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9期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基于马克思人学视阈

卢 会
2016年09月27日16:06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受媒介政治环境和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如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缺少人文关怀,这不仅危害媒介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而马克思人学思想主要探求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缓解具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灾难新闻;新闻伦理;伦理失范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39-02

灾难新闻是指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天灾人祸的信息报道。台湾学者马骥仲认为“新闻伦理是新闻工作者在其专业领域中对是非或适当与否下判断的良心尺度。[1]”新闻伦理是指新闻从业者自我约束的规范,是相关新闻工作人员道德感和责任心体现,但在具体的媒介报道实践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马克思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两大主题来探讨,马克思重视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等人学思想为缓解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

1.站在政府立场,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的人,是一切人类历史的前提,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一切有关人类实践的研究都必须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报道主题通常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灾区人民不畏艰难的抗灾精神、英雄人物的突出表现方面。这会导致对灾难、对人们的影响和灾民的生存状态等方面的报道忽视。对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的腾讯网报道中,对其主题进行统计,可以看到报道政府领导人占42﹪,灾民占17﹪,英雄人物占22﹪,抗灾精神占19﹪。这样就导致该新闻报道主题有失偏颇,无法构建全面透彻的“灾难图景”,同时也无法传递灾难对社会造成的警示意义。

2.报道情感冷漠,缺失人文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满足不了吃、喝、穿、住等基本生存需求,就无法从事其它活动。他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人作为自然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要。所以灾难新闻报道时,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这一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受众避免消极情绪的烦扰,传递正能量。在复旦大学投毒案中,媒体在报道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时将其定为“罪犯”,在未确定其身份时,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而且在报道这个事件中,将林森浩和黄洋的曾经都翻出来,刨根究底地将他们的过去都呈现在大众的面前,如林森浩的一些微博语和QQ日记等,这种做法是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因为灾难已经造成,而这种做法会对他们各自的家人及亲属造成伤害,无异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3.舆论上失去正确引导,偏向负面。媒体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不仅要确定主题,还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新闻媒体往往选错主题,从而导致舆论导向走向负面,对受众和社会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南方周末关于复旦大学投毒案写的一篇报道《与自己的战争: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友》,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以林某的负面性格主题,揭示人性的阴冷面。整篇文章都是“阴暗”为基调,开头: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方式结束。这一段话中一些字眼如“苦闷”、“挫败”、“毁灭”都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偏向负面。正是这样一种错误的主题,才会导致舆论走向负面,不利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

二、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

1.媒介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媒体属于事业单位,坚持党性原则,因此在报道灾难新闻时媒体很少报道灾情,取而代之的是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等一些积极的报道。正是因为我国媒体受外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新闻并非“有闻必录”,而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关于灾难新闻报道,各大媒体需要统一口径,要和政府保持基本一致的步调,同时在报道时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因此造成了我国灾难新闻在报道主题方面失衡的现象。

2.媒介经济竞争的影响。我国媒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很少拨款给媒体,所以媒体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采取企业经营的模式,满足市场的诉求。媒体想要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媒体以最先报道、写出高质量的稿子为追求,这就容易致使媒体记者顾此失彼,只一味地追求发稿量和第一手报道,忽视了稿件价值、稿件中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为了迎合受众的求知欲,媒体意在追求新闻,而缺少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深入的考察。因此,新闻是用“事实说话”,在一些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体应该坚持新闻真实性为第一性,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采访和证实后,方可进行报道。

3.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新闻媒体的传播者新闻从业者也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各种新媒体出现,为了能够扩大我国记者的队伍,媒体放低进入门槛,大量的招收新人,因此造成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各种缺乏专业知识和新闻职业道德素养的记者进入新闻媒体,这样没有经过严格考核的新闻记者容易在采访、写作和新闻编辑等方面出现问题,不能为受众真实地传递信息,损害新闻媒体的形象。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记者禁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容易丧失新闻职业操守,违背新闻伦理。

三、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灾难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现象的解决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和谐的新闻传播环境

马克思人学思想为“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要求媒体在报道灾难新闻中要以人为本,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化解社会矛盾,安稳民心,维护社会和谐,而不是渲染消极情绪,造成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报道理念,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要做到:首先,坚持积极引导、乐观向上的原则;其次,要坚持明辨是非的原则;最后,要坚持以民为本,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由于灾难新闻中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因此,新闻记者在报道灾难新闻时要选择恰当的角度,在传递有关灾难的新闻的同时,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我国媒体是政府的喉舌,但这并不意味这它是政府的歌颂者、吹捧者。新闻媒体在与政府保持基本步调的同时,也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新闻媒体在受外部政治环境制约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营造自身的传播环境。

2.坚持科学发展,健全媒体自身的管理机制

马克思人学理念指导人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要求广大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矛盾日益显现,市场秩序出现混乱,各种不良现象也不断滋生。因此,完善市场体制,维护市场秩序成为当务之急。又由于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身科学管理机制建设。然而健全媒体自身的管理机制是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媒体要加强内部考核评估制,使考核和评估做到更加公平公正。同时媒体还要加强问责制,做到赏罚分明。除此以外,媒体还要加强监督机制,不仅要加强内部之间相互监督,而且还可以呼吁来自社会和受众的外部监督。媒体通过健全自身的管理机制,做到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媒体记者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而且还可以提高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3.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终极诉求,他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一个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也要有良好的职业伦理道德修养。因此促使新闻从业者的全面发展应做到:第一,加强政治思想修养。政治理论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分析事物;政策水平方面:应学习和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与党保持同步;思想作风方面:对党和国家有高度责任感,对人民要有深厚的感情;第二,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职业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第三,加强文化知识修养,不仅要充实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而且要加强新闻方面的专业知识;第四,加强业务技能修养,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新闻活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追求个人利益、自私自利的本性也逐渐的显现出来。新闻从业者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渐渐迷失自己,因此加强媒体人的伦理道德素养的任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马骥仲.新闻伦理[M].台北:三民书局,199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李鹏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伦理的研究及其反思[J].伦理学研究,2007.

[4] 孙丽萍.人文关怀精神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意义[J].新闻大学,2001.

[5] 邓利平.论灾难性新闻的传播功能及其方法[J].新闻传播论坛.2002.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