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正面引导
摘要:高风险状态下的社会,加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突发事件的信息快速传播,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舆论都蜂拥而至,特别是负面舆论,负面舆论的爆发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因而做好对负面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了解,分析对其正面引导中面临的困境,探讨对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的正面引导。
关键词:突发事件;负面舆论;正面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8-0048-02
一、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危机
舆论,指的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1]。由于突发事件全民相关的特性,其产生的舆论更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与。舆论分有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两部分,突发事件中的舆论也常常同时含有这两方面。正面舆论是指积极向上,正能量舆论,它们可以促进事件的解决,平复人民心情,缓和社会矛盾,而负面舆论则相反。突发事件中的负面舆论指的是个别人有意无意传播虚假消极消息,给受众群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舆论,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混乱,严重的话会影响社会稳定[2]。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渠道获得海量的信息,并能随心所欲挑选自己所偏好的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也就会通过各种途径看到关于事件的正负面舆论,在具有自由性和匿名性的网络空间里,偏激的情感容易被无限制地宣泄,因此突发事件的负面舆论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若不及时加以管理和澄清的话,负面舆论将会爆发形成舆论危机,对政府、新闻媒体、公众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正面引导。
二、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进行正面引导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不足
首先,突发事件因突发、不可预测的特性,导致政府职能部门并不能第一时间获取到准确信息,因而不能及时进行良好的澄清工作。
其次,突发事件发生后,有的相关的责任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回避媒体、封锁消息、拒绝采访等。而受众对于政府这种行为十分反感,认为其所为是不称职的,会就此发表相关评论,再经过互联网的发酵,负面舆论就会因此形成。同时正是因为政府不去主动了解信息,会导致各种不实消息到处流传、小道消息满天飞,这样又对负面舆论的产生提供了“便利”。
再次,政府职能部门虽然在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机制,如发新闻通稿、新闻发布会等,但因其发布内容简单不全面,使事件舆论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此循环,突发事件的进展就会给人们留下猜疑和想象的空间,政府的应急行为也就不足以正面引导舆论了。
(二)舆论话语权的失衡
目前,我国网络平台成为较大的民众舆论场,特别是微博和微信。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往往成为第一目击现场,也是网络负面舆论的主要产生地。人们通过微博搜索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相关舆论,加上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大量的负面舆论会得到点赞和转发。所以很多时候当主流媒体没有及时跟进报道某一突发事件时,网络负面舆论就已经铺天盖地,领先抢占了事态话语权。
再例如近几年兴起的社交媒体——微信,微信的各种公众号推送和朋友圈分享的文章,受众在弄不清楚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和亲朋好友进行大量负面舆论的讨论交流,也促使了共享,也造成了大量负面舆论的增长。网络舆论错综复杂,事实真相难以辨别,舆论聚集和放大社会矛盾,不时呈现无序和非理性状态,不但很难正确引导舆论,而且往往容易误导舆论,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3]。
(三)受众对突发事件舆论的负面偏好
本课题曾研究过,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解读具有负面偏好,并受到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主导。内部心理因素分别有:猎奇心理、体验心理、恐惧心理和宣泄心理,这四种因素激发内心的一些“反动”因子,造成了受众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过分关注和参与。同时,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加深受众对突发事件舆论的负面偏好。
例如社会现实环境与媒介拟态环境的不同,新媒介的快速传播方式,对政府和新闻媒体报道的不信任等,正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中的负面舆论时,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负面舆论的讨论和传播之中。在对突发事件发表意见时,越是偏激的意见越能得到“极端”群体的注意力和赞同,当自己的偏颇意见得到支持时,内心会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和大大满足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受众在盲目心理的怂恿下会越发大胆,负面舆论也就越发不受控制了。因此,在进行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引导时,受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引导环节。
三、对突发事件的负面舆论进行正面引导的措施
(一)政府
1.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舆情预警系统
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政府作为权威部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法规是最有说服力的硬件,政府必然应首先完善好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可以有法律依据对突发事件的负责人实行有效的问责;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对应的法律法规,处罚谣言的恶意生产者和传播者,起到警示作用。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舆情预警预报系统,第一时间把握舆论动向,并及时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回应。
2.利用新闻传播规律引导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应创新舆论引导的方法,利用新的舆论引导方法对负面舆论进行正面引导。如政府可以运用“议程设置”理念,通过政府权威新闻发布和公布突发事件真实进展,稳定公众情绪、疏导舆情;还可以灵活运用“意见领袖”理念,政府部门对公众可以进行突发事件办理的相关政策的解读,公布执行方案和措施,让公众了解到政府的作为,一步步引导舆论,将负面舆论降低,从而成为“意见领袖”。
(二)新闻媒体
1.坚持正确导向,适应新媒体,掌握舆论发展动向
为了防止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的持续扩大,新闻媒体必须坚持以正确导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正面报道为主,及时真实地进行报道,迅速抢占话语权,传递舆论正能量,强化主流舆论场,维护媒体公信力。简而言之,新闻媒体不管怎么样都应坚持正确的导向,不做“标题党”,不博眼球,踏踏实实地做新闻报道,一步一步赢得受众。此外,新闻媒体应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加快媒介融合,线上线下都及时报道突发事件的进展,掌握受众在网络舆论的发展动向和特点。例如针对突发事件中的负面舆论,可以用新闻报道或微博“微新闻报道”、微信新闻公众号三者的联合推送进行新闻辟谣,反驳不实和虚假言论。这样可以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推动主流媒体与民间舆论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正面引导的目的。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媒体写出怎样的报道,以什么方式进行报道,除了跟突发事件本身有关,也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关。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新闻专业素养,能够分清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能够看到正面舆论和负面舆论,能够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以客观正面的新闻报道去引导舆论。新闻从业人员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好新闻“把关人”和“意见领袖”,正确引领舆论走向,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提供正面积极的引导。
(三)公众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客观认识突发事件的负面舆论
公众是舆论的主要参与者和发表者,对公众进行良好引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公众会受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公众的正面引导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和媒体应对公众的心理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对事件的澄清和对公众的疏导,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发到正轨上来,赢得公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可在高校和社会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引领公众接受正确导向的指引,不盲目跟风,对待突发事件舆论时能够正确看待,并成为正面舆论的引领者和支持者,与政府、媒体一起对负面舆论进行正面引导。
2.公众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公众在面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时,就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只有拥有了相应的媒介素养,才能够鉴别真假,获取真实的信息,正确看待各种舆论。
公众提高媒介素养,一方面需要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普及,一方面也需要自己的自觉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的社会人。公众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里的非法信息、虚假信息应认知其危害性,提高对这些负面信息的免疫力。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突发事件,公众都应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媒介素养,用客观正面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的负面舆论。
参考文献:
[1] 徐慰增,何得乐,阿去克,夏志厚.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2] 姚继莲.论网络负面舆论的影响及其引导[J].法治与社会,2012(19).
[3] 廖芸.广播电视媒体应正确引导公共事件舆论[J].声屏世界,2012(3).
[4] 焦德武.微博舆论负面效应及其治理研究[J].新闻界,2014(17).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