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大制作涌进11月档 进口片"鲇鱼"搅动影市狂欢
本月伊始,一大波儿进口片以几近贴身肉搏的阵势闯入内地影市。从昨天率先登场的好莱坞科幻电影《钢铁骑士》,到月底的《哈利·波特》姊妹篇《神奇动物在哪里》,共有12部之多。面对平均一周上映三部的“流星雨”,有网友调侃:“我不会是梦游到海外了吧。”
进口片数量如此之多,不仅创下单月之最,而且破天荒将全年分账片数量提升到39部。要知道,一年34部,一直是前些年不容突破的红线。来势汹汹的进口片,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似“狼来了”,不过,这一次,已没人再发出类似惊呼。
疯狂扎堆儿点燃传统淡季
进口片扎堆儿11月,这些年早已成为一道熟悉风景。原因在于,12月按惯例属于国产片保护月,而每年的进口片名额必须在年底前用完,于是,11月就成了进口片在一年里最后的狂欢。
今年的狂欢有些“太过分”。本月共有12部进口片轮番上阵,其中多部还是中美同步的分账大片。本周末登场的《奇异博士》根据漫威动漫改编,将让内地观众看到久违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上一次他亮相中国银幕还是去年初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另一部以特效见长的进口片非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莫属,“安叔”史无前例引入的120帧试验尚待观众评判。
紧随《奇异博士》之后的特工动作喜剧片《邻家大贱谍》,被誉为“新版史密斯夫妇”,有笑点,有颜值,还有刺激热血的动作元素。月底上映的《海洋奇缘》也是迪士尼影业2016年收官之作,如果得知该片由《疯狂动物城》原班人马打造,你是否又多了几分期待?
除了一众好莱坞大片,本月进口片类型更为多样。来自印度的宝莱坞悬疑片《脑残粉》以演技为看点,由“印度阿汤哥”沙鲁克·汗主演,讲述一段发生在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下周登场的日本动画《航海王之黄金城》据传历经20年等待,居然一刀未剪。
如此密集排片,让冯小刚的一句玩笑话应验了。当初面对《我不是潘金莲》调档,他半开玩笑说,要让“潘金莲”把11月这个传统淡季给烧热了。如今,烧热了不假,只是不知冯导作何感想?
或为变局前的压力测试
业内有传闻,进口片扎堆儿11月,是因为内地影市整体表现堪忧,不仅年初信誓旦旦“破600亿”成为笑谈,如今就连“冲500亿”也没那么容易。“好歹要比去年的总票房高出10%,这就需要有更多进口片刺激市场。”电影市场分析学者蒋勇认为,现在距离2017年不足俩月,必须涌现出更多“爆款”才有可能在年末给内地影市添一把火。相比而言,进口片无疑更有可能成为“爆款”。诸如今年上半年的《疯狂动物城》,以一边倒的好口碑,硬生生把自己的排片率从末尾抬升至首位,毫无争议地成为“逆袭王”。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也认为,当市场整体形势不好时,不排除再次倚重进口片这条“鲇鱼”。事实上,进口片进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最初的角色就是“鲇鱼”,20年里,它不仅搅活了这一方市场,而且助力它稳居全球第二大票仓。
抛开拉抬作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更愿意将它视作一次压力测试,“此前中美双方就引进片达成的协议将于明年到期,今后不排除内地电影市场面临更大的进口片配额,甚至是全面放开。”在他看来,电影市场放开无外乎两种情形:一是进口电影数量继续增加;二是分账式进口片的发行权一改此前由中影和华夏两家垄断,而引入国内更多具备电影发行资质的影企,“不论是哪一种,内地电影市场都会掀起更大的竞争风暴。”
人们不再叫嚷“狼来了”
进口片的势头越来越猛,国产片遭受冲击必定无疑。“不过,我们有足够自信迎接这一轮攻势。”饶曙光说,进口片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早在去年就已显露疲态。据了解,2015年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约为六四开,进口片14年来首次跌至不足四成。它们中,既有《疯狂动物城》那样的“爆款”,也有当仁不让的“衰片王”,比如耗资1亿美元打造的imax分账大片《宾虚》,最终揽获票房不足1800万元,因此说它浪费了一个宝贵的分账片名额,并不为过。
石川也认为,相比近年来国产片无论在质量,还是类型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曾被惊呼为“狼来了”的好莱坞大片几乎还是老样子。以1994年首部引进内地的分账片《亡命天涯》为开端,20多年里,好莱坞大片在内地观众头脑里早已有了固定模板——震撼的视听效果、热血的动作场景、审美疲劳的明星阵容。缺少了新鲜劲儿,再丰盛的大餐,吃多了也会腻,“虽然这跟进口片配额限制不无关系,但好莱坞流水线作业,导致同类题材屡屡撞车,也容易催生观影疲劳。”
石川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镇青年”更偏好国产片。去年的一项数据表明,进口片票房中近七成来自一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尤为明显。随着影院布局向基层铺开,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会走进电影院,“进口片的观众相对固定,而国产片的天然观众未来还会快速增长。”(陈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