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将登大银幕 六件珍贵国宝上海报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集版今年初在央视热播。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定档12月16日上映。萧寒导演表示,此次电影版的发布,一方面是为了回应粉丝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让纪录片作为一个真正的电影类型走进中国的电影市场,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他希望大家能够再度关注渐渐被忽视的工匠精神——对于博物馆来说,在这些技术层面的“手艺”之上的,实际上是对文物,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敬畏”。
《我在故宫修文物》真实记录了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展示了故宫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复的高超技术,记录“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播出之后迅速走红网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我在故宫修文物》剧集版的成功,是故宫博物院所蕴藏的“工匠精神”受到了公众的关注并引发了共鸣与思考。匠人之所以称之为“匠”,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某种娴熟的技能,这个技能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熟能生巧”,蕴藏在技能背后的,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这种“工匠精神”其实是故宫精神的一部分,是一代代“故宫人”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单霁翔表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的“人气”明显提升,去年有1.5万人报名来故宫从事这项工作,而故宫一年只招收20名相关人才。
单霁翔透露,故宫博物院倾力打造的“文物医院”也已经准备就绪,将在下月“开诊”。他介绍,故宫文物医院是文保科技部展示区,于2014年底启动建设。建成后的建筑长度达36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修复中心,将作为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这座全新的文物修复中心坐落在故宫西侧院墙内侧,届时,游客有望从窗外看到真实版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全过程。据了解,故宫文物医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污损探伤设备等。
电影版海报也同时发布。海报分别以6件国宝级珍贵文物为背景,分别是:明代“锡红水仙花纹图盘”、明代“边景昭 竹鹤图轴”、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明代“自在观音像”、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缩小的修复师身影镶嵌在文物残损处,寓意“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和修身哲学。(记者 王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