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统计与决策》:精致笔耕 止于至善

汤广花
2016年09月07日07:49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精致笔耕 止于至善

7月的武汉,骄阳似火。《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慕名踏访。一条幽深的小巷,一栋陈旧的矮楼,一个醒目而设计新颖的标志让人驻足——《统计与决策》杂志社就在这里。走进总编室,正在伏案做着编辑工作的李明星社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话题从杂志的标志设计开始谈开来。李明星向记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标志设计寓意着《统计与决策》汇聚理论思维交融,广纳学术思想交流,助力统计与决策研究拓展。展现着思维的碰撞,激发出超前的视点,象征着杂志质量的不断提升。听完介绍,记者渐渐领悟到了《统计与决策》荣获首届“中国最美期刊”的内涵与分量。

“标志只是一种识别与象征,实绩才是最好的说明与佐证”。李明星一边解释,一边从文件夹中找出了两份最新的权威报告给记者。一份是中国知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显示:《统计与决策》以703.665的影响力指数,居于统计学类期刊第二名,在2050种社科统计源期刊中跨入前100名。另一份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发布的最新期刊关注度指数前20名排序结果,《统计与决策》排在第七位。

杂志定位准确 文章品质为先

创刊于1985年,由湖北省统计局主管的《统计与决策》,自2001年开始,为适应期刊发展大势,顺应学术研究的需求,从“面向基层、服务统计”的工作指导类期刊转向为“面向高校、服务学术”的学术性期刊。

李明星告诉记者,统计学升为一级学科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解析社会热点,发展空间很大。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市场方面,目前《统计与决策》找到了自己准确的定位。该刊的机构与个人用户分布于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

“以质为先,以文章品质论英雄”是《统计与决策》始终秉承的准则。一些学术刊物对投稿者有明确的身份限制,但《统计与决策》恪守的是:无论是学科专家,还是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高职、高专院系的老师,都欢迎他们投稿。“我们不看作者头衔,只要文章质量高并符合本刊的用稿方向就会被采用。”李明星强调说,“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学术期刊尤为如此。”

经过10多年的办刊转型,《统计与决策》连续7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连续5届入选CSSCI来源期刊,连续3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全国报刊索引》评为核心期刊,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

站立学术前沿 捕捉创新选题

“高校是学术重地,也是学术的高地,组织编辑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有助于我们了解学术动态,把握学术前沿创新理论。”在李明星看来,提高学术刊物质量,很重要的是要有高水准的选题策划。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该社编辑结识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游士兵。当时,游教授带领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交叉学科的研究——色谱经济分析法,即将化学领域的色谱分析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这是一套全新的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分类鉴别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理论。虽然不知道最终的研究前景如何,但该社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个原创的新课题。为此,该社决定将此项研究列入重大选题计划进行及时跟踪,每年年终,李明星都会带着编辑人员参加其研究团队的学术总结会,分享其研究成果,提升编辑们的学识水平,并将已结题的论文成果及时刊载在期刊上。至今,游士兵团队在《统计与决策》上共刊发近20篇相关文章。

在李明星看来,学术期刊通过跟踪挖掘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将会产生系列原创性文章,不仅能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也能帮助学者不断进行学术创新。

此外,《统计与决策》每年都会举办“统计学科前沿知识讲座”,邀请统计学界的专家学者授课,帮助编辑及时掌握学术前沿知识。编辑们还定期参加由湖北省统计局主办的“统计专家讲坛”,不断自我充电。该刊副总编辑易永生坦言:“学术期刊的编辑作为学术信息的传播者,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准确把握学术研究动向。”

强化责任意识 倾注情感办刊

《统计与决策》杂志社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实体,但他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期刊的社会责任,对作者、读者的服务记在心里。将责任和情感倾注在办刊之中。他们把期刊社当家一样经营,将期刊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育。责任意识担肩上,工作情怀系心中。像抓企业生产质量一样,管控编辑出版质量。对刊发文稿,字斟句酌,对一个标题、一个字眼、一个符号,反复推敲核校。强化审编责任,杜绝简单的拼接、排列,用心筛选比对每篇文章的层次结构、创新点与规范性,紧跟学科学术热点,权衡栏目文章的组合与匹配。

面对学者们的关注,作者们的关爱,他们深知,无数双眼睛在审视,多少位读者在评判,面对一些推荐稿,他们始终坚持文章质量第一,大多数文章都被要求修改数遍。

面对撑破的邮箱、打爆的电话、簇拥的平台、纷至的问讯,他们不敢懈怠,责任、信任,时常萦回脑海。

“只有回不去的过往,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成绩荣誉归过去,努力实干在今天,梦想开花属明天。”采访结束,李明星对他们“精致笔耕,止于至善”的办刊情结更加感触良多。(记者 汤广花)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