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日焰火》的视觉符号解读
摘要:视觉符号作为基本传播手段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电影艺术的表达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视觉符号的多义性和人们对艺术感知能力的差异,导致观众对同一影片有着不同的解读。电影《白日焰火》运用大量视觉符号推动情节,这种做法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本文从视觉符号的角度对该片的人物形象和道具等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白日焰火;视觉符号;多义性
中图分类号:J9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6-2-0060-02
电影《白日焰火》荣获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称号,这是第五部获得金熊奖的华语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非同一般。这部片子叙事逻辑清晰紧凑,人物心理表现生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视觉符号语言强大的传播功能。在这个读图时代里,人类生存的世界充斥着视觉符号,每一种符号都传达着一种信息,可以说,视觉符号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支配着人们的物质、精神世界。导演正是把握了视觉传播可以超越语言文化障碍,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观众普遍接受的特性,才能让这部电影取得跨文化的传播效果,并且问鼎金熊。
一、视觉符号理论阐述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的中介,本质同语言一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符号形式简单,种类繁多,包括诸如文字、电码的语言符号和图片、影像之类的非语言符号两种类型,在日常传播中,这两种符号类型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深刻的作用。
而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作用于人类的听、视觉不同,功能主要通过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来体现。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视觉是最为活跃的,它在传播中承载的信息量最多。据此可以将视觉符号定义为借助人类眼睛看到的、表现事物性质的符号,通过线条、光线、色彩、强力、表现、形式、平衡等符号要素来传达各种信息的媒介载体。一般分为静态表现形式(如雕塑、绘画)和动态表现形式(如摄影、电影、动画)。[1]
(一)视觉符号的特征
视觉符号作为非语言符号的一种,具有以下特征:
1.普遍性。觉符号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马路会有红绿灯,逛街购物会有沃尔玛、万达商场标识,穿衣会有耐克、阿迪,吃饭会有麦当劳、肯德基等,这些广告牌的视觉符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们被赋予各不相同的含义,人们的工作、生活因符号而变得丰富多彩。
2.多义性。由于大众传媒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视觉符号进入生活中,成为人们认识、解读世界的中介。由于视觉符号传达意义的模糊化,加上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的程度、艺术感知能力等存在差异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在对视觉符号的解读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对同一视觉符号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种解释,每一种解读都有其合理性,这显示了视觉符号的多义性。
3.直观性。视觉符号是一种意象符号,其结构形态非常接近事物的真实形象,传递信息也比语言符号要丰富,运用形象化的符号直接向观众传达所思所想,这种传播效果是语言符号不能做到的。
(二)视觉符号的功能
视觉符号的传播功能包括认知、传达功能,参与、服务功能,折射、引导功能三种。传达的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蕴含着人们对事物的基本价值判断,从本质上看,更是人与社会、自然、他人种种复杂交错的文化关系、历史关系、心理关系等的生动体现。
视觉符号作为人类识别世界的一种中介,是人类得以组织生活和协调行动的基本工具,人们通过不断制造大量的视觉符号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同时,需要明确的是,视觉符号本身是一种文化代码,其形成和演变渗透着浓重的历史文化。在解读视觉符号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背景知识,透过符号把握深层次内涵。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传播艺术,其主要特征就是除了使用象征性符号以外,借助大量视觉符号表现主题。南京师范大学的周明太和卜新章指出“影像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相比,它因其具象性,更容易带来诠释的开放性。影像因其生动、直观的画面,似乎使得作为‘能指’的画面符号与作为‘所指”的对象情景获得了直观上的相似。但是,影像符号因剥离了高度概括的语言文字代码,无法像文字语言一样,直接表示概念,其所指对象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稳定性,即对象在不同陈述背景下,有不同的意蕴。”因此,解读电影视觉符号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次意义对于理解影片主题思想是十分重要的。[2]
