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青少年迷恋"二次元世界" 是避风港还是误入歧途?

2016年10月10日07:29 | 来源:法制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面对失措的二次元青春期

二次元,你了解吗?

“二次元,家长眼中的动漫集中营,一个不可以耗费过多时间接触的空间,而对于我的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里却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刚刚升入初三的“中二病少女”(网名)在她的微博中这样写道。

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二次元行业报告》。报告指出,二次元主要包括动画(非低幼)、漫画、轻小说、游戏等四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核心二次元用户达到4984万人。其中,77.6%为90后、15.8%为00后,且80.8%为在校学生。

8月19日,上海,ComiCup魔都同人祭。

冲破了父母的阻挠,“中二病少女”在完成了“超强度”暑期课业任务后,终于赢得了一张进入ComiCup同人祭的入场券。

在这个三次元(与二次元相对应,即“我们所存在的这个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不明是非的地方,一群色彩斑斓的coser(角色扮演者)花花绿绿结伴而行。他们个个神采奕奕,他们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是二次元的主力军。

那么,困扰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问题来了:二次元世界究竟会是青春期孩子的避风港,还是会让他们误入歧途的亚文化圈?

走进二次元文化前世今生

动漫已经风靡了几十年,无论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已经成年的大人,不分年龄被圈粉的不在少数。

但二次元,是一个全新的文化符号。

“二次元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是对一种阶段性文化现象的描述。”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说,所谓二次元,事实上是指依靠网络聚集并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动漫爱好者群体,其本身带有现实与非现实的属性。

孙立军介绍,世界的动画大国,首推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当《灌篮高手》《美女与野兽》等作品走入国内,人们忽然发现动画不仅仅是学龄前儿童的专利,高中生、成年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口味的作品。2012年,文化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动漫产业首次进行单列规划,意义非凡。政策的不断完善,也让二次元产业在中国有了发展的机会,慢慢变成了一种产业。

探究二次元青春期形成机制

“我们二次元的人……”采访中,“中二病少女”几次以这句话作为开头。

这个十四岁的女生在微博上晒出了她穿去ComiCup同人祭的衣服——一套淡蓝色洛丽塔洋服。洋服是她花300多元从淘宝买来的,是一件满是蕾丝、碎花的蓬蓬裙,是二次元世界中常见的款式。

然而“中二病少女”的父母并不十分支持孩子的二次元生活圈。“不是我们不允许她有爱好,可是她明年就要面临中考,她到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学习在目前的阶段比她那些兴趣爱好重要得多。没有一个好的前途,以后还谈什么兴趣爱好。”显然家长的情绪有些激动,“而且我们看过她喜欢的一些漫画,有些露骨、暴力的画面,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吗?”

在三次元世界中已经是一名研一学生的“易兔头”回忆,高中时期的她并不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虽然在市重点中学读书,但成绩和那些学霸比起来有很大的差距。

“那是我最沉迷动漫的时候,放学回家就打开电脑看‘火影’,几乎不做功课,自习课也没有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所以成绩就越来越跟不上了。”“易兔头”回忆说,自己沉迷动漫一部分是出于喜爱,但也是逃避课业带给她的压力。

“但我和如今的二次元孩子还有些不同,我并不沉迷于二次元,动漫只是我的爱好,相比于一些不愿意跳出二次元的孩子来说,我现实得多。”“易兔头”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当被问及当时父母的态度时,“易兔头”表示他们比较理性。“我父母当时并没有逼我读书,反而在高三的时候给我请了美术老师,后来我就走上了学习平面设计的道路。”

“青春期孩子的心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失措。”心理咨询师卢悦说。

在卢悦的职业生涯中,有丰富的案例显示,青春期的孩子处在自我标准形成时期。他解释道,家长在孩子更小的时候给他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标准,而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就像神农尝百草那样,开始自我探索,逐渐形成自我标准。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一个态度,就是不要和他玩‘叛逆游戏’。”卢悦说,我们总是讨论未成年人的保护,家长除了最基本的人身安全的保护外,还有性格、心理健康的保护义务。对于处在自我标准探索期的未成年人,简单粗暴的压抑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反而可能导致青春期后置,难以融入社会。

卢悦指出,就如普遍讨论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网络一样,这种沉迷只是一种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在家庭、学校等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理解、肯定和支持,这是家长和老师作为成年人在责任上的缺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也认为,未成年人出现逃避现实、暴力等不良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沉迷二次元不能自拔,只是导火索,并不会直接引爆两代人的对立冲突。”李玫瑾说,一个没有包容、沉重压抑的家庭环境,才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堆满炸药。

“良好的家风可以给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底色,家庭教育就是家风熏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赵忠心说,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出现了问题,那家长一定有责任。

赵忠心认为,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教育,父母也要从孩子身上寻找值得自己受教的地方,教育互动才能使得家庭关系逐渐走向和谐。

科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易兔头”认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形成健全的心理,对于一些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等元素的作品,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制定规则,对动漫、电视剧、小说等进行分级。

她举例说,中国小孩都看过《蜡笔小新》,但在日本,这部动画片却是标准的成人动漫。不只如此,许多韩剧在片头会标明15岁以下不得观看。

孙立军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早期国内将动画认定为小孩子看的,因此从编剧到配音都极尽幼稚童趣之能事,把观众年龄层次定位在一个想当然的低谷中,发展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可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岁至12岁、12岁至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皆宜,如《狮子王》。

“分级可能是未来最合理的模式,但在目前无法立刻做到的情况下,我认为需要从三方面来给青少年最纯净的动漫空间。”孙立军指出,首先,电影电视动画等文化主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切忌不作为;其次,制片方、投资方在引入或投资动漫作品时,需考虑文化本身的意义;最后,作为核心的创作者,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点击量,塑造健康、正面的价值观更为重要。

作为一种阶段性的文化符号,孙立军认为,二次元目前的商品属性过于浓重,应当更加注重其作为文化的公益性、传播性和影响性,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心理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李玫瑾认为,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缺少对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的规定,值得关注。关于文化作品,除了分级之外,对于未成年人更易接触到的动漫、游戏等,应当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尝试的年纪,其实我是鼓励孩子多接触一些文化元素的。”李玫瑾说,“但是对于那种直接宣扬暴力、教唆犯罪的作品,完全可以直接举报,让它从孩子的视线中消失。”

李玫瑾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充满好奇与激情,想要接触各种新鲜刺激的事物,是这个年龄段的普遍现象。家长应当宽容、包容,在充分了解孩子细腻心理过程的同时,给孩子独立判断的机会。“我相信大部分孩子可以从沉迷的状态中走出来。”

同时,李玫瑾呼吁,动漫创作者应当创作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优秀作品,例如《海尔兄弟》《一休哥》《疯狂动物城》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正面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孙立军建议,国内的动漫创作者应当立足于本土文化,在借鉴与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作出适合广大受众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记者 张琼辉)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