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重走长征路"综述 不忘初心在新长征路上重新出发

2016年10月27日07:21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不忘初心在新长征路上重新出发

  由中宣部组织的“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从9月7日到10月20日,历时44天,已经圆满结束。几十家媒体的数百位记者,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新出发,再次走进那段震撼人心的红色历史,见证沿途老区人民脱贫攻坚的不懈奋斗。

  一次穿越时空的追寻与探问

  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曾无数次听过红军长征的故事,当亲自置身于当年的战场时,他们才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细节,感受到历史的温度。80年后为什么还要重走长征路?光明日报记者赵洪波说,重走长征路其实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追寻与探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有多难,只有亲自走过才能切身体会得到。在六盘山上有一个2.5公里长的红军长征微缩小道,南方都市报记者李玲和同行们用了一个多小时走完后,已经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重走长征路后,李玲对那段红色历史更加肃然起敬。

  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红军击退凶恶的追兵,征服严酷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同党内错误路线进行斗争,其艰辛、其困苦,可想而知。通道会议、扎西会议、遵义会议……红军经历一次次危险重重的磨难,跨过一个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最终实现北上会师,完成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留下巍峨丰碑。回望当年的苦难,沉浸其中的记者同行,不禁变得敬仰、惊叹、感动起来。

  一次刻骨铭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不畏万里征程,我们党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和理论武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经济日报记者崔国强认为,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同样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方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一部长征史,也是一部民族团结史;重走长征路,也是重走民族团结路。“甲戌严冬那时期,红军来到我苗区;过了七天又七夜,爱护百姓守纪律。”当年的歌谣至今仍被传唱,这让重走长征路的记者们印象深刻。“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昔日的标语现在依然被悉心保护、视若珍宝。那滚烫的军民鱼水情被一代代人铭记、传承。正如新京报记者赵实所说:“长征精神感动着每一个再次走过长征路的人,让我们不忘历史,感怀当下,重拾初心,面对未来。”

  在重庆黔江水车坪的那棵皂角树下,“重走长征路”采访团的记者们围在一起,静听当地村民回忆当年贺龙元帅,以及红军与群众的故事。“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啊,要通过报道让更多人了解那段红色历史,让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记者们这样表示。

  一次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的不凡经历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重走长征路后的中国经营报记者王金龙深有感触,“今天,长征沿线老区正行进在脱贫攻坚新长征的道路上,更需要发扬长征精神,争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走向富裕!”

  昔日的红土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区群众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矢志奋斗。人民日报记者丁雅颂在红军长征的终点陕西吴起看到,“一场风刮过掉层皮,一场雨过后一沟泥”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曾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地披上了绿装,昔日被破坏的生态得到了修复。这是当地干部群众三十年如一日“苦干”的结果,“这不正是长征精神在当下的体现吗?”

  “长征”不只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将来。“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革命先辈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令人动容,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恪守新闻准则,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中国青年报记者林智仁说。(本报记者 韩业庭 陈海波 刘坤)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