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微信不用文字能交流? 网友写"文盲存活体验报告"

2016年11月01日07:52 | 来源:扬子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看这份“文盲微信存活体验报告”

  汤涌的实验,迎来很多朋友的围观

  你能看懂熊太行这条动态啥意思?

  谜底:熊师傅打车去某办公空间,要录影,还有点心吃。主要讨论在一群办公用品的包围中,如何让自己活得充实快乐。活动很开心。

  熊太行最近用过的普通表情:

  点赞,文艺点赞,励志,装酷,假装生气,害怕,粗暴励志,文艺励志,狼头是回复一个冷段子用的,加油,鼓掌,电影看片,9月,干杯

  点外卖?

  完全不耽搁!

  “在干吗?”

  “上网”

  微信聊天一个文字都不发,只靠表情包、图片和名片推送来“存活”10天会是怎样一种体验?网友“熊太行”突发奇想,做了一次脑洞大开的实验。今年9月10日到9月20日期间,他当真在自己的微信里只用表情包“说话”。实验结束后,“熊太行”写了一份“文盲微信存活体验报告”,详细记录了10天的别样生活。

  微信里零文字也能交流?或许

  手机里到底有多少表情可供选择?实验开始之前,熊太行检查了一下微信自带的表情包。“好”“谢谢”“握手”“点赞”……自带表情虽然看上去太土,但实用程度却是毋庸置疑的。

  实验后,熊太行总结,对于老板的微信回复,其实两个表情就足够。“一个是‘赞’,一个是‘OK’。靠谱的学习型公司,最多再加一个‘鼓掌’的表情。”因为和老板沟通时,打字其实是多余,有要紧事老板会直接喊你去办公室。

  相比之下,和同事交待事情,或是通过微信表达“复杂情感”时,只用表情包就麻烦多了。熊太行在微信里用“熊”指代自己,然后发了一堆“出租车”“高楼”“甜点”“手机”的表情,组合在一起,依然让同事觉得“不知所云”。哪怕是最简单的四个字“举个例子”,虽然网友们开玩笑时常常会写成“举个栗子”,但真的在微信对话框里给别人发送一个“栗子”表情,以此来代替“举个例子”这四个字,依然没办法让别人立马反应过来,你马上要开始“举例”了。

  但熊太行发现,表情包沟通起来虽然有麻烦,但却毫不耽误叫外卖等和“吃”相关的行动。“微信表情基本上涵盖了午餐的各类别,盒装的定食到打卤馕都在这里了。如果对方问你盖饭要什么菜的,你就可以像飞机餐那么给一个答复:鸡或者猪。(发送鸡或者猪的表情)。”熊太行的体验报告写的图文并茂,“由此可见,大多数表情都是吃货设计的。”

  表情很难拉近生人,却能体现熟人间默契

  熊太行的“生存挑战”开始之前,他曾经在朋友圈里发过“公告”。“零文字”的噱头迎来了一群“好事网友”前来围观,不少人也暗暗开始“挑衅”,故意在微信对话框里和熊太行“过不去”。这些平时一上来就和熊太行微信说事儿的家伙,开始故意“长话短说”。他们在微信对话框里发一句“在干吗”,试图引诱熊太行“开金口”。熊太行想出了一个安全的回答,“上网”。但这两个字用表情包来回复,似乎有点滑稽了。“上网”的“上”字,熊太行找了一个向上的箭头表情做代替,“网”字则恢复本义,是一张“蜘蛛网”表情。

  家庭微信群里总不能一言不发吧,熊太行的解决方式可谓下“血本”,家庭群里没有什么是发红包不能解决的,于是,又一生存挑战被完美化解。

  在“生存报告”的最后,熊太行写道,“尽管‘熊’和‘忍’的英文是一个词,不过有的时候看着别人的话,不能接下茬,真是活活憋死了。”偶尔遇到同事们的“挑衅”,还只能“不服憋着”。“比如过去我用白肤色的手来点赞,一帮人会说我没那么白,我就换黑肤色的手。大家又会一拥而上,说我是不是身体健康有问题。”熊太行认为,表情很难让生人间的情感加深,但却能体现出熟人间的默契。换句话说就是,聊过很多话,交过很多心的人,表情就能完成情感交流,这是一个节约时间的方式。

  思考>>

  本是个开脑洞的实验,但当事人却思考得挺深刻

  微信的工具化 最终会降低它社交和休闲用途

  “中国人确实不愿意拥抱朋友。但是在表情包上,那个拥抱的表情可以毫无障碍地发出来。”生存报告里,熊太行写下了这样的感慨。

  10天的“表情包”生活,熊太行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熊太行本人。“熊太行”本名汤涌,作为曾经的媒体人,如今的科技公司CEO,汤涌思考问题的角度显得深刻了一些。他告诉记者,这10天最麻烦的沟通,出现在和工作中的合作伙伴交流时。“开始我经常打电话过去,后来发现很多人我根本就没有电话。”他还反问记者,“你应该也有这个体验,认识这人好久了,没他电话。跟人递名片一般也不存电话了,都是扫微信解决。”

  10天的“零文字”生存,汤涌承认,的确有很多不便,“有的群里,你看这帮人聊的话题很想插一嘴。但是不能,因为没法用表情表示。还有一个群不让发纯表情,我就一句没说呆了很久。所以解禁之后,确实很开心。但有的群一点都没有耽误,大家都是红包和表情。”

  汤涌由此发现,“有的人,需要认真地讨论很多事。”他表示,10天的微信零文字体验,最大的收获是促成了自己对朋友和熟人的分级,“交流和沟通是分级的。”

  而微信的用途则是汤涌思考的另一个方面。“微信的工具化,最终会降低它社交和休闲的用途,最终打开微信是一项沉重的工作,就像我们小时候开电脑主要是玩游戏,开电脑好开心,现在开了电脑主要是做PPT,开电脑就变得好沉重。”他认为,那些一个人转发所有好友都在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记者 杨甜子)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