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伤了谁的心? 现实题材国产剧遭遇困境
《小别离》剧照。
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热播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将小留学生的话题炒热后,开始面临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代表着三个阶层的三户家庭,在孩子是否出国留学的问题上所展现出的不同价值观和现实处境,引发了观众争议。
观众
寒门难出贵子?很伤感
《小别离》讲述了居住在同一小区的三个家庭:由黄磊、海清饰演的医生和白领夫妇,由导演汪俊自演的富豪家庭,再加上朱媛媛参演的普通市民家庭。三个家庭共同面对着自家孩子中考的压力,不约而同地考虑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所谓“小别离”,其实正是概括了这些未来的小留学生们告别父母、远走他乡的生活。
剧情推进,三个家庭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始引起不少观众的关注。黄磊家所代表的城市中产,选择以沟通和理解的方式与女儿朵朵商讨是否出国;富人家庭面对不成器的儿子,一心想靠金钱实现出国梦;而父母分别为社区医生和出租车司机的平民家庭,尽管女儿成绩优异,出国接受优质教育根本不用担忧录取问题,却被巨额学费难倒,甚至开始动起了卖房和过继女儿的念头。“这就是我们生活面对的现实,同是出国,中产及富人阶层根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孩子成绩最好的平民家庭,却要面临砸锅卖铁的窘境。”有观众看剧至此不由发出感慨。
更有甚者,设计了现实中可能发生的大结局,“最后三个小孩分别出国,归国后富人的儿子接班成为公司老总,医生家的女儿按照特长成为小说家,成绩最好的平民家女儿镀金归来后,进了富人的公司当高级白领。”有评论者认为,该剧所映照的现实过于残酷,但也正是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当代中国这个工业化已完成、阶层慢慢形成的社会,‘贵子’的养成,很难再出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一蹴而就,一定是靠一代代的积累。”
导演
提出问题没解答,很尴尬
《小别离》中,海清饰演的母亲反复强调这样一个逻辑关系:“你今天要是进不了前一百,你就进不了重点高中;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等于是完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学生时代日常了。但在剧评人“毒sir”看来,这其实导向着一种功利的价值观,“三家纠结的出国留学,并不是留学本身,留学已经虚化成一把尺子,成为一道划分阶层的门槛。”他进一步指出,《小别离》和之前的《欢乐颂》很像,优点是现实,缺点则是太现实,“寒门再难出贵子”固然残酷,“但贵子,就是人生的全部吗?”
导演汪俊对此也颇多无奈。据他介绍,故事所依赖的背景,恰恰就是当今中国“无论是中产还是草根家庭,都在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现实状况。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4年发布的《美国国际中学留学生》报告显示,2013年全美共有7.3万余名中学留学生。在这些“小老外”中,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占比超三成,达2.3万余名。“剧中三个家庭确实代表了中国现在的三个社会阶层,我们不承认也没办法,就是客观存在。”他表示,除了对阶层的展现,剧中还尝试着对各类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我们对升学、学区房、应试教育等话题都有思索,也都提出了一些我们的看法。”
“但我提出这些现实问题后,观众看了也知道解决不了。就会有人问,解决不了还提出来干吗?蛮尴尬的。”汪俊直言,这恰恰就是国产现实剧的命门所在,“真正切入社会痛点的内容不好写,而存在的问题,电视剧也根本解决不了。”他透露,自己一开始并不愿意接这部戏,因为家长们考虑留学出路的原因无法深究,稍不留神就会触雷。
业内
现实剧数量下降!很失望
汪俊先后拍过《夫妻那些事》《我爱男闺蜜》等现实剧,聚焦丁克夫妻、中年危机等话题,《小别离》也许是他在现实题材上的“最后一击”,“问题解决不了,拍现实戏干吗?让人堵得慌?” 对于现实剧,他这样表述,“现实主义会有它的春天,这个春天曾经有过,以后还会有,但不是现在。”接下来,他将转拍虚构的古装大剧《如懿传》。
影视编剧苏健也认为,现实题材目前遭遇的困境几乎没有出路,“在资本、市场和政策导向等多重作用下,现实剧已不是主流的宠儿。”据他观察,国产剧自《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后,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屈指可数,“文化精英退场,现有创作者很多确实没有能力对现实发表独到看法,这是行业性的可悲。”
而剧评人纳兰惊梦对此更为乐观一些。她分析,受众市场正由过去的“大妈为主”向更年轻的群体转变,电视台也倾向于更年轻化的题材类型,因此现实剧在市场中的绝对数量确实在下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现实剧不再具有市场意义和艺术价值。与之相反,更多有实力、有情怀的创作者在捍卫现实剧的阵地,他们对现实的刻画也超越了现有题材的狗血和婆妈,像《欢乐颂》和《小别离》这类剧集,就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因此不必过于担忧现实剧日渐式微,只要创作者有耐心、熬得住,拿出值得称道的作品,就不愁市场不认可。(记者 李夏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