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10期

纪录片《故宫100》艺术解析

赵  巍
2016年11月01日14:09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百集“微纪录片”《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内容呈现和表现手法,《故宫100》从镜头语言、解说、配乐、动画以及情景再现几个角度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构思。

关键词:纪录片;《故宫100》;表现手法;情景再现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105-02

一、引 言

百年沧桑,风云巨变。当清晨的第一抹光辉撒向那一片斑驳宫墙的时候,这座坐落在现代化都市里的古老皇城缓缓打开城门开始迎接来自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故宫,旧称紫禁城,现辟为“故宫历史博物院”。故宫历史博物馆自对外开放以来,近几年每年接待千万人次,但故宫历史博物院中仍有许多宫殿群未对外开放。故宫博物馆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故宫100》首次拍摄讲述一些未开放的宫殿区域,带领观众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故宫100》通过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揭秘传统的宫廷建筑技艺,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人们从未见过的伟大宫殿,为故宫打造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此外,《故宫100》在传播方式上也更加国际化,其在内容呈现、影像构成、解读手法上都区别于传统的纪录片,每集6分钟的时长设计短小精悍适合于除电视外更多类型的新媒体播放,从而推动故宫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故宫100》的表现手法解析

(一)镜头表现独具特色

整部纪录片中,开头部分主要介绍故宫的整体,多采用全景扫描、高空俯瞰的视点拍摄。中间部分则侧重于故宫建筑的细节描述,因此多采用近景拍摄,诸如一角屋檐,威武的铜狮,院内最大的石雕等。这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拍摄手法,如第一集中,拍摄者以其独特的思维将居民窗户框起来的故宫、拉车人车上所载大镜子中反射的故宫、水面倒映的故宫呈献给观众;第二集中,镜头从缓缓拉开的门洞中推进直至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画面是气势恢宏、庄严雄伟的太和殿,大殿前挤满熙熙攘攘前来参观的游客,而随着镜头的快进,白日的繁华喧嚣逐渐褪去,同样的拍摄角度,黄昏光影里的太和殿则显现出不可言说的落寞与孤寂。

1.镜头语言的运用——故人已去,宫殿犹在,面对静默无言的宫墙殿瓦,拍摄者如何将这100个小故事用手中的摄像机呈现出来,在这部纪录片中,拍摄者极恰当的运用了镜头语言。纪录片中的镜头语言承担着表现与叙事的双重作用,每一个镜头的衔接、转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如第五十五集讲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囚禁光绪帝时,拍摄者以故宫上方天空中乌云密布来表现封建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以笼中鸟儿寓意被慈禧太后控制的光绪帝渴望一飞冲天获得自由;又如第八十一集“珍妃之死”中,用镜头中的繁花表现珍妃获宠,用拍摄落叶枯井影射珍妃落井而死。

2.光影的运用——天空风云变幻,光影重叠,夕阳斜下,在太和殿的大殿上洒下一抹光辉。在十七集“为君之道”中,阳光在太和殿御座上方的匾额上游走,将光辉依次落在“建极绥猷”四个大字上。光影的运用同样是一种镜头语言的表现手法,如第三十六集皇帝大婚,在拍摄坤宁宫东暖阁帝后新婚洞房时就极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拍摄者利用光与影的交迭,由暗及明依次将屋内的布置陈设显露出来,光晕聚集在洞房里婚床上巨大的“囍”字上,光影掠过喜被上龙凤呈祥的图案,带领观众感受皇帝大婚时的喜庆、热闹,而随着解说者叙述看似喜乐的洞房只是没有爱情的皇后苦闷生活的开始时,此时暗影慢慢覆盖了雕梁上精雕细琢的“囍”字,似乎只留下岁月的怅然叹息。

3.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在这部100集的纪录片中,蒙太奇的手法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旧时紫禁城中的历史人物在某个地点的黑白照片与现在故宫中相同地方的红墙金瓦对比在了一起,依旧是此地此景,只是照片上的故人却已不在。画面中的影像虚实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蒙太奇的运用使得纪录片所表达的微妙含义引申出人们的思考。第三十五集“天地交泰”故宫上空风云变幻,斗转星移到现代都市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计算着时光的流逝。这种古今镜头的相结合只为突出一个主题——时间;第五十集“再见紫禁城”拍摄溥仪出逃时,拍摄者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永无尽头的高高的宫墙与溥仪慌乱的脚步剪辑在一起,体现他急切的想逃离皇宫的心情。在溥仪出逃失败后,又将他失落的身影与紧闭的宫门、威严的殿宇剪辑,以显示这位末代皇帝对命运被束缚的深深失落与绝望。该集最后将溥仪遭驱逐从神武门离开紫禁城时的场景与现在的参观游客面对神武门的场景放在一起,表示封建旧王朝的终结与一个全新社会的开始。

