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8期

浅析张艾嘉电影女性意识的内涵与彰显

苏靖
2016年08月29日16:34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要:张艾嘉将其对女性意识的独特理解倾注于她的电影中,在她导演的《最爱》《梦醒时分》《新同居时代》《少女小渔》《心动》《20,30,40》等影片中均可窥见其电影女性意识的内涵。并从性格、服装、气质等方面彰显刚柔并济的女性美,深切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及真实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张艾嘉;电影;女性意识;女性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8-0113-02

一、引言

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入,女性意识渐渐觉醒,女性不再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躲在黑暗的角落,而是以独立的姿态浮出历史的地表。关于女性平等地位的倡导和运动日益形成燎原之势,电影作为表现生活、记录生活的载体,开始以女性意识介入其中。张艾嘉以女性敏感、细腻却不失大气的视角,表达对女性的关怀,并注重观察女性的特质,强调对女性情感的表达,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人文电影风格。此外张艾嘉的电影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青春时代的美丽与残酷,成年后的矛盾与尴尬,人到老年的无奈,这些细微的情感特质在她电影中得以充分彰显。本文从张艾嘉电影中展现的女性意识出发,揭示其电影女性意识的内涵,并挖掘其电影中塑造的女性群像身上糅合的双重特质——温婉细润与果断刚劲。

二、张艾嘉电影女性意识美的内涵

“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男人统治,女人被统治”[1]。这一自古就束缚女性的黄金准则在张艾嘉的电影里被颠覆。张艾嘉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且性格鲜明,具有独特的刚柔并济之美。这种刚柔并济并非同西方女权主义者的女性意识一样,以对抗男性,挑战男权社会为目标;也不像其他女性电影的导演那样,将女性刻画成在巨大压力下饱受痛苦与折磨的形象,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关注女性在面对爱情或梦想时内心的矛盾和迷茫,旨在提供一个个值得思索的女性话题。张艾嘉曾说:“我的命其实没有那么好,我是一个敢在伤口上撒盐的人,很喜欢逆境。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过了一个很精彩的人生,该有的冲动、犯过的错误都享受过了。[2]”张艾嘉电影所展示的是“处在她所在的经济、社会和历史的整体制约下的永恒女性气质”[3],所以张艾嘉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描绘与她自身经历和所处时代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使得她的电影风格贴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标签,而在其电影中女性刚柔并济的女性美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刚柔并济的女性美正好与张艾嘉《梦醒时分》中国威说过的一句话相呼应:“香港就像一个漂亮女人,每个人都想占有她,但又不想娶她做老婆,最好是做一个有情调又顺从的情妇,一开始这个女人会拼命争取自己的地位,但是当她失望之后,发觉唯一可以保护她自己的,只有趁有年轻魅力的时候拼命赚钱,只有钱才令她生存更有尊严,其实这不是她的悲哀,是我们的悲哀,因为我们珍惜的她不够深,每个人都像过客一样只追求她的美丽,但又不肯分享她的痛苦。”

这种比喻将刚柔并济美的内涵概括其中,作为女性,她们会尽自己的所能去维护自己的感情,充分展现自己作为女性特有的温柔和顺从。但是当她们意识到自己并非受到平等的尊重和珍视时,内在的坚强和独立便被激发,从而果断地脱离依附角色,迅速的自我救赎,活出自己的一片精彩天地。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不是弱小者的软弱,也不是狂妄者的强硬,而是一种面对生活超然豁达的姿态,是女性尊重自己、还原自我价值的真实状态。且这种刚柔并济的女性美由内而外体现在女性自身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刚柔并济的女性美的彰显

张艾嘉的电影所展示的女性群像美不胜收,且几乎每部作品都散发着女性刚柔并济的特性。张艾嘉不仅从性格和气质方面将这些美由内而外逐层剖析、扩散,且在服装上将这种美由表及里向内渗透。这种全面的刻画和塑造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的饱满丰盈、具有说服力,从而使刚柔并济的女性美自然地流露于影片中。

1.美在性格

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集美貌、智慧、修养于一身,她们是在继承了中国古代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兼具女性意识的新时代女性,融合了女性固有的温婉与细润和男性特有的果断与刚劲。能够摆脱逆来顺受的处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而这种刚柔并济的女性美的体现是有过程的,张艾嘉电影中的女性大多都是随时态发展逐渐觉醒的,这种缓慢推进、逐一带入的呈现方式更易让观众接受。

