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听"奥运老记"说奥运变迁 检验媒体综合实力的舞台

2016年08月11日14:41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听“奥运老记”说奥运变迁

  里约热内卢当地时间8月8日,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向报道过10届以上奥运会的资深体育记者颁奖,对他们为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报道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许基仁就是获此荣誉的“奥运老记”之一。

  从1992年首次参与报道巴塞罗那奥运会到今天,他报道了7届夏季奥运会和3届冬季奥运会,记录了奥运会的精彩瞬间,也经历了奥运报道的时代变化。

  “那个时候非常兴奋,前后50天的时间里对奥运会各个方面都充满好奇。”至今,许基仁还清楚地记得,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大会特制的巨幅奥林匹克五环旗,覆盖了会场中所有代表团,以此象征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和谐与完美,而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的伏明霞跳水照片也在当时引起轰动。

  都说4年一次的奥运赛场同时也是媒体记者的“战场”,对于媒体奥运报道的变化,这位历经10届奥运报道的“老将”深有感触:“这是检验各家媒体综合实力的舞台,每一次报道都是一种比拼。且不说与更远的往届相比,单就与4年前的伦敦奥运会相比,媒体报道上的变化已经是翻天覆地。”

  许基仁曾粗略统计过,新华社此次奥运报道的新形态就达7种,比如新闻客户端参与奥运报道尚属首次,24小时不间断更新的现场新闻属首次,机器人写稿系统也是第一次亮相奥运“赛场”,视频报道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一切,在20多年前几乎不敢想象。

  “第一次报道奥运会的时候,我们还是用手写稿子,要请专门的打报员录入才能发稿,并且发稿的时候还要排队等候。”在许基仁看来,与过去的单打独斗式的报道不同,转型中的媒体发生了巨变,报道形态多样化的背后是指挥系统的变革——“中央厨房”式的一次采集、多形态传播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以及内容的丰富,打通了“单兵作战”的壁垒,实现了真正的融合。

  20多年过去,如今再赴奥运会,许基仁已承担起整个团队报道中的把关角色。

  许基仁获奖第二天,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拨通电话时,他刚刚从比赛场馆回到“大本营”。与其他奥运记者一样,他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属于自己的“阵地”上。

  “虽然奥运报道的形式在发生变化,但对于记者来说,奥运报道精神却一脉相承。”在许基仁看来,无论报道手段如何改变,但对记者专业性的要求不会变。

  就在记者与许基仁通话的时候,跳水冠军吴敏霞与林跃正做客新华社前方演播室,访谈内容被制作成不同形式的“奥运大餐”,传往各地受众。(赵新乐)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