二、电影的视觉符号解读
电影中的视觉符号存在于每一个片段、场景、章节中。具象与非具象的物质载体,色调的深入浅出、灯光的或明或暗等都可以暗示信息、传情达意。视觉符号遍布电影的每个镜头,镜头的这种包容性使其囊括了海量的信息,解读方法和角度也是千变万化的。本文主要从道具符号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
(一)“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这个意象符号在片中有两处体现,一个是一家夜总会的名字,一个是张自力在青天白日下燃放的焰火。夜总会通常代表混乱喧闹,焰火通常是夜晚的色彩。而在影片中,这两个符号都承载了相反的涵义,夜总会安静、客少,伴随着老板娘无声的等待和哭泣。焰火在青天白日下燃放,没有色彩,只有白烟。这两个意象相互关联,照应主题。背叛了夜晚的焰火在白天显得生硬而多余,正如张自力和吴志贞的爱情。两个人属于不同轨迹的人群,他们是警察与贼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畸形的,不会有任何光明。同时,影片中青天白日下燃放焰火,也寓意着社会法制的公正与严明。朗朗乾坤下,正与邪异常分明,一切不正之风终究难逃法网。而这一点,通过警察形象、手铐这些视觉符号得到了强化。
(二)“雪”
在影片中,导演利用雪景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铺垫环境,将故事发展置于下雪天;一件是利用盖满白雪的长隧道作转场。雪具有干净纯洁的视觉特点,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纯洁的爱情,这个符号总给人一种宁静、空旷、没有杂质的印象。在这部影片中,白雪的符号与人物之间复杂纠葛的关系形成强烈对比,盖满白雪的长隧道更像是代表时空隧道的符号,既做了转场,又将人物带入观众视野。雪作为视觉符号的出现,每个场景都不一样。张自力第一次遇见吴志贞时,雪是纯白的,洋洋洒洒的,到他开始跟踪吴志贞,雪变得厚重泥泞,最后他出卖吴志贞时,画面中的雪已经肮脏、结冰。从时间线的推进上看,是天气逐渐从初冬进入寒冬,这也隐含着两个主人公的命运将随着天气的变化进入冰冻,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将如白雪一样最终归于寒冰。
(三)“舞蹈”
影片中两次出现舞蹈这个视觉符号,一次是张自力借助舞厅躲过梁志军的追杀,第二次是他乱舞发泄情绪。舞蹈代表美、柔性的姿态,是陶冶情操的文化艺术,而在片中它成了暴力、阴暗的包裹布。第一次张自力在内心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躲避梁志军,混入舞厅,内心的紧张和悠扬的舞步形成鲜明对比;第二次是在吴志贞被逮捕后张自力独舞的画面,舞步杂乱丑陋,没有一点章法,人物的这种外在表现恰恰体现了心理的焦虑和痛苦,与整个舞厅其他人的舞步又形成对比。
三、总结
《白日焰火》这部影片运用大量的视觉符号传达主题,使影片层次更加分明,细节更加精彩,内涵更值得反复思忖,更容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然而,由于视觉符号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多义性,不同的观众对同一画面可能有不同的解读,这是视觉符号自身的意义所在,也是电影表现的神秘之所在。[3]多角度解读片中符号传达的意义,对于进一步理解电影主题,理解其中的人文情怀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婧炜.视觉符号跨文化传播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2]温燕芹,宋琴.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分析《白日焰火》[J].青春岁月,2014(13).
[3]李爽.视觉符号的抽象程度与意义表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4]刁亦男.白日焰火[J].当代电影,2014(5).
[5]刘春省.摄影画面语言的表达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6).
[6]岳堂,雷婷.符号学视域下《白日焰火》人物形象探析[J].电影文学,2014(23).
[7]刘群.男女图形符号的视觉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8]朱永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12).
[8]刘玲玲.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最爱》[J].电影评介,2011(14).
[9]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语言:电影的符号学[M].纽约: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
来源:西部学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