(二)独特解说声情并茂

在《故宫100》百集纪录片中,解说词分别由男女解说员每隔一集穿插着进行解说。男声声音浑厚、深沉,铿锵有力;女声温婉、轻柔、娓娓道来。在讲述气势恢弘的三大殿以及清王朝政治变幻时,音质浑厚的男声与庄严的皇家建筑相得益彰。而在描述皇帝大婚、皇子宫区时,女声温婉极富磁性的声音带观众了解皇室的生活。

此外,纪录片的解说还采用了独特的方法。第七集中讲述太和殿前镇守大殿的两座铜狮时,解说员以第一人称述说铜狮眼中紫禁城的风雨变迁。“我是百兽之王,也曾叫做狻猊。我是龙的儿子,也是佛的坐骑。我本来自西域,东汉才到这里。化身大门守卫,看护家宅官邸。进入紫禁城中,只管保卫皇帝。身影并不孤单,伙伴就在附近。”解说员以铜狮的口吻用自述的方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太和殿前两座威猛铜狮的由来及作用,使得解说词更加生动、有趣。

(三) 配乐渲染相得益彰

《故宫100》整部纪录片中,多种风格的背景音乐被恰当地运用。这些音乐时而庄严沉重,时而轻快灵动,时而轻音曼妙,时而深沉悲凉。如第十九集“巧夺天工”中,在讲述宫廷建筑设计时,多以钟鼓、号角奏乐以象征皇家威严。有时音乐轻快活泼,如第四集“皇帝大婚”中,配乐俏皮欢快,流畅悠扬,多用丝竹管弦之声,同时,钢琴的琴音也流畅在其间。纪录片的配乐中,二胡演奏的曲调也被频繁使用,在清王朝即将没落之时,二胡的悲凉之音更增添其凄凉之意。此外,纪录片开头和结尾音乐均用小提琴演奏,更加彰显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主题曲“永远的故宫”时而响起,通过优美的旋律使观众不必为历史的洪流喟然叹息,在今日故宫游人的笑声中封存了回忆。

(四) 动画运用动静结合

与以往纪录片有所不同的是,《故宫100》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画效果,通过写意的动画特效让观众看到其中的文化意象。如在宫殿屋顶上驻守了几千年的神兽突然活了起来,神气活现的排成一列各显神通。在南三所皇子的住处,皇子们的形象被纪录片的制作者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动画将皇子们玩耍时天真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故宫100》的总导演徐欢认为,添加动画效果不仅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吸引少年儿童的兴趣。“《故宫100》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素材,并加入更活泼的表现手法,如动画和特殊摄影,再开发儿童版本,吸引小朋友观众。”徐欢说。

(五)“情景再现”重现历史

纪录片《故宫100》中许多集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拍摄方法。所谓“情景再现”,就是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段,通过事件的模拟、人物的扮演、环境的再造和虚拟化的场景,甚至运用计算机三维电脑特技手段,通过人的想象力打造过去时态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曾经发生过、可以感知的视觉画面,让过去时态的时空得到立体的还原和延续,从而使摄制的影片更具吸引力[2]。“情景再现”是影视纪录片营造事件意境氛围,补充人物真实细节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整部《故宫100》纪录片许多集都大量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皇帝大婚时的仪仗队、骑在马背上的洋教士、乾隆皇帝伏案御笔亲书、飞奔出逃的末代皇帝溥仪、入选后宫的秀女等,纪录片带领观众穿越历史,再现神秘的紫禁城中那一幕幕历史故事,重现昔日凝固的时间。

这部纪录片,因为有了“情景再现”而变得更加吸引观众。一部影片由无数个镜头画面构成,但当这些镜头画面不能通过故事呈现的方式传达微妙的文字语言信息时,观众就无法感知蒙太奇画面语言的魅力,“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却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使得早已消逝的人物、事件以真实的形态重现,从而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和表现力。如第十集“国家仪式”中,新帝登基,百官朝拜,纪录片中几百号官员身穿朝服跪拜在太和殿前,拍摄者运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带领观众感受天子威严、皇家风范。第三十六集“皇帝大婚”,年轻的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的操办下,迎娶隆裕皇后,此时的“情景再现”并没有人物真实的拍摄,而是将人物主体虚化,采用前实后虚或前虚后实的拍摄技巧,此时镜头画面的朦胧感也体现了写意摄影的美学特征。

三、结 语

《故宫100》纪录片在央视九套播出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它与以往的纪录片相比有许多创新的地方,如每集6分钟的时长,更方便于青年观众的需求以及更适应移动新媒体传播、化整为零易接受[3];纪录片中添加了动画的形式,以此吸引少年儿童观众的兴趣,增加少年儿童对故宫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故宫100》纪录片用100个小故事讲述故宫里一百座建筑的命运,一百座建筑中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皇家故事,采用创新的拍摄手法和内容表现形式带领观众走进尘封的岁月,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参考文献:

[1] 王莞.解读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以《海上传奇》为例[J].新闻世界,2011(7):240-241.

[2] 刘博章.纪录片情景再现刍议——以《走遍中国》为例[J].中国电视纪录,2011(6):50.

[3] 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责编:宋心蕊、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