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6年9月上

气象报道要有“新气象”

赵国华
2016年10月10日16:04 | 来源:青年记者
小字号

气象,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各类媒体的气象报道,正在千变万化着、大红大紫地走进我们中间。

从30年前都市报兴起后的添字加句、电视台的指点云图开始,到今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即时滚动,气象报道,已从三两行字七八句话的天气简报、静态报告,转变成为半版整版、音视频全方位立体传播的动态气象新闻。+专家,+技术,加版面时段,加传播花样手段,看如今,各类媒体争相“揽天上云雨,问人间冷暖”,不断创新气象报道,以此吸引大众、服务大众。

关于气象、新闻、受众三者的关系,本期约请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给予了很好的阐述,对如何做好气象报道给出了清晰的思路。

譬如,中国气象报社副社长杨晋辉认为,气象报道贵在公共服务,必须深化报道的“供给侧”改革……使公众在分享和体验中得到 “定制式服务”,真正“看得懂、用得上、长知识”。

浙江日报经济编辑室副主任陈文文,任气象专栏“天时”主笔3年的体会是,“气象报道也可以有滋有味”。纸媒、新媒体、电视媒体,大家手头的“干货”都差不多,就是那些气温指数,但视频的直观表达,是任何一个文字高手都难以赶超的。同时,文字可以将“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收于一方稿纸之中,也是视频难以企及的。气象报道应根据媒体特点,充分发挥自身长处。

山东省气象局宣传中心主任孙彦则注意到,目前气象报道普遍关注灾害报道,关注预报预测,忽略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认为,目前气象报道还有个很大的“盲点”,或者说介入得很不够,那就是媒体往往只关注气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经济活动及其衍生层面的影响。

事实上,气象对经济活动及其衍生层面的影响,深刻而直接。

2008年初南方冻雨天,使得赣粤高速等上市公司蒙受损失,而高温,将有利于美的、格力和华能国际等。干旱将使安徽水利等水建企业受益,而让北大荒等农企受害。洪涝不利于中水渔业等养殖类公司,但有利于长江电力等水电板块。厄尔尼诺现象甚至可以严重影响到智利的铜矿生产(需要大量水源),进而影响到中国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的产品价格和业绩……

气温和降水的每一点变化,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运行。难怪,期货交易员的一天工作总是从“泡上一杯咖啡,出门看看天气”开始。

最近的例证是,今年7月湖北省大范围洪涝灾害,凸显城市基建不足,引发各界对城市管廊建设的重视。7月18日召开的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说:“有的同志分析认为,东北之所以民间投资增速骤降,是因为前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得比较健全,投资空间小了,真是这样吗?别说辽宁,就是北京在基础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一下大雨一些区域就会出现内涝。其他地区怎么会没有投资空间呢?”可见,气象的变化,能够直接推动国家政策的改变。

值得强调的是,本期有专家指出了“气象影响经济”这一气象报道的短板。中国药科大学外宣办主任姜晨认为,在气象新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介入方面,都市报做得还很不够,“重民生轻经济”现象较为普遍。气象报道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等第一、二产业领域,航运、金融、期货、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很少涉及。

应该说,姜晨主任的意见是十分及时和中肯的。

还有更令人惊奇的。为了对冲玉米、小麦、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人们发明了农产品商品期货;而为了控制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天气),1996年美国能源企业推出了“天气期货”,吸引了保险业、零售业、农业、建筑业和管理基金的参与。1997年,芝交所开始交易天气期货,最先交易的品种是“需要升温度日数”和“需要降温度日数”。通过天气期货,一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企业可以规避天气风险,甚至能通过参与交易而从灾害中获利。

大家看看,气象嵌入经济活动的程度有多么深。

所以,气象报道要有“新气象”——不仅传播方式和途径要创新,报道内容也要拓展。书本里早就说气象不仅影响人们生活,还与经济、政治、军事攸关,但国内媒体在操作层面上,做得还不够。气象报道不仅要关注人们的冷暖,还要关注气象当中蕴含的财富活动。

(作者为本刊主编)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