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莎士比亚长什么样》的喜剧性研究
摘 要: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再现艺术,每部纪录片都有自己的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已经不再拘泥于只是真实再现,而是多考虑怎样叙事,喜剧性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一种创新。“喜剧性”的概念,运用了彭吉象的观点,分别从人物的形象、细节的体现、镜头的剪辑三个方面进行喜剧性研究。可以看出,纪录片的创作当中适当加入些喜剧性的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还能揭示出纪录片真正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莎士比亚长什么样》;喜剧性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03-02
电视荧幕中的节目正逐渐趋于一种易于理解、休闲轻松的呈现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收看,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改变也很大。虽然纪录片主要是用来表现严肃、客观的主题,但是在片中加入一些喜剧性的情节,创造一些喜剧性的效果,也不会破坏节目的整体内容和人物的形象塑造。反之,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会加强,以《莎士比亚长什么样》为例,这部纪录片就是增加了喜剧性的元素,获得了持续的关注和无数的好评。
《莎士比亚长什么样》是上海艺术人文频道资深编导、曾任纪录片编辑室制片人的王小龙导演的作品,2009年播出。与传统的纪录片不同,它带有荒诞讽刺的喜剧性效果,片子生动活泼,引起的热议不断。王小龙把这部纪录片拍的极具喜感,毫不沉闷,而且并不肤浅,富有内涵。所以,“喜剧性”是《莎士比亚长什么样》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这也是该片能获得好评和热议的原因。
一、喜剧性
什么是喜剧性?这里讲的喜剧性不是指戏剧的一种类型,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类型,喜剧性是一种凸显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喜剧是笑的艺术,喜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笑。完全可以说,喜剧性离不开笑。笑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谴责丑恶现象的讽刺嘲笑,有幽默诙谐的机智的笑,更有夹杂痛感的含泪的笑[1]。
喜剧性的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从表现形式上看,喜剧性的特征由滑稽、幽默、诙谐和鄙夷、嘲讽、讽刺等因素组成,可以揭露或展示引人发笑而又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思想。幽默的特征是表面的玩笑隐藏着内在严肃的含义;嘲讽却是表面的严肃隐藏着内在尽情的嘲弄;当嘲讽带有一种尖锐的、辛辣的味道时,它就变成了讽刺,讽刺所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否定现象,讽刺就是要无情地揭露隐藏在外表假象中的内在本质[1]。
在纪录片《莎士比亚长什么样》中,“喜剧性”效果从人物的形象、细节的体现和镜头的剪辑等这些方面产生。
二、纪录片中的喜剧性创造
(一)通过人物的形象,创造喜剧性
纪录片的主人公名叫熊仕玉,是一名企业家,开了一家苜蓿公司,据他自己说美国人称他为“中国苜蓿产业之父”,这种身份似乎与“莎士比亚”没有什么关联,观众不免会被吸引,提出疑问,对人物产生兴趣和探究心理。就在这时,喜剧性的种子也悄悄的埋下了,因为接下来主人公出现的另一种身份,本片诙谐幽默的基调显现了出来。虽然是企业老总,熊先生却喜欢艺术,热爱绘画,在前往英国的列车上,他说“说我是个企业家算不上,说我是个画家,名副其实。”俨然画家的身份熊先生更为满意,在谈论起艺术时激动不已,这两种身份的反差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世俗中透漏着艺术气息,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结合,熊先生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和喜剧性。如在介绍自己艺术经历的时候,说曾参加过一个中央美院的培训班,除了没画过人体,啥都画过。观众听到后都会不忍偷笑,喜剧性的效果已昭然若揭。熊先生还得意的拿出一本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的画册给我们欣赏,里面有他的大作,一副说不上什么风格的画作,观众又一次被这个人物逗笑。在介绍自己收藏的莎士比亚画像时,熊先生还给我们普及写生画和创作画的区别,说自己是学美术的,可以看出自己收藏的这幅写生画画风是很严谨的,再一次强调了熊先生的另一个身份,喜剧效果加强。
