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迈入媒介融合时代 始于娱乐回归于真情
2004年,《超级女声》一炮而红。那时,真人秀节目还是个新鲜事物。如今,户外类、综艺类、选秀类、公益类真人秀如雨后春笋般登陆屏幕,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奔跑吧兄弟》到《花儿与少年》,从农村体验到异国旅行,综艺节目的激烈竞争促使真人秀节目不断创新。不可忽视的是,在大场景、大明星和大制作的背后,真人秀节目存在着内容同质化、过度消费明星等问题。面对质疑,真人秀从业者“脑洞大开”,希望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和正能量价值观的传递,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让真人秀节目走得更远。
始于电视,不止于电视
真人秀节目兼具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等特质,能很好满足观众的需求。作为传统的电视节目,多媒体的融合互动也为真人秀节目的媒体报道形式提供全新的思路。
对于综艺节目而言,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是媒介形态的汇聚和互动。在这一阶段中,综艺节目也尝试通过互联网或移动媒体直播,服务性和应用性的实质露出端倪。在被大家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的2016年,真人秀也开始在电视传播之外,进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真人秀+直播”顺理成章地成为各大平台纷纷抢占的新高地,赋予真人秀更多可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综艺节目开始试水多媒体联动传播。一档女性生活体验秀《我们来了》,尝试集结多家直播平台进行传播,将网络的互动代入感最大化,掀起一场直播盛宴。节目组在8月份联动7家直播平台,运用“同步看片+直播互动”模式,让观众与明星同步看节目,展示了偶像在屏幕背后真实的一面,让观众感受别样的观影乐趣。
近日,《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在客户端首播。这一季的节目更是大胆创新,依靠线上直播的方式,为节目注入更多“网络感”,高点击加上频繁互动,刷新了网络综艺的新高度。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媒体融合时代,此类体验式的跨屏互动既满足了受众“主动”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众多社交媒体的介入,一方面弥补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交流沟通的短板,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主动分享;另一方面也使得节目的推广方式变得灵活多样。
随着电视综艺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网络剧、和网络综艺迎来井喷式发展,一些由视频网站和客户端独立制作的网络真人秀开始涌现。2015年,由爱奇艺出品的超模时尚真人秀节目《爱上超模》前10期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两亿。优酷视频总裁魏明表示,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真人秀节目大都成本高昂;与电视台相比,互联网平台更能够为用户定制,更能够符合用户的口味和习惯。
始于娱乐,回归于真情
仅仅依靠娱乐和“虐星”真的会让真人秀节目保持生命力吗?在消费过明星浅层的浮光靓影后,观众需要怎样的真人秀节目?对于真人秀节目现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言人指出,虽然大多数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但部分节目“有意思”却没意义。如何让真人秀节目少走弯路,谋求长远发展,也成为如今真人秀节目在实践中摸索的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节目模式创新研发专家冷凇指出,不少真人秀节目开始重视情感的释放和人性的升华,一批有意义的正能量真人秀进入观众的视野。“《我们来了》节目就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发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冷淞介绍说:“节目成功地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融入到制苏扇、刻苏雕、画苏灯、学昆曲等细节中。”
江苏省常州广播影视学会副会长胡泊认为,真人秀节目不能远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文化理念,否则真人秀节目就会变为毫无生命力的短暂狂欢。“浙江卫视的美食类真人秀节目《十二道锋味》,由于明星的语言平淡、解说生硬,缺乏必要的情感因素所以反响平平。”在胡泊看来,如果制作方能够深入挖掘现有框架和资源,画龙点睛地传达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就能更好地丰富节目的层次感。
“从引进到创新,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电视制作行业也不例外。”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韩国的电视工业也是从较低水平开始起步,向欧美学习,从而使韩国电视业一跃而起。因此,主管部门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中国电视行业更多的耐心。”
经历阵痛才能有蜕变和提升。在真人秀节目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完善监管、不断“打怪”的过程。“真人秀应该借助明星的人气和综艺的传播方式,加强对仁爱、忠义、礼和、诚信、孝道等中国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让观众产生共鸣。”冷凇表示,当可以为观众带来知识、体验和思索的高品质的真人秀典型成为主流时,才可以让观众淡忘无聊的“秀”,感受到真人秀节目的独特魅力。(吕文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