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京华时报:中国电影的问题都知道,关键在解决

韩浩月
2016年08月19日07:40 | 来源:京华时报
小字号

靠票补、概念炒作、营销快速拉动中国电影市场增幅,在暑期档将要结束的时候已经现出原形:市场整体增速放缓、观众不满情绪弥漫、走进影院的热情开始消退、创作仍无起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电总局官网刊出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在“华表奖”活动期间的讲话,提出了坚持精品创作,政府必须加强作为,影院要强调社会效益,资本不能绑架创作,电影要承载文化软实力等观点,每个观点,对应的都是当下市场的弊病。

电影市场的问题,不仅业内人士门儿清,把刚走出影院的观众拉到一边请教,观众也能说出个一二三点。作为焦点产业,电影业是被讨论最多、批评最多、被拿着放大镜挑剔最多的产业之一,这是买票房、瞒票房、偷票房等潜规则被扒个底儿掉的原因所在。相比其他产业,电影业已经算是挺透明的了。

正是因为这个产业的相对透明,以及产业讨论相对广泛、公开,所以产业问题已经被很精确地提炼了出来。问题虽然已暴露,但在产业内却没能达成共识,产业人士根据分工不同,往往自说自话,编剧、导演从创作角度批评资本干扰创作,资本从市场角度批评创作群体不懂市场,营销则觉得前两者不懂传播,院线倒是很少发言,但院线只认钱,偶尔跟随热点支持一下文艺片但也只是装装样子……

于是,电影产业就出现了可以用“搅浆糊”来形容的状况。以前大家还常站在为中国电影好的高度,时常互相批评一下,但眼下这种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少,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再说已属多嘴,还得罪人。大家各忙各的:资本还在跑马圈地,借电影之名,谋别处的利益;院线还是谁的片好卖就排谁的;潜规则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干了,但还可以偷偷摸摸地干;靠作品说话的创作群体,也没了力气……

作为管理部门,广电总局也承受着产业发展的压力,作为产业职责链条的顶端,广电总局被批评的频率也不低,比如管理、服务等。在管理方面,广电总局确实在逐步放开,眼下正在公映的《盗墓笔记》就是一个例子。广电总局也时常表达出良好的愿望,但在政策与执行的对接上,难免有不对等。这次童刚的讲话,其中一条值得关注,“政府必须加强作为”。怎么作为,才能够为产业发展消除障碍,还要具体的措施。

童刚讲话的第一关键词是“精品”,而想要引领国产电影顺当地进入精品路线,恐怕还是要让创作群体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创作群体的话语权来自于三个层面,第一,可不可以得到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影片先拍后审,别在剧本阶段就自我加压,损耗了剧本的可读性;第二,创作要尽力脱离资本的控制,要提升创作群体与资本平等对话的权利,这除了需要创作者要有底气之外,还需要有别的创作补贴来源,比如官方基金或民间基金,应该给予创作者更多资金上的扶持;第三,创作群体要对自身有高要求,不能觉得资本蛮横、市场无情,就用低质作品来应付,作为产业的创意源头,创作群体的责任意识要更强些。虽然这也意味着要有所牺牲,但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文本,创作群体才能真正掌握主动。

电影产业的发展障碍在哪里、有多少都已经看得很清楚,所以想要发展这个产业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句老话叫“方法总比困难多”,现在遇到困难,“方法”不能没了。束手无策待在原地,就只能任由一个前景无限的市场,慢慢地再次向谷底坠落。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