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登陆A股能否重当老大 不是有钱就有一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鸣锣
历时12年,中国电影的“老大哥”终于上市了。昨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影”)成功登陆A股市场,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股票简称为中国电影(N中影),股票代码为600977,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6700万股,发行价格为8.92元/股。昨日上市首日,中国电影开盘价为10.70元,最终以12.84元报收,涨幅43.95%,总市值高达240亿元。
近年来,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电影行业处于活跃增长期,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的积极注入,推动了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毋庸置疑,影视行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型朝阳产业,这一行业仍大有成长空间可循。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电影行业的“排头兵”,秉持着几代电影人筑起的“中影精神”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跨出了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成为国内A股市场迄今为止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上市的电影集团”。昨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导演黄建新、冯小宁,演员巩俐、王学圻、黄晓明、宁静等云集上海滩。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冯小刚等则发来视频祝贺“中国电影”股票发行。
据悉,中国电影此次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将服务于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包括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数字影院投资、数字放映推广、购买影院片前广告运营权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但能保证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还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并带动国内电影行业的稳步前进和持续发展。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此次募集资金逾40亿元,是中国娱乐业迄今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知名电影人高军认为,中影股份成功上市不仅是中国电影行业规范化的重大突破,还有望掀起国有影视公司“上市热”。
据悉,紧随着中影股份的脚步,隶属江苏广电的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背靠上海电影集团的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影股份)于7月26日和7月28日相继发行A股。其中,幸福蓝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启动上市申购,拟发行新股7763万股,发行价格6.62元/股,约募资5亿元。上影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9350万股,募资约9.68亿元。
新闻聚焦
“中国电影” 的“野心”
12年时间,江湖地位已变,目前主导国内电影制片业的,已是民营公司,而中影能否借助上市重新夺回老大地位,目前尚无法判断,但从其股票名称由最初的“中影股份”更名为“中国电影”,不难看出中影欲重回行业榜首的野心。而业内也认为,从今年4月份到暑假档的这段时间,票房出现环比明显下降,让电影界很忧虑。大家非常关注中影上市以后,能否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能够重振中国电影市场,再次走上高速增长之路。美媒也认为中影股份的上市,将减少对好莱坞大片的依赖。
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昨日表示,近几年来中影股份重视发展影视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及影视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全产业链布局成效显著。此番A股上市,中影股份将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强强联手,开启国有电影集团的新时代,努力推出更多两个效益兼备的影视力作。
早在2004年,中影股份母公司中影集团就已有上市计划,并欲整合优质资产赴香港上市,但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不得不暂停上市计划。2008年左右,中影集团极有希望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但最终被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摘走了这一称号。 2010年,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4亿元,由中影集团联合其他7家战略投资者成立,中影集团占股93%,其他7家公司各占1%股权。之后一直陆续传出“上市”消息,但直到昨日,“中国电影”终于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业内分析
“中国电影”如何借资本市场突围?
昨日,“中国电影”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中国电影涨43.95%,总市值达到240亿元,并带动整个传媒板块走强。但这是否会是昙花一现?“中国电影”未来的升值空间在哪里?作为曾经中国电影行业绝对“老大哥”的中影又将如何借助资本市场突围呢?
优势
进口影片的发行是最大优势
根据“中国电影”的招股书,公司近三年共主导或参与发行790部国产影片和223部进口影片,市场份额达58.27%。其中,国产电影实现票房约327.42 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58.41%。
发行是“中国电影”最大的优势,尤其是进口影片的发行。由于中国电影公司和华夏公司是国内仅有的两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如果有进口片进入中国,“中国电影”势必会参与发行。近三年,“中国电影”共主导或参与发行进口影片223部,实现票房228.92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58.07%。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来自进口影片的发行收入占比分别为36.50%、46.59%和43.86%,毛利占比分别为23.20%、33.77%和37.17%。
招股书显示,在国产片方面“中国电影”多数采取的是联合发行、代理发行、协助发行模式。联合发行电影包括《捉妖记》、《港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多部电影。而像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多数的影视剧公司的优势主要是在制作环节。
预测
股价存在较大上行空间
对于“中国电影”的上市,兴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公司具备渠道优势和体系内优势。首先,政策护航下寡占进口影片发行市场;其次,实际控制人为广电总局,带来体系内优势。影视行业具有高政策壁垒特性,广电总局实行全方位审核把控。公司生长于广电体系内使公司熟悉体系运作规律,降低政策及营运风险;另外,六十五年“中影”品牌的资源号召力。公司发行价显著低于影视剧行业同期平均估值水平,股价存在较大上行空间。
突围
并购或成中国电影壮大催化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电影”的资产总额达到了108.91亿元,净资产达到了47.94亿元。从招股书来看,“中国电影”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不是行业顶尖。其资产规模不及重资产模式的万达院线和华谊兄弟,营业收入也和万达院线有着不小的差距。
万达院线、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等上市之初规模也并不大,而借助资本市场进行了快速扩张。那么,上市以后的“中国电影”将如何借助资本市场突围?
中信证券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传媒的分析师表示,相比万达院线和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近年来在资本市场频繁并购重组的大动作,由于机制的缘故,“中国电影”几乎默默无闻,上市后在业务投资、内容生产等方面都会有更大的运作空间。无论是以并购还是以股权的方式展开合作,都是上市前的“中国电影”很难做到的。
凭着中影这块几十年打造的牌子,在资本市场寻求突围,打造能与好莱坞竞争的电影集团,是中国影视传媒领域的一个期待。另外,中影上市后,在信息披露方面以及公司治理方面将有很大的改进,这对内地电影市场无疑构成利好,当天其带动影视传媒板块走强即反映了这一点。
文化旁白
中国电影,不是有钱就有了一切
1999年的时候,中国电影集团刚刚成立,那时于冬还是中影的一位基层业务领导,每天都在为发行一部国产片给各个省市发行公司的老总们打电话,求爷爷告奶奶:发行一部票房前景好的商业片,往往要搭上一部没有“钱景”的主旋律影片。
那个时候,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的老师眼中,中国还没有真正的院线制,有的只是跑片线;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处于襁褓之中。偌大的中国电影市场,只是靠着贺岁片、进口大片来支撑着,
电影市场的不规范、电影企业管理的落后,这些都导致了当时中国电影生产与发行陷入到了一种瓶颈的状态。新一代的电影人与老一代的中国电影人不仅在电影艺术观念上,也在电影运营观念上都产生了“代沟”,如何突围,是考验当时新一代电影市场人的一个巨大问题。
那个时候,对于这个襁褓里的“婴儿”,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确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没有一个良性的科学的电影市场体系,就无法保证优秀的影片的生产和流通,最终导致的是整个电影事业的裹足不前。
若干年后,于冬已经成为了在美国上市的博纳影业的老总,中影集团也通过中影股份登陆A股,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业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事情,但中国电影是否就真的已经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管理体系,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三大环节是否就已经畅通无阻?是否就真的遵循市场规律办事了呢?
资本的涌入必将带来中国电影市场新人的涌入,这势必会对原有的力量形成冲击——资本游戏的背后是博弈,博弈的背后是创新:观念的创新、艺术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而只有创新,中国电影才能够长期的生存下去,才不至于让一个小小的“票补”就搞得电影人垂头丧气,人心惶惶。但面对这样一场由资本所带来的创新大潮,中国影人是否又准备好了呢?
一切都将拭目以待。(记者 肖扬 朱开云 文/水满则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