熊先生不仅双重身份具有喜剧性,他的性格也十分可爱,是能引人发笑的性格:能说会道,面对镜头毫不紧张,自信心极强,情绪高涨,爱表现,热爱艺术,富有执着精神。
拿熊先生典型的喜剧性性格来说,就是自信心极强,没有任何外语知识,在国外就敢凭着比划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上前询问,在我们看来肢体动作滑稽,语言别扭,“笑”果十足。
(二)通过细节的体现,创造喜剧性
细节是故事叙事情节的主要元素,纪录片中喜剧性的叙述也非常重视细节的捕捉和运用。片中许多引人发笑的点就是通过细节来表现的,可能在没有细节表现时发现不了的喜剧性元素,一旦进行了细腻的呈现,喜剧性跃然而出。
在片中,有几个细节都是印象深刻的,熊先生站在那副自己收藏的被放大了的莎士比亚画前,显露出自豪的神情,说因为是自己收藏的,所以很重视、很自豪,接下来镜头一摇,定格在了墙上的一句话上“消防栓在画后”,停了几秒。喜剧性出现了,用这几个字是想表达些什么,把消防栓放在如此“受重视”的画后面,到底这幅画是受重视还是不受重视,让人忍俊不禁,让观看影片的观众心里涌上一丝笑意。
片子开始时,熊先生向我们介绍他这幅画的真实性,说美国人认为他收藏的这幅画已经是很好的一幅了,导演就在不断地问是谁认为的,是熊先生自己认为的吗?熊先生说是行家认为的,但同时他又很“严肃”地说:“我自己认为八九不离十。”显示出对自己收藏的这幅画的信心,也强调专家跟他的观点相同,神采飞扬。观众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对熊先生有质疑,会认为很可笑,真正的莎士比亚画像怎么可能在这样一个中国人的手中,其中就具有了一种喜剧成分。
片尾镜头对准了一具干尸,导演以此来告诉我们熊先生的莎士比亚跟一具千年干尸共处一室这一啼笑皆非的事实。干尸这个细节本来是带有些许恐怖的,但是出现在莎士比亚画像收藏的地方,不禁引观众发笑,原来该带有的恐怖信息没有了,通过反差,只剩下诙谐调侃。
(三)通过镜头的剪辑,创造喜剧性
以导演介绍熊先生的经历为例,看看镜头的剪辑是怎样给这段情节填上喜剧性效果的。这段是导演带我们了解熊先生的经历,年轻时熊先生为什么从四川闯荡到了新疆。
第一个镜头是河水冲刷石头的近景,伴之新疆特色的音乐,河水冲刷的节奏与音乐相符。
第二个镜头熊先生的近景,熊先生说:“这里面有个故事。”随着这句话镜头慢慢拉近,熊先生说自己的名字熊仕玉在家乡是个女孩子的名字。
第三个镜头熊先生近景,熊先生说小时候爱看书,从书中接触到了南方没有见过的金银花、雪峰。
第四个镜头是新疆乌鲁木齐的远景,配上了上述新疆特色的音乐。
第五个镜头,手持乐器的雕像中景,背景音乐同上。
第六个镜头熊先生近景,讲述来到新疆以后所从事过的职业:搬过砖块、干过木工。
第七个镜头熊先生近景,熊先生说到慢慢有钱了。
第八个镜头熊先生近景,自己与大学生、大厨师的工资做比较,告诉我们他说的有钱了什么概念。
第九个镜头熊先生近景,自豪的给我们介绍乌鲁木齐当时最好的几个工作,其中就包括他的职业。
第十个镜头乌鲁木齐建筑的远景,背景音乐与前面出现的一样。
第十一个镜头熊先生近景,大体意思是熊先生收到了女性的追求信。
第十二个镜头乌鲁木齐城市远景,旁白:“1987年,熊先生应聘,进了一家大公司。”背景音乐依旧是新疆特色。
第十三个镜头熊先生近景,讲述他进公司后的经历。
从这一组镜头的剪辑可以感觉到创作者营造喜剧性氛围的用心。一是熊先生的近景镜头与乌鲁木齐的镜头交叉出现,体现了现在熊先生的生活环境。每次都是在熊先生讲述一件事情后,就会插入乌鲁木齐的镜头,给我们留下回味的空间,回想刚才熊先生说过的话,谈话内容轻松幽默,像赚钱比大学生多、有女性给他写追求信等就带有了喜剧性元素;二是每次乌鲁木齐镜头出现时,一定伴随着新疆特色的音乐,这种音乐轻快俏皮,像是回应熊先生,表达着欢乐的心情,赋予了这段片子喜剧性的成分。
三、结 语
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再现艺术,电视纪录片《莎士比亚长什么样》运用了合理的喜剧性策略,在保持故事真实、视角的客观前提下,富有戏剧性的创造,激发观众的求观看欲望,通过细节的捕捉喜剧元素,使情节更具有幽默,使用多变的镜头调动气氛,并配以相关的音乐,增强了其表现力和感染力,凸显了主题思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该纪录片更具有可观赏效果。纪录片不仅只是再现生活,而是要透过现象挖掘生活的真实本质,同时运用影像的特殊表现手法,让观众有兴趣走进纪录片,感受纪录片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意义。通过影像的“喜剧性”元素呈现,无疑是吸引观众兴趣的一种方式,就这点来说《莎士比亚长什么样》与众不同的喜剧性表达,对纪录片以后的创作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试论悲剧性与喜剧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26-131.
[2] 余辉.纪录片中的喜剧性创造[J].当代电视,2006(5).
[3] 董文文.谈纪录片的戏剧化策略——以《莎士比亚长什么样》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4(12).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