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9期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张 映
2016年09月28日15:28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在社会学的研究理论中,语言是一种具有全民性特点的符号体系,即使在阶级社会,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平民而言,语言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沟通与交流,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不同身份的人的语言特点都是相同的,实际上,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不同的人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以及同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身份,而这种阶层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语言的结构、语调、选词等方面,而本文就以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为例,详细分析电视剧的台词在表现阶层差异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关键词:《后宫·甄嬛传》;台词;语言特点;阶层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06-02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是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它自2011年11月17日上映以来,收视率、网络点击率一路飘红,受到各大媒体以及观众的热捧,有的网友为了表达对它的喜爱,甚至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甄嬛体”。而《后宫·甄嬛传》这部电视剧之所以会引发一个现象级的收视热潮,自然是因为其具有区别于同类电视剧的独特魅力,例如从演员筛选上看,陈建斌、孙俪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将不同身份、不同时期的人物心理发展特点准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服装上看,主创人员本着还原历史的态度,在服饰中加入了古典元素,使每一件服饰都能与人物的身份、性格相契合,从礼仪上来看,“万福”“三拜九叩”“持手礼”等礼仪的还原,简直就是给观众上了一堂传统礼仪的大课。当然除了上述内容,最关键的还在于其台词的表现力,相较于同类古装剧中,相对“穿越”的台词,《后宫·甄嬛传》里的台词可谓是精湛而丰富,一字一句不仅透漏着中国古代语言优雅的魅力,更体现着森严的、不可逾越的封建等级。

一、语 音

1.音强

音强又称音量,它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大小,音强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有关,例如我们常说的“细声细气”指的就是音强,它用来形容人,尤其是女子说话声音柔软轻细。在《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台词的阶层差异在音强上表现为身居高位者声音洪亮、清晰、有力,而身份低微者则气息微弱,声音细小,而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皇帝的台词。皇帝作为“九五之尊”,是整个故事的权力核心,也是所有人仰视和畏惧的对象,因此其台词的音强多以体现皇帝的威仪为主,例如:

皇帝:苏培盛,传旨下去,冷宫余氏欺君罔上,毒害嫔妃,赐自尽。

宛贵人:皇帝怎么了,突然要赐死余氏?

皇帝:她欺君罔上,竟敢自称是那日在倚梅园与朕说话的人,借此攀附皇恩。她屡屡以下犯上,朕都念及当日之情绕过了她,如今却是罪无可恕了。

……

皇帝:君无戏言,既然你替她求情,那朕就准她的尸首回归本家。

这是皇帝在得知余氏利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恩宠之后对苏培盛下旨以及对甄嬛解释的一段对话,这几句台词演员在处理时声音清晰、有力,并没有过多渲染愤怒的情绪,而是将皇帝不可侵犯的威严表现了出来,这既表现出了皇帝对余氏的失望,也表现出了余氏的性命在权力者的手中不过是一句旨意而已。

2.音长

音长即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度,在《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台词的阶层差异在音长上表现为位尊者和年长者音长较长,进而体现出威严或语重心长之感,而位卑者或年轻者音长较短,以体现对上层的尊重或性格活泼等特点。例如:

皇后:端妃一直身体都不好,等礼毕之后,剪秋去瞧瞧。

众妃嫔向华妃请安

华妃:今年内务府送来的翠有些浮了,一点都不通透,这好翠是越来越不多见了。

皇后:妹妹现在的年纪还用不到翡翠,内务府挑给你的翡翠,颜色自然会青嫩些,可话说回来,妹妹你都如此,哪里还会有更好的翡翠呢?

这段对话发生在众妃嫔初进宫中,向皇后以及有位份的妃子请安之时,华妃无视妃嫔行礼,径自与皇后讨论翡翠之事,声音细长、慵懒,充分体现了其因为地位尊贵而形成的骄横之气,而皇后作为六宫之首,其音长虽长,却很稳重,与华妃对话中显示出了隐忍的大气。再比如:

淳常在:我就喜欢那个颜色,看得人心里暖暖的,我这样为姐姐(摘红梅花),姐姐拿什么赏我呀?

莞嫔:没有别的,小厨房新作的糕点尝尝吧。

淳常在:太好了,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了。

这是淳常在给甄嬛送来红梅花后,两人的一段对话,由于淳常在年纪小,其说话的语长轻快、短促,这不仅符合其娇生惯养的身份,也体现出了其烂漫无暇的性格特点。

3.语气

语气是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口气,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便会向人们传达出不同的语意。在《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台词的阶层差异在语气上表现极为丰富,有威严的、骄横的、谦逊的、卑微的、无知的等等,例如:

莞嫔:从前我便是太好性子了,处处容着她们,以致我稍见落魄,个个都敢欺凌到我头上。如今富察贵人自己吓疯了,也好给那些人一个警醒,本宫也不是一味好欺负的。

莞嫔:年妃处事之风,我也该取其精华而自用,从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今时今日也该换一换了。

