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微信"表情"悄悄泄露年龄 长辈如何与年轻一辈沟通

2016年11月04日07:0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个“表情”悄悄泄露了你的年龄

  如何在一个陌生人居多的微信群聊中判断成员的年龄?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爱用的微信表情的风格。相比年轻人爱用的“卖萌”、搞笑的表情,父辈更偏爱“中老年表情包”。同样是表示感谢,年轻人可能会发一个呲牙笑的笑脸,或者脸颊绯红的表情,而中年人可能会发一个“谢谢您”的大字动图,而且风格还是word97时代的彩色字体,不难想象,这是20年前的流行体。而很多长辈不知道,他们喜爱发的微笑表情,在年轻人眼中是“呵呵”的意思,表示冷笑、嘲讽和不满。

  表情用法的巨大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只是微信使用习惯代际差异的一个小方面,但从中的确能窥到,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微信产品的理解,可谓千差万别。这个差异还体现在对微信属性的理解上。

  之前有句话颇为流行,“智能手机和微信,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已经成了人身上的器官”。此观点对年轻人而言,绝不夸张。此前有调查显示,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打开微信次数多的主要是年轻人。

  更重要的是,相比QQ、人人网等通讯工具,微信用户不仅囊括了学生群体,还包括大量商界人士。在去年,微信平均日活跃用户已达到了5.7亿。从来没有一款社交工具如此广泛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读新闻、社交联络、购物支付、地点查询、玩游戏等活动都可以在微信里展开,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微信了。

  在长辈群体里,他们对微信的理解,多数还局限在通讯联络的阶段。想必很多年轻人都会被父母拉入家庭群,也经常会收到家人在微信上的嘘寒问暖。尤其是视频、音频聊天功能的推广,让很多中年人获得了与外地的子女、亲属“面对面”联络的渠道,这比起电话、短信通讯的确是一个进步。

  不过,由于长辈不熟悉年轻人的微信玩法,有时会造成一些“善意的误会”。比如,有人会对家人屏蔽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单条消息屏蔽,长辈就可能以为是子女拉黑了自己。不管屏蔽的理由是什么,年轻人理应向长辈讲明其中情况,以免让他们黯然伤心。当然,这种现象也督促着长辈们,多和年轻人互动,多了解新技术,多一些对年轻人的尊重和理解。

  老年人是微信用户里的“生手”,他们往往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设置诈骗圈套的对象,也往往会被朋友圈里的谣言欺骗。有些微信骗局,就是利用老年人不熟悉网络世界、缺乏警惕心等特点,加以健康养生、家庭关系等话题的诱导,施以诈骗,这样的案例在生活和新闻里并不少见。晚辈应该多关心下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用亲情替代微信里的谎言和诱惑,让他们了解微信、理解微信,能用微信。

  尽管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之间的“微信观”有很大差异,但这恰恰是微信用户多元化的体现。一款老少咸宜的互联网产品,当然是更具生命力的,人们也乐于见到一个通讯、社交更高效的时代的到来。只是,在我们看待这些代际差异的时候,应少一些源自本年龄段的偏见,多一些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黄帅)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