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人民日报》,让“小习”书记做了个大决定
前不久,事儿姐的同事到陕西延川县调研培训,在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史馆,看到了一张记载着习近平同志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因看到《人民日报》的两篇报道受到启发,带领社员不分昼夜大办沼气的通讯——《取火记》。
当年习近平看到了什么?
据《取火记》报道,当年梁家河大队大办沼气,主要原因是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看到了《人民日报》1974年1月8日四版刊登的两篇报道——《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柴草和煤炭 四川省许多社队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煮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第五大队利用沼气的调查》。
报道介绍了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等地利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的事迹。至此,习近平意识到沼气可以解决梁家河村缺煤少柴的问题。他下定决心大力发展沼气。习近平找到北京支延干部张之森,谈了想在梁家河试验沼气的想法。时任延川县委书记申昜主持县委常委会研究后,决定派习近平等6人前往四川学习。1974年7月,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的第一口沼气池产气点火,这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这项经验后来在延川全县推广,解决了农民做饭、照明和施肥问题。直至今日,梁家河仍有村民在使用沼气。
一股全国发展沼气的热潮
沼气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解决农村秸秆焚烧和燃料供应不足等问题。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沼气等新能源的推广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央就很重视沼气的开发与利用,不断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财政和技术支持。
《人民日报》提到的四川农村群众土法办沼气的活动,是在认真总结了此前办沼气的经验上发展起来的。查阅《人民日报》,事儿姐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人民日报》便关注沼气问题。例如1958年3月8日第3版《浙江筹建百座沼气动力站》一文,介绍了利用粪便垃圾解决农村动力问题。之后陆续推出《安徽计划五年实现电气化》《气体石油——沼气》《怎样利用沼气?》《重庆将向市民零售沼气》等多篇介绍沼气知识和各地兴办沼气经验的报道。
习近平回忆当时的场景
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在节目中,习近平回忆了当年在梁家河大队建沼气池的诸多细节:
“我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一直想找一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一条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我很兴奋,我觉得沼气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
“第一口池子是颇费功夫。一直看到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但是就不见气出。哎,很奇怪,怎么回事?最后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那个导气管堵塞了,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喷粪啊,满脸是粪。但那个气就呼呼往上冒,我们马上就接起管子来,我们的沼气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来。我看再憋一阵儿,那个池子要炸了。就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沼气池是捅开了,另外的沼气池是相隔了一两天以后也建成了,但是我们还是第一。”
“当时是第一个池子,全省第一池,后来就变成全省第一村,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户用上了沼气。那个时候我是天天到处督导,又是支部书记,又是沼气专家,帮助指导这件事儿。”
推动实际工作是《人民日报》一项重要职能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报的“五大作用”,即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强调要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宣传工作。邓小平也曾说过,“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很多干部群众看到报纸讲什么就要照着去做”,十分重视报纸“实现领导、指导实践”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到人民日报社调研时说,“人民日报是党的阵地……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今天我们回顾42年前发生在延川梁家河的“取火记”,从中可以看到,《人民日报》的报道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党报所应承担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撰稿:张天培 编辑:耿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