这是甄嬛在走出丧子失宠的困境后,对其失宠期间一些妃嫔的欺凌展开的回击,而这段台词从语气上可以看出甄嬛已经从那个天真烂漫、与世无争的小女孩逐渐成熟起来,即语气从当初的轻快活泼变成了低沉冷漠,可见随着甄嬛位份、阶层的变化,以及对世态人情的体悟,其言语之间的温情,尤其是对于敌人的那种软弱之情已经不见了。

二、词 汇

1.称谓语

称谓语是对话者用来称呼对方的词语,它是对话人身份最直接的体现,在《后宫·甄嬛传》中,每个人对对方的称谓,以及对自己的称谓,都会随着阶层的变化和身份的变化而体现出来,妃嫔处在不同阶层,其称谓语的使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甄嬛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随着其命运的跌宕起伏,其身份阶层也进行着不同的转换,而这其中,众人对她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着,例如甄嬛待字闺中之时,是一位大家闺秀,其侍女流朱、浣碧直接称呼其“小姐”;在甄嬛在选秀中被“赐香囊”,即中选之后,消息传到家中,甄远道率全家口称“小主”跪迎门外,由此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即使是伦理道德中的父女关系,也要为等级制度让路,而“小主”这个称谓一直伴随着甄嬛,直到其搬倒华妃,被皇帝晋升为菀妃,槿汐等人才将称谓换成“娘娘”;之后甄嬛再次被废,出宫修行,由于阶层的下降,众人的称呼也变了,皇帝改称“甄氏”,浣碧改称“小姐”,槿汐改称“娘子”,温实初则改称“嬛儿”;最后,甄嬛再次承宠,被迎回宫,并一步步走到熹妃、熹贵妃、圣母皇太后的位置上,众人对她的称谓则又变成了“娘娘”。

2.礼貌语

有人说《后宫·甄嬛传》是一个古代礼仪教程,而其中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礼仪的便是这些礼貌用语,因为这些礼貌用语不仅能体现说话人的教养,更能够体现说话人对对方的态度,当然作为皇权的集中者皇帝、皇后、太后、华妃等人,其语言多是命令性的,不会也不可能对其他人使用礼貌用语,因此本剧中的礼貌用语,多体现在位份相当的妃嫔之间,或主仆之间。在剧中如果出现有人获罪,其他人向皇帝求情的场景时,众人多以“请”、“恳请”“求”等语,以表示地位的差异以及对皇权的敬重,例如:

安答应:蓬莱洲偏远,且年久无人居住,还请皇上念在姐姐是初犯,饶恕姐姐吧。(为甄嬛求情)

莞嫔:臣妾侍奉皇上三年,虽有失礼之处,但请皇上念及臣妾侍奉皇上向来谨慎妥帖,还请皇上饶恕臣妾这一回。(为自己求情)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看到位尊者对位卑者的礼貌用语,即当妃嫔们在面对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苏培盛、太后身边的掌事孙姑姑以及皇后宫里的掌事剪秋时,其语气都是随和客气的,当然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仅是为了体现这些人对位卑者主人的尊敬,更因为这些位卑者的优势有时甚至会决定这些后宫女人的命运。

3.词语的选择

有人将《后宫·甄嬛传》里的台词同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语言做对比,来体现对其语言美的赞誉,的确,《后宫·甄嬛传》中的台词在语言选择上,华丽典雅,古香古色,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构词美和意蕴美,当然虽然每个主要人物的台词都有精妙之处,但是由于人物阶层、身份背景、个人修养、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其选词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例如:

流朱:小主也太好性儿了,咱们不理华妃也就罢了,难道还由着颂芝轻狂吗?要是依我的性子,必定好好赏她几个耳光,再禀报皇帝,让她去辛者库服苦役。

甄嬛:积石如玉、列松如翠、朗艳独绝、世无其二,你在我心中便是如此。

这两句台词一个是流朱在受到颂芝讽刺后的表现,一个是甄嬛形容允礼的选词,虽然两人的情境不同,但是从流朱的选词我们不仅能够看得出她的心直口快,嫉恶如仇,还能看出她身为一个婢女在面对别人攻击时能想到的办法,而从甄嬛的台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虽然落难,但其阶层、气度、学识导致其在语言选择上仍是充满书卷之气。

三、结 论

总之,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之所以受到观众追捧,其台词的精湛、细腻功不可没,而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的阶层差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台词的分析,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封建社会,尤其是清朝时期,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其次,对不同人物之间的语言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策略的重要性,即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从而达到既能够传达信息,又能够让听话者欣然接受信息的目的;最后,语言要与身份相符,虽然我们已经脱离了等级社会的限制,但是社会性却是人类不可摆脱的属性,因此,让语言与身份相符,不仅能够体现说话者的语言魅力,更可以缓解其社交压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君.浅析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表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2).

[2] 黄诗迪.关于《后宫·甄嬛传》的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5(16).

[3] 王敏.从语言模因视角看“甄嬛体”的流行[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 胡图南,胡辉.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甄嬛体”解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4).

[5] 蔡骐,肖芃.作为文本的后宫:解读《甄嬛传》[J].中国电视,2012(9).

(责编:刘雨霏(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