发的各种危机事件,政府对危机事件的表现方式不断地启发各地政府。因此各地政府的危机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维也正在转变,从过去的打压式的处理方式向现在开明、平等沟通的处理方式转变。

上文通过分析发生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云南省的两起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探讨了政府的在危机爆发后的表现。研究显示,两地政府的表现在回应危机模式上表现一致,都是被动回应舆论危机。而在具体的应对方式上,如信息公开方式、与公众对话方式、管理思维等,两地政府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地域上,两地的政府表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表现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作为人文关怀和个体参与管理的公关管理,仅在剑川县政府的应对中有所体现,但剑川县也没有贯彻这一管理思维,因此危机事件也并没有因此得到解决。

近年来,我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并有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的趋势。现代社会的公共关系管理呼吁新的危机管理方式,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危机管理方式呼吁新的思维。居延安提出的危机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和个体参与是值得借鉴的方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众的教育程度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危机管理的信息公开不一定能提高公众对事件的认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危机管理更适合从情感出发、从民族特色出发来提高公众的认同感。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倡导人文关怀与个体参与,能更好适合管理应对各种危机事件。

参考文献:

[1]郭小平.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构建与路径选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翁士洪.参与-回应模型:网络参与下政府决策回应的一个分析模型——以公共工程项目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4(5).

[3]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PX项目是否放在昆明安宁将咨询民意[EB/QL].

http://www.eeo.com.cn/2013/0422/243006.shtml.2013-4-22.

[5]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来源:西部学刊

(责编:霍昀飞(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