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温度也要上来 纪录片制作营销模式盼破局
“纪录片的春天到了”讲了好几年,但做纪录片的人以及做纪录片市场的人却觉得“春天到了,但温度还是没有上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组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纪录片市场论坛,吸引了以纪录片界为主的数百人,论坛的主题是“跨界:传媒与资本对话”。业界希望,一直以来纪录片跟观众有约会,现在纪录片也能跟资本有约会,更期待纪录片制作营销模式有所破局。
日前,广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发现广东之老广的味道》不仅靠精品美食节目吸引观众,同时运用聚划算手机客户端的“摇一摇”功能,和云图电商的连接服务能力,使观众快速对接到消费市场。
《本草中国》5月20日登陆江苏卫视周五黄金档,收视率达到0.83%,在综艺节目混战中成功“突围”。
苗头有了 合作迈出一大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注意到,本次论坛的协办方除了纪录中国理事会、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外,还有平安银行、三多堂传媒、大陆桥。在论坛嘉宾中,除了纪录片制作方和播出方外,还有世诺资本董事长李荷宝、北京昊海金桥广告有限公司总裁马全利等。也就是说,在这场论坛上,纪录片与资本方“从互相对望,变成互相握手”。
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原会长刘效礼连续3届参加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纪录片论坛,在本次论坛上,有这么多实力雄厚的公司愿意与传统媒体“联姻”,愿意投入到纪录片产业中来,在他看来这对纪录片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这说明中国的纪录片已经由媒体融合步入了跨界——媒体与资本合作共赢的新阶段。”
多位资本大佬参加论坛,只说明一件事,就是纪录片行业能赚钱了。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上记者了解到,浙江科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发资本)宣布投拍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纪录片《中华老字号》,投资超过百万元。除了像《舌尖上的中国》等极少数纪录片敢大手笔投资外,一般的纪录片绝不会冒如此风险。
纪录片一直不太能挣钱,且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对于喜欢快进快出的资本方来说,这个领域没法玩。科发资本投资过互联网、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投资纪录片还是第一次。
作为资本方,科发资本想在纪录片领域创新纪录片的制作、营销模式,来一个颠覆动作。平安银行则是想进“围城”,但同时又要考虑怎么能稳妥顺利地出“围城”。在电影产品方面,平安银行有所涉猎,并有成熟的赢利模式,进而也开始关注纪录片的赢利模式。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透露,他曾跟平安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聊过多次,最直观的感受,资本方是用数据说话的。针对一个纪录片产品,投资人最想知道清晰的赢利模式。
一边是资本的持币待购,一边是嗷嗷待哺的纪录片。有人已经看到纪录片赚钱的地方,有人则仍徘徊在门外,等待更成熟的时机。确实,纪录片的春天来了,但温度还没有上来。
爆款频出 资本伸出橄榄枝
纪录片业的发展,多年以来一直不如电视剧、电影那么轰轰烈烈。《舌尖上的中国》除了让人们看到纪录片的魅力,还打开了业界视野。
今年上半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视频网站,成了年轻观众追捧的热片;《本草中国》登陆江苏卫视周五黄金档,收视率达到0.83%,在综艺节目混战中居然成功“突围”;抗战题材纪录片《天罚——二战全纪实》进入今年上半年全网所有纪录片点播量前三……一个个成功案例,让资本方频频关注纪录片市场,并伸出橄榄枝。
三多堂传媒总经理高晓蒙表示,近几年资本跟纪录片在“谈恋爱”,投资来源确实比以前丰富,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本也开始进入。
在纪录片界,大陆桥是中国最大的民营纪录片企业,生意横跨国内国外,业界号称“凌家铺子”。2014年,大陆桥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注资,2016年5月20日挂牌。
针对当下纪录片市场,大陆桥传媒总裁凌立认为,从大环境、政策、行业成长来看的时候,纪录片是一个好行业,但纪录片对话资本,对得上吗?
在他的感受里,创作的纪录片从“作品”到“产品”再到现在的“商品”称谓,一路走来,说明大家对创作的东西有一个观念性的改变。“当我们要和资本对话的时候,我们改变的绝不仅仅是观念。现在需要的是你有什么资格、拿什么样的商品去跟资本对话。”
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有30多人的纪录片制作团队,频道总监余季波介绍,近年来他们尝试给大型企业做纪录片,实现了良性循环。但这种做法是不是纪录片转型的路径?只能说这是“纪录片+”的其中一种。在余季波看来,现在需要思考的是:资方需要纪录片长成什么样才愿意投资。
在一个圈子里待久了,思维、理念难以跳脱出来。一些制作纪录片的人,现在谈论更多的不是创作、不是艺术,也不是制作技术,而是怎么让纪录片挣钱。这让一些投资方感到无奈,在他们看来,纪录片业界所谈的各种挣钱招数都是他们玩剩下的。有时候他们不得不直言:你们就专心创作,“跨界”挣钱的事由我们来做。
纪录片《大后方》导演徐蓓认为,专业的人要做好专业的事,运营的局由局外人来破。
前景广阔 需求、创作、扶持看涨
纪录片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扶持的项目,总局从2006年开始相继推出了推优评优、表彰扶持、人才培养、播出调控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纪录片产业发展。
“从社会需求、创作内容、扶持政策三个层面看,纪录片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纪录片发展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出优秀的作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宣传处处长李忠志表达了他的看法。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纪录片市场正处于成长和培育的关键时期。
有一个事实是,今年以来,江苏卫视周五黄金档播出的纪录片《本草中国》、广东卫视周四晚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青春》,都比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还高。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在电视广告整体下滑的同时,电视纪录片广告却逆势增长,甚至增幅超过电视剧与综艺节目。
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纪录片广告总额208.76亿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的196.18亿元,增加了6.4个百分点。同时,纪录片在各大城市的排播中,已经稳定住次黄金时段,并不断向黄金时段冲击。
纪录片是明显带有跨界的产业项目,应该探索“纪录片+”。广东卫视前不久播出的《发现广东之老广的味道》就是“纪录片+”的一个范例。李忠志透露,今后还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纪录片的纪实拍摄手法和运作模式已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新闻、真人秀、综艺节目、访谈节目、专题节目等均有体现。对此,陈宏表示,有必要用传媒的力量将其推而广之。“纪录片需要跨界资本,需要跨界到其他行业,借鉴和学习其他行业的思维方式,要有数字概念、量化模型。”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上,记者看到,“纪录中国联合展区”汇聚了17家制作播出研究机构,《重生》《筑梦路上》《信仰的力量》《长征》《西方人眼中的长征》等作品亮相,集中展示中国纪录片产业风貌。
政策利好纪录片行业,已人所共知。相对于电视、电影,近来总局不断出台监管措施,使得社会各方投资人纷纷转向备受呵护的纪录片。无论是资本方还是纪录片业界同仁,都认为要促使纪录片等传媒产品找到自身的赢利模式,以市场化的思维,借助资本的力量放大纪录片效益,同时也使纪录片产业发展壮大。(李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