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为什么会胜利?罗援这样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0月20日下午,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30层视频会议室,罗援将军登上“人民讲堂”。他讲座的题目是《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他结合大量来源权威的长征史实和长期的耳濡目染,对红军长征所蕴含的七种力量做了充满感情的解读。20年前,1996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刊发罗援之父、16岁参加长征的罗青长的文章《革命理想高于天——伟大的长征精神永存》,罗青长曾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时年已届78高龄。20年后,罗援将军讲起父辈经历的长征,情深不能自已,数度泪洒讲台,现场听众以阵阵掌声对他的精彩演讲予以回应。80年前的长征,留下的是一段历史,开启的是一个新篇,时刻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不忘来路,继续前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10月20日下午,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30层视频会议室,罗援将军登上“人民讲堂”。他讲座的题目是《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理解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初心,什么叫追求,什么叫勇敢,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友爱。
长征是灵与肉的远征,首先是精神的长征,其次才是肉体的长征。没有精神的先胜,只有肉体的完败。
西方对于力量的理解主要是靠枪炮,而东方对于力量的理解主要是靠信念和谋略,前者更多的是匹夫之勇,而后者是克敌之灵。红军是靠着七种力量走完长征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信仰就是力量
从长征来看,红军三大主力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打了败仗。历史上很少有败军能成事者。李自成、石达开的覆灭,成为当年所有预言家预言红军前途的参照系。
然而历史并没有重演,红军跳出了历史的覆辙。红军败而不倒,溃而不散,上下同欲,百折不挠,靠的就是信仰。红军有别于其他所有军队的本质特征就是,红军是信仰的集合,而不是雇佣关系,金钱关系和权势关系,这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职务高低,大家都认准了一个信念——“跟党走”。邓小平同志晚年的时候,当被问到红军长征时他做了什么的时候,他不假思索,操着浓重的乡音回答“跟着走”。好像是不假思索,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他考虑到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守和对共产党的信念。最近中央电视台播的纪念长征的节目中,一位老红军说,当时就是要跟着红军走,他认为跟着红军走就有希望,这是非常朴素的感情,也是信仰的力量。
2.勇敢就是力量
信仰要有勇敢开路,忠诚要以血性表现。
血战湘江何其惨烈,红军与数倍之敌血战五天五夜,终于突破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四道封锁线,但是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说血染湘江毫不夸张。强渡大渡河更是惊险之战,当时聂荣臻问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知不知道石达开,孙继先说管它十达开九达开,总之红军要过大渡河。当时他就挑选了十七勇士不顾水流湍急开始渡河,置生死于度外。
余秋里左臂负伤后,忍着剧痛,拖着那只已经坏死的胳膊走过了雪山草地。到达甘肃后,医生用剃须刀为他剔除了腐肉,用木锯为他做了截肢手术。
红军指战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杀出一条血路。狭路相逢勇者胜,哪怕是寡不敌众,哪怕是九死一生也要前仆后继,踏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就是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3.探索就是力量
长征的过程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两点一线,而是像红飘带一样飘忽不定,在经过随机应变的探索,在曲折中找到胜利的方向。
长征的发展也是曲折的,开了很多次会议,终于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经过多次战役的检验,采纳了很多人的意见,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才成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达陕北。
4.英明的领袖就是力量
领袖不一定是力量,一个错误的领袖肯定是逆向的力量,只有正确的领袖才是正面的力量,长征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整个作战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那个时代,英明的领袖就是一种力量,毛泽东听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发挥了个人能力,采纳了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意见,形成正确的决策,最终使红军转危为安。
5.团结就是力量
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朱德、贺龙、徐向前等高级将领都能坚持党性原则,自觉维护红军的团结。朱德说,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的办法来,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啊!贺龙老总拉着张国焘的袖子说,只讲团结,莫讲分裂。还有很多领导干部能接受批评,能区别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这都保证了红军的完整和战斗力。
6.友爱就是力量
仅凭一个人的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凭一个人的毅力也难以通过雪山草地。长征是集体力量的结晶,是英雄群体壮烈的史诗。红军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结成了没有血缘但胜似血缘关系的同事加兄弟的关系。
长征途中,毛泽东经常将自己的骡子交给体弱的战士和女同志们代步,有一次红军医生傅连璋掉进了深渊,他骑的马和行李都被河水冲走了,正在发愁,这时候毛泽东派警卫员把自己的被子送给了他,蔡畅大姐给他送来了自己的骡子,使傅连璋深受感动。
有一个班里有七位红军战士,他们吃完了钉在鞋底上的牛皮掌以后又吃自己身上的皮带,七个战士吃掉了六根皮带,当吃到第七根皮带上第一个皮带扣的时候,他们得知红军将会走出草地。为了纪念这段同生共死的岁月,大家一致决定忍饥挨饿也要把半根皮带保存下来。这根皮带,现在就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7.乐观就是力量
曾经有个被陈毅部队俘虏的国民党兵说,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你们共产党的部队总能打胜仗。陈毅问他发现了什么,他说因为你们共产党的部队会唱歌,吃饭之前唱歌,行军的时候唱歌,打仗的时候唱歌,打胜仗了以后还唱歌。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无论敌人多么凶险,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过草地的时候,周恩来已经躺在担架上了,得了肝脓肿,还经常吟唱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长征露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一个中高音,他就是叶剑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他们的歌声都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罗援为“研究事儿”题写留言:精忠报国。
在讲座的最后,罗援说,连战功赫赫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都称赞红军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长征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在今天我们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思考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如何克服和平积弊,如何培养和强化官兵战斗精神的时候,八十年前那个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远征,无疑会给我们留下太多太多的启示。勿忘长征,勿忘历史,勿忘初心!
整理:刘烨 编辑:王向令 摄影:黄跃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