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媒界纵横>>人民日报·阅评

G20杭州峰会报道系列阅评之二

如何把“纸媒劣势”化为引领优势

——评人民日报版面上的G20杭州峰会报道

王向令
2016年11月16日16: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小字号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如何报道此次G20杭州峰会,具有标杆意义。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纸媒在时效上的劣势愈发凸显,如何在复杂竞争的局面下,通过报道方式的创新,把纸媒的劣势化为引领优势,便显得尤为重要。从报纸刊发的报道来看,本报有关G20杭州峰会的报道浓墨重彩,要闻版匠心独具,特刊办出特色,评论写出高度,在提供有力舆论支持的同时,也以高出一筹的报道和充满智慧的表达,推动更多中国方案成为国际共识。

要闻——浓墨重彩 以“重”带“优”

要闻版是人民日报的重中之重,其版面语言常被外界作为观察中国的重要信号。用好这一“信号”,把重点突出处理,是发挥人民日报优势的关键所在。这次峰会报道中,要闻版拿出重要篇幅,在会前、会中和会后报道中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内容,强化舆论引领,放大主流声音,起到了以“重”带“优”的作用。特别是9月1日至6日这一核心时间段,要闻版对杭州峰会的报道,体量增大,浓墨重彩,营造了突出的报道重点,版面安排多有创新,报道效果赢得赞誉。

峰会主题扣得紧,程序性报道做得足。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既直面现实挑战,又富有前瞻性,探讨的是治标更治本的长远之策。9月1日至6日,六天中,本报共推出30个要闻版,有23个版刊发与G20杭州峰会直接相关的报道。其中,整版报道有15个之多。如此高密度地拿出整版聚焦杭州峰会,充分体现了我们对此次会议报道的重视程度。刊发的报道主要有:围绕习主席出席B20工商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及时刊发各类报道;围绕习主席在杭州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刊发钟声评论及系列评论员文章,及时报道各国人士对习主席讲话的积极评价;报道国内外舆论对G20杭州峰会的期待和推动峰会共识落实的心声。这些报道的突出特点,就是紧跟会议进程,紧扣峰会主题,突出呈现杭州峰会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作用,全方位宣传了中国关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政策主张,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新角色、新作用。

版面安排下功夫,头版处理显功力。出席G20杭州峰会的外国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达到近四十位,会期紧,会见多,版面上需要考虑的因素更显复杂,这对版面处理艺术是直接考验。六天中,要闻版共刊发习主席出席各类活动照片35幅,且多集中在3日至6日,多数照片安排在头版和二版。哪些报道安排在头版,哪些报道安排在二版,哪些报道需要通过版面安排达成最佳效果,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和顺利解决,展现了本报在版面编辑方面的真功夫。以9月4日的头版和二版为例,当天刊发的习主席参加各类会见和峰会活动的新闻报道有8篇,图片9幅,版面安排庄重大气,且新意十足:头版采用四栏版式,文图布局规整清晰。头条用半版篇幅,通栏处理习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的报道,配发图片两幅,蓝色基调,画面清秀。版面下方安排两篇报道平衡布局,与头条报道共同组成端庄、稳定的版面结构,视觉呈现上重点突出,版面均衡。报眼变成导读,对二版刊发的习主席会见报道予以突出提示,并铺以浅蓝色渐变,与整版色调协调一致,在这些细节处理上很有章法。类似的高水准版面处理,并不仅限于9月4日,名为“精读党报”的微信公众账号,专门对本报9月3日至6日的版面做了研究,推送文章《习近平4天见24国领导人,要说没亲疏远近,那是假的》,在朋友圈引发热转热议。作者的分析绝非事实全部,但本报的版面能够引起读者如此关注,也说明版面处理方面的独到与匠心。

特刊——解读中国方案 以“特”促“优”

9月3日至6日,本报以《推动经济增长 完善全球治理》为题,每天推出四个整版的特刊,紧扣“特”字,抓取关键信息,推出特色报道,反映盛会状况,与程序性报道形成呼应,起到了促“优”的作用。此次特刊的特点可用三个“好”字概括。

编排创新做得好。G20特刊在编排方面大胆创新,以清秀的版面风格,多维度展示中国智慧,全景式解读峰会成果。一是版式设计凸显中国风。青绿山水般的主色调贯穿特刊整体,特刊头版通栏刊头,将特刊主题、峰会会标、三潭印月、渐变曲线等元素巧妙结合,营造了山水画的奇妙意境。版面下方,选取G20成员代表性建筑,以白色剪影的形式相互连通,再辅以渐变背景,代表了G20成员齐心协力开辟崭新未来的决心和信心。特刊注重整体视觉营造,比如9月4日的特刊二版和三版,两版打通设计,峰会会标和报道关键词横贯版面中部,与纵向安排的八幅图片形成稳定的“十”字型版面架构,文图并重,效果出众。二是文字报道突出精细实。G20特刊栏目设置并不多,精简的栏目使版面主题更加明确。特刊的文字报道以三五百字的短文为主,经常将繁琐的文字简化为图表形式处理,方便读者阅读。即便是整版报道,文章篇幅也控制在2000多字,同时注重大小标题的提炼,使报道结构清晰,毫无拥挤之感。

