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第三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

中国边防警察报陈莉:行走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陈莉
2016年11月09日07:13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第三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陈莉:行走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图为陈莉在办公室工作照

我是中国边防警察报的记者陈莉。18岁那年,我从天府之国来到了美丽的新疆,成为了一名记者。13年来,我走过了祖国近万公里的边境线,用笔尖和镜头记录着身边最可爱的人,也一次次被他们感动着、激励着。

这个小伙子叫李月龙,记住他是因为一句玩笑话。今年年初,我在基层采访,恰逢边防警察执行抓捕任务。出发时天刚蒙蒙亮,气温在摄氏零下20多度。当寒风裹着雪花刮过来时,我的脸疼得像刀子划过。可能是见我脸色难看, 李月龙鼓励我说:“陈莉,加油!你这一趟下来,可就变成钢铁战士啦!”对,我这么年轻,舌尖上的中国还有许多美食没尝过呢,我要好好地,坚持下来!我一边默默地鼓励自己,一边迎着风雪艰难向前迈进。

图为陈莉在采访基层官兵

如果说开玩笑的战友给了我鼓励,下面这位战友,则让我更加理解了什么是一名边防警察的责任与担当。他叫宋江,甘肃武威人。别看他生活中沉默寡言,但执行起任务来还真有一股子机灵劲儿。

还是在那次任务中,当我们接近目标地域时,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大家不再说笑,脸上的表情也很严肃。战友宋江和易志强背靠着背端着枪,在队伍的最前面,小心翼翼搜索前行。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我们遭到了不法分子自制炸弹的袭击,爆炸声接二连三响起。这时,一颗炸弹落在了离我们只有两三米远的地方。

“危险!快趴下!”关键时刻宋江一声大喊,战友们纷纷卧倒,而我还没有来得及回过神,炸弹就响了。只感觉一股气浪猛地朝我掀来,我的头嗡的一下,帽子当时就被炸飞了,这一刻,我感觉死神离我是如此的近!我有一种再也回不去,再也见不到亲人和战友的感觉。

然而,仅仅十几秒后,我猛地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掏出相机,瞄准、对焦、按下快门,用满是尘土的手记录下了战友们冲锋战斗的每一个场景。

战斗结束,我们取得了完胜。在清理战场时,我找到了被炸飞的帽子,此时帽子上的警徽被炸得只剩下了三分之一,我不由得深深的吸了口凉气。正是战友的及时提示,保护了大家生命安全,也正是这小小的警徽救了我一命!

特别遗憾的是,在那次采访中,我只跟在了战友的后面拍摄,没有拍到他们正面出击、英勇战斗的镜头。让我们记住他们吧,虽然我平时拍的这些照片,他们的形象并不高大,但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采访机会,我一定会冲到最前面,一定拍到他们英勇冲锋的画面!

战场上的永远向前是我们的天职,而在生命禁区的鬼门关前选择坚持,则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民族爱、战友情。

图为陈莉在采访基层官兵

有一次我随队采访。在行走到海拔4600多米的冰达坂时,两腿发软,就想靠在一块石头上歇一会儿,然而我刚一坐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想睁开眼却怎么也睁不开,想动弹一下,身体却软得跟棉花一样,这种感觉就像是濒临死亡。

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睁开眼时,看见的是队长阿不来提,他拿着冻成冰疙瘩的矿泉水递给我说:“陈莉,坚持一下,把这个吃了,咱们一起走。”看着队长、再看看身边的战友,我使劲地点点头,满脸的泪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知道,在这冰冷的雪山深处,我的战友们一定会不抛弃、不放弃!就这样,你拉着我、我扶着你,我们走走停停,停停再走走,在雪域高原上拖着沉重的步子,向着目的地前进。

图为陈莉在基层一线采访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像我们这样的故事非常多,也非常的普通,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幸运。

去年4月份,战友刘涛在参加一次追捕行动中,遭到敌人伏击,子弹击中他的右脸后爆裂,顿时满脸鲜血。有人受伤!快!火力掩护,队长一边指挥战斗,一边组织人员火速营救。止血、包扎、呼叫支援! “弹片从食道和气管中间穿过,再晚送来一会儿就没命了。”医院迅速安排手术,把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一个多月后,我去采访刘涛。面对镜头,他有些不好意思:“陈记者,可别采访我,我给咱们边防丢人了!”面对战友的慰问,刘涛的话语有些腼腆。可就是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强忍着剧痛开枪还击,击毙了藏匿的不法分子,避免了战友的伤亡,使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是的,在祖国的万里边境线上,还有许多像我今天介绍的英雄,他们都是这大千世界中的一根羽毛,但他们以羽毛的方式承载着和平的心愿,他们共同担负着维护祖国安宁和世界和平的重任,他们的忠诚和执著,他们的无私和大爱,是我,一名记者,这一生都需要去记录和采写的永恒主题!

此刻,真想对他们说,亲爱的战友们,在维稳固边的战场上,我会时刻准备着,向前冲锋与你们共同前行!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