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原创电视节目模式初露头角 如何开辟更大市场

2016年08月31日07:0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初露头角,如何开辟更大市场

新的标志、新的片头,相同的导师,转椅不在,“战车”登场……本应是第五季《中国好声音》播出的时间,《中国新歌声》以新面貌与观众见面了。更名的背后是一场引进节目模式的版权变更,以及从模式引进向原创的进发。

就中国电视节目来说,2010年7月《中国达人秀》的播出,将电视节目模式的概念带到大众面前,为业界树立了“正版”的概念。模式引进已经是电视屏幕上司空见惯的情形。与此同时,当时的国家广电总局自201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文件后,又于2013年、今年6月分别出台文件不断对原创节目进行政策扶持。《开讲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好歌曲》等一批由我国电视台、制作公司自主研发、独立制作的原创节目相继面世。现在我国电视节目业界生态如何,各大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如何发力原创,又遭遇了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引进模式火爆荧屏

2010年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不难发现,收视率居高的往往是通过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再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节目。2013年更是被业界称为模式引进的“井喷年”。火爆荧屏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都是从更具有文化相近性的韩国购买的节目模式。

引进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据参加了多档引进模式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分析,首先节约了产品的创新成本,可以将大量的研发成本分配到电视节目生产和市场推广的环节。其次则降低了市场风险。购买的电视节目在研发国家已经经过了市场检验,证明行之有效。

同时,在大量引进版权,与国外团队的密切合作中,我国的节目制作团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不论是电视台还是制作公司都深有体会。在引进版权制作方面经验颇丰的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宣传总监陆伟认为,引进模式最重要的是给从业者带来的思考方式的变化。这些符合国际文化潮流的节目带来的是完全不同以往的经验。比如接触海量录制、密集剪辑、没有台本的制作方式,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舞美、音乐、灯光、后期剪辑等,国外的制作团队通常会有300到400人,保证最高的水准品质。经过几年的引进学习,现在国内有些卫视已经达到了国际制作水准。

生存空间触底,多方寻求出路

经过了应有的学习阶段,依赖国外节目模式引进的现象依然存在。陆伟坦言,一个海外的模式,即使已经被验证过不适合进行本土化改造,仍然能够迅速得到充足的融资,在一线平台播出。而本土的创意则经历着平台与投资方的双重不信任。

据了解,在引进韩国节目模式的同时,韩国的制作团队也随之而来。中国的团队只能做一些配合工作,做节目的空间一再缩减。

而综观业界,节目模式的销售已取代成品节目的销售而成为主流。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模式日”论坛中,有数据显示,全球节目模式产业每年产值高达50亿美元。我国在此贸易上长期处于逆差的劣势。同时,向其他国家售卖电视节目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收益,而且有效地传播了本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长期依赖国外模式的引进,将会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造成双重危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加强版限娱令”发布,规定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且不能在黄金档播出。这一政策给众多有志于研发原创电视节目的机构带来了重大利好。

在2016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模式日上,中国的《音乐大师课》作为国际收视潮流的代表性节目,受到欧洲全球电视数据公司的特别推荐,被称作少儿类节目的成功案例。制作方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介绍,节目从创意到与观众见面历时一年半。最耗时的正是如何改变竞赛模式,试错成本很高。最初看到国外相关的节目后,也想要让孩子分组,导师进行评比、选择,竞赛、淘汰这样的元素可以增加节目张力。但纠结过后,仍然认为,对未成年人来说竞赛机制是不理想的,所以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修改。

而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等节目相继被知名公司购买版权,输出到欧美主流市场。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根植于我国独有背景的、专业性强的原创节目。2016年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上,与大多携带新老电视剧参展的机构相比,中国教育电视台是为数不多携4档原创节目而来的。其研发中心主任刘婷说,从2015年开始,教育台集中发力推出原创节目。教育台的定位决定了它人文关怀的理念。比如预计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的《中国艺考》正是基于中国艺考生特有的需求进行服务的节目。困难在于面对市场空缺,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

如何在国外同行无法触及的领域,做出关切中国现实的节目,值得我们探索。

期待更成熟的市场

制作出符合国际文化潮流的中国原创电视节目,离不开各方的努力。

近年来,电视台成立研发部门已是主流趋势,制播分离制度的成熟也催生了一批独立影视制作公司。但应该清晰地看到,和国外同行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一位参与过原创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直言,现在各大卫视的研发部门与实际制作团队的合作还是不成熟的。有的研发部门作用尚处于为各部门介绍国外最新的节目模式的阶段,与实际的节目制作团队的衔接脱节。从国外的节目中找灵感,然后进行修改仍然是最通行的做法。

各方不约而同谈到的一个问题则是市场化程度不够。

刘熙晨说,国外电视制作机构在市场化的机制中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因而产生了有制作手册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而我们的市场化程度还远远不足,现在要迎头赶上,需要有耐心,要允许孵化模式的制作方试错。

陆伟则具体解释了市场化不足的几个表现:首先是分工还不够专业,国外的产业链上有点子公司、模式公司、制作公司、播出平台。点子公司只负责头脑风暴出创意,模式公司将创意变为可以拍摄的模式。这个产业链保证了每年都会有新的成功模式。而我国现在还只有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

其次制作水平虽然已经跟上来了,但是节目包装等周边的环节没有跟上。比如一档节目用什么样的logo、宣传片、片头,对于新节目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国内相关工作的质量堪忧。道具方面也是如此,现在节目制作对于硬件要求很高,但是在国内找不到合格的生产商。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原创节目的发展。(本报记者 陈慧娟)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