《梦醒时分》中出生于北京却选择港漂的马莉,是珠宝大亨彼得的情人,过着醉生梦死、内心空虚、没有安全感的被包养生活。一方面她尽职尽责地做到女人应有的本分,期待彼得最后能够如她所愿和她结婚,另一方面,她能够逐渐认识自我,追求自我,认清彼得的心思,断然摆脱自己的附庸地位,开启自己的新生活;《最爱》中的芸芸和俊彦心心相印,作为女人,怎不想与自己的心上人厮守终生。即使如此,在俊彦要将他的项链送给芸芸时,芸芸以“我怕我拿了你一样东西,就想要更多”的理由拒绝了。她隐瞒真相和医生闪婚,生下了俊彦的孩子,内心柔韧的她坚持对爱执着相守,独立而坚强的形象深入人心;《少女小渔》的青年小渔千里迢迢投奔纽约的男友江伟,为获得美国绿卡,无奈与美国佬马里奥假结婚。在男友面前她是一个十足的小女人,为了江伟她变得温柔、隐忍,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形象。当马里奥问她为什么来美国时,她的回答是“为了江伟”。另一方面她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当移民局到工厂查找非法移民时,小渔躲在仅有一人宽的高楼边缘,镜头里的她完全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恐惧。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小渔与马里奥由最初的相互抵触变成好友,面对病重在床的马里奥,小渔毅然留下,坚守在旁,诸如此类的刻画生动地展现出小渔的独特的女性美。

2.美在气质和涵养

张艾嘉电影布景多是喧哗热闹的大城市,在城市这一鱼龙混杂的开放空间里,人们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在多元化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精神层面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需求。张艾嘉塑造的大多是生活在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具有令人艳羡的气质和内在,而绝不是单纯的花瓶形象。她执导下的女性多是生活于都市环境下性格温雅,气质淡然,举止优雅的新时代女性。

《旧梦不须记》是张艾嘉的处女作,影片中的女主角文琦并不比贝珊漂亮,但是高大帅气的阿伦却被文琦身上特有的气质深深吸引,在随后的相处中,文琦的体贴细心,礼貌周到,更令阿伦为之倾倒;《最爱》中女主角芸芸形象的成功塑造将女性独特的美展露的一览无遗。电影一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名女子,其中芸芸优雅淡然,风韵非凡,气质胜于明明,俊彦在随后琐碎的日子里渐渐被开朗豁达,为人处世周到细心的芸芸所吸引,芸芸更是激发了俊彦在明明那里不曾有的浪漫与贴心,两人日久生情,彼此相爱。但是作为明明的好朋友,芸芸选择选择理性对待,她与年老的医生闪婚,并坚持生下她与俊彦的骨肉。芸芸并没有自私的为了自己的感情而伤害别人,具有足够气度和涵养的她选择了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梦醒时分》中的被包养的金丝雀马莉虽然出场的身份并不光彩,但是她时髦新潮,气质高贵优雅。虽然彼得不肯给她一个合法的名分,但她始终不舍得放手。而后,马莉自我意识觉醒,坚决的离开了彼得。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受人爱戴的导游,此时的她自爱自强,自信更胜从前。

虽然她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曲折的生活经历,非凡的气质和涵养却让她们面对生活多了一份从容淡定,若不是内在气韵和涵养的丰盈,怎能在举手投足之间便能魅力四射,又怎能在面临生活困惑和情感选择时如此坚韧不羁。

3.美在服装

张艾嘉不仅将她脱俗的个人气质带入作品,也将她穿衣风格上的独到心得渗透在作品的女性身上,在服装的选择上她别出心裁,将柔美妩媚与Office Lady的干练简约巧妙结合,使得既温柔优雅又不失果断干练的女性美展现的更为直观、生动。

刘若英在《少女小渔》中饰演小渔这一角色,有“奶茶”美誉的刘若英在形象上并不是一个强势外露的女性,张艾嘉为了能够传达小渔沉稳内敛的性格,特意加入穿着的特写,例如影片一开始,小渔为了躲避移民局工作人员的突击检查,跑到楼顶后,镜头并非以小渔为导入点,而是跟随着工作人员的脚步移动,小渔的出现是以她随风轻轻飘扬的红色布纱裙逐渐介入镜头的。小渔虽然只是一名纺织女工,身处繁华的大都市,但是她同样有自己的隐忍和坚持,身边的喧闹和她毫无关联,这一穿着无疑精准的衬托出小渔柔韧的性格。《梦醒时分》中的马莉身着一袭长裙,在带着自己的狗散步时与国威相遇,一袭长裙将马莉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在何种场合,马莉的服装总能将她的气质表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影片结尾部分,已是一名优秀导游的马莉在一辆大巴车上,一身亮黄色职业套装将她的年轻貌美与从容干练完美地勾勒出来,使得本就气质脱俗的马莉更富魅力。影片《新同居时代》中Anna和Coco演绎的是香港大背景下的都市女性风情。无论在何种场合出现Anna的衣着打扮始终是优雅时尚的代名词。虽人到中年,但是风韵犹存,就连年纪和自己儿子相仿的Steven都难以抗拒她的魅力。Coco的穿着以柔美的长裙搭配干练的衬衫为主,更好地诠释了Coco既温柔善良又果断直爽的性格。

在张艾嘉的电影中,女性的服装从剪裁的得体到细节的考究都如人一样精致优雅,却又洒脱无羁,无不散发着动人的韵味。使得以服装为载体,以性格为依托的刚柔并济美具有内外在的统一性。

张艾嘉的电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刻画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自我意识,意在通过对其电影女性群像的塑造,彰显女性刚柔并济的内涵,肯定女性自尊自强的人格品质,传达自由平等的社会态度,由此形成张艾嘉电影独特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 刘月娇.张艾嘉 女人之“苦”[J].艺术/影音,2012(3).

[3]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