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微信"大号"集体"裸泳" 刷单毒瘤重创自媒体公信力

2016年09月30日07:23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刷单毒瘤重创自媒体公信力

  令人欢欣愉悦的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一批自媒体人却在昨天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噩梦——公号刷单工具崩了。前日深夜,一条消息在刷单产业链上快速流传。很快,人们发现自己关注的一些动辄“10万+”阅读量的自媒体号、营销号,一时间好似头顶“照妖镜”,推送文章的阅读量暴跌,被打回数百、数千的原形。

  微信“大号”集体“裸泳”

  “你们不要再去刷号的公众号看前后阅读量对比了,你们这是在破坏犯罪现场。”昨天,一位科技行业从业者在朋友圈的言论令人哑然失笑。

  一切起源于前天深夜那个公号刷单工具集体崩溃的消息——“听说今晚是营销号和软文号的难关,因为刷点击的工具据说都坏了。乡亲们,快去看看你们关注或投放广告的大号们的真面目吧。”

  消息在网上传开后,第二天人们发现,不少微信大号都现了原形:以某李姓科技自媒体人的公众号为例,平日里,其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为两万到三万,昨天上午其公号推送的新一期文章发出后,几个小时过去,阅读量却只有区区几百。而该李姓自媒体人此前在公号介绍中声称,自己的公众号阅读人群已达到100万。

  不少网友闻讯后纷纷去该公号围观,中午之前,其文章阅读量达到了千条,这也引发了有人提醒围观读者“不要破坏现场”的黑色幽默。

  陷入刷阅读量嫌疑的不止是一个微信大号。在腾讯科技制作的一份微信公众号阅读数对比的表格里,“万能的大熊”、“金融街李莫愁”、“王冠雄”等自媒体都被点名,并被一一晒出过去一周平均阅读量与昨日阅读量的强烈对比。

  “当初要是把在朋友群里发红包求转发文章的钱拿来刷单,分分钟破万成大V啊。”某公众号运营者戏谑地评论。“‘底裤’被扒掉才看到那些‘裸泳’的大号长什么样,突然觉得本小号其实阅读量也挺高的嘛,有种和大号比肩的感觉啦。”自媒体人谢女士说。

  “猫鼠游戏”恐将继续

  一面一人多高的屏幕,定睛一看,大屏幕竟是几十台手机整齐排列组成的,每个手机都用数据线与后台相连,并通过电脑对其进行集中操控——在昨天的微博上,几张被解读为“解密人工刷单”的图片被网友疯转。其实,一些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存在水分,一直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在淘宝上搜索“微信刷阅读量”等关键词后,记者看到了不少提供微信刷阅读量、刷粉的商品。“12元1000个阅读量,一千起刷。2万个阅读量24小时左右完成。”一位名叫“技术图”的淘宝卖家昨天告诉记者。为了模拟真实的高阅读量,一些刷单者不仅能够保证阅读量,还能控制阅读量增长的速度,比如“一周内阅读量增长1万,每天匀速增长。”

  在昨日一些微信大号集中出丑事件后,有刷单行业人士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微信官方调整了一些后台接口,技术屏蔽了刷单工具的操作。对于此次一些大号阅读量变化是否与微信出手“整风”有关,微信方面回应称,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数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升级。

  不过,有组织性的刷单与平台打击刷单的“猫鼠大战”,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

  目前市面上刷阅读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刷,当微信修改规则的时候,刷单公司就要进行技术改版,但这需要一些缓冲时间;还有一类是采用人肉刷单的方式,基于众包+代理的分级模式,速度慢、成本高,微信目前对于第二种方式并未出台应对措施。

  在豆瓣网上一个名为“微信阅读量互刷群”的小组里,一场很难被平台监测出的人工刷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规定时间里,大家可以发送需要互相阅读的图文链接,互阅互赞每日每人限两条;觉得有效果可在群内发红包,但不强求;大家当作朋友一样互阅,有时间就帮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这样的入群规则下,大量陌生人相互推送自己需要刷单的内容,发送求助需求的同时也帮助其他陌生人阅读、刷量,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真正阅读链接里的内容。

  自媒体商业模式遇重创

  自媒体刷单毒瘤被揭露,自媒体的公信力也遭遇重创。

  “我已经在订阅的公众号里发现好几个作假的了,果断取消关注!”“以前还觉得那些总能有‘10万+’ 阅读量的自媒体有多牛,原来也不一定都是真材实料。”不少网友表示。

  其实,刷单早已成为当下自媒体商业模式下的“镀金”神器。“那些每条文章都能有几万阅读量的大V,只要在业内有点影响力,做一条软广告植入开价两三万元,而且很多企业买账。有些比较火的自媒体,做广告还要排队。”一位创业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自媒体变现模式大多较为单一——企业、商家基于自媒体的阅读量进行广告、软文投放。这一机制下,自媒体人、广告主都陷入“阅读量崇拜”,也难免滋生出畸形的刷单产业。“刷量背后折射出的是自媒体商业模式的困境。自媒体兴起的这几年,泥沙俱下,冲淡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总要有清算的那一天。”科技媒体人贺树龙说。(记者 孙奇茹)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