深度报道挖得好。及时解读来自峰会现场的重要声音,为读者深入分析最需要了解的信息,是特刊报道与程序性报道形成呼应的一个重要抓手。G20特刊对此类报道的深挖,在特刊头版上表现非常突出。比如,9月3日特刊头版,整版刊发《中国智慧 凝心聚力》,文章从“开题者”“创新者”“推动者”三个角度,深入解读杭州峰会主题,不仅深挖“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四个关键词本身所代表的深层含义,还从国际社会对杭州峰会主题热议的角度,体现峰会主题的创新意义,为读者全面了解杭州峰会提供了权威读本。其他几个特刊头版头条,也都是很有深度的报道:9月4日的《传递信心 擘画蓝图》,热议习主席在B20开幕式上所作主旨演讲,展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助推全球增长新蓝图;9月5日的《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 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强调推动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意义,表达对更多共识成果的共同心声;9月6日的《杭州峰会,二十国集团再出发》,从“凝共识”“聚合力”“促转型”三方面,深挖“杭州共识”的突出成果。这些报道,对峰会主题解读充分,也对中国方案的意义和作用论述深刻。

各方观点用得好。这是G20特刊的一大特点。无论是记者采访,还是报纸呈现,除了大量展示国内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外,还很注重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外嘴”,充分展示各方观点,营造探讨氛围,碰撞智慧火花。特刊的多数报道中,都能直接感受到外国政要、国际机构负责人、外国企业代表、外国专家和外媒记者的观点,激荡思想,凝聚共识。特刊中,仅刊发的由外国人士撰写和对国外人士专访的报道,就达到25篇。《外媒说峰会》栏目,还刊登了11家外媒对杭州峰会的最新报道,把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所做突出贡献向深远传播。“外嘴”用得好,不仅使G20特刊叙述方式更加多元,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报道的说服力,更好展示了峰会成果。

评论——发挥核心优势 以“高”强“优”

杭州峰会报道期间,本报发挥评论核心优势,高质量完成了规定动作,并在评论的高度和主动引领上着墨颇多,设计了不少成功的自选动作,打赢了新时代的评论战。

评论及时,传递信号。习主席在峰会上所作重要讲话富有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对讲话精神的及时解读有助于理解全球治理战略。比如,9月4日至7日,本报刊发《勇做世界经济弄潮儿》《“中国进程”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等四篇系列评论,深入论述习主席主旨演讲,分别从二十国集团应有的作为、中国发展传递的信心、中国方案为世界标本兼治的中国方案和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四个方面,将峰会主题融入其中,阐明G20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所应有的作用,以及中国智慧为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引擎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传递积极信号。

集聚信心,引领舆论。如何用全局眼光看待中国成就,如何从中透视其深远意义,如何让杭州峰会为世界经济新一轮热潮的掀起开出药方、集聚信心……对于这些大战略的解读,评论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本报在会前推出系列评论和国纪平文章《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阐释中国方案,峰会期间,还推出了多篇评论,紧扣峰会话题,主动引领舆论。9月5日,第4版“人民论坛”刊发卢新宁副总编辑的文章《“中国印记”为何值得期待》,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讲述了三个故事,与杭州关系密切,也与当下世界关联紧密。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叙述,阐释了“中国印记”值得全世界期待的深层原因,情理交融,可读性强。这样一篇出彩的解读,把古城杭州与中国、中国印记与世界的关系娓娓道来,表达了世界对杭州峰会的期待之情,解码了世界最为期待的答案。言论并没有用大段篇幅去字斟句酌地讲述大道理,但是读者读后对杭州峰会的期待更大了,对未来的信心也更足了。这样的舆论引领,因为亲和,显得更为有力。

G20杭州峰会报道圆满落下帷幕,人民日报作为人民媒体方阵的领头羊,作为中国新闻战线的排头兵,继续彰显了传统优势,在主场上演了一次漂亮的舆论秀,要闻、特刊、评论重点突出,表达重新,追求卓越,锐意创新,不仅把纸媒劣势化为了引领优势,也为今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累了宝贵经验。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内刊《新闻传媒阅评》2016年第27期)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