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最佳女主角首现"双黄蛋" 一出好戏花开两朵

第53届金马奖26日晚颁发,相比去年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双双“爆冷”,今年均是大热胜出。惊喜的是,“七月”马思纯与“安生”周冬雨这对双生花平分金马最佳女主角,这也是金马首次产生最佳女主角“双黄蛋”;最佳男主角由实力派戏骨范伟大热胜出,最佳导演则由上届金马最佳男主角冯小刚捧回。
不过最佳剧情片则跑出“黑马”,由新导演张大磊执导的文艺片《八月》打败《一路顺风》《我不是潘金莲》《再见瓦城》三大热门,捧回分量最重的奖项。
最佳女主角
七月与安生并蒂生
2013年,诞生了金马奖46年来第一枚最佳男主角“双黄蛋”:黄渤的《斗牛》与张家辉的《证人》同台竞技,最终却被迫共享一座最佳男主角奖杯。这一幕在今年再次上演,而且是发生在同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两位女主角身上。
“七月”马思纯与“安生”周冬雨这对双生花从戏里斗到戏外,得知两人同时获奖的瞬间,两人激动得拥抱落泪。又哭又笑的两个女孩直到走上舞台还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懵了!给大家先鞠一躬。”周冬雨直言紧张得发抖。“首先感谢带我入行的张艺谋,感谢陈可辛监制……我再给大家鞠一躬,我们家没有一个是做电影的,我觉得特别光宗耀祖。”古灵精怪的的发言博得全场欢呼。
“这是给我们电影最圆满的结局,因为七月与安生本来就是一个人。”第二次获得金马奖提名的马思纯哭个不停。激动之余也不忘感谢共同进退的好姐妹。“没有你就没有我,当然没有我的话你也不会站在这。”
随后,金马执委会负责人表示,金马奖不会鼓励任何并列的奖项,变更规则需要得到2/3的评审同意。在评审过程中,除了五位候选人外还举出了第六个选项“周冬雨+马思纯”,最终所有评审通过。“而对于另一位大热范冰冰,执委会主席许鞍华认为,李秀莲这个角色受限于整部影片的风格化,导致演员本身的角色会有些限制。
而最佳男主角则是大热胜出——老戏骨范伟主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通过其深厚的台词功力、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准确细致的揣摩,让该片大放异彩。
最佳导演
冯小刚感谢评委胸怀
冯小刚大概没有想到,曾经炮轰金马奖评审不专业的他竟连续两年捧回金马奖杯:去年是在《老炮儿》中过了把戏瘾,结果意外成了金马最佳男主角。今年务回正业的他玩起了颠覆,用反复变换的方圆画幅拍出《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话题之作,最终得偿所愿获得金马最佳导演奖。而就在前一晚,该片还率先获得金马“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今天是个圆的,我拍的电影也是个圆的。”冯小刚说,这次玩起圆形画幅是以拍处女座的心态在尝试。除了感谢编剧刘震云,冯小刚还特地感谢作为影星的范冰冰能帮助自己完成这样的片子。“希望有更多影星能接拍这样言之有物的电影,让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来看。”
提到曾经对金马奖的质疑,冯小刚大方地表示,感谢金马奖评审的胸怀,“这说明这个奖项评选的公正。”
最佳剧情片
《八月》胜在够丰满
不过,《我不是潘金莲》最终未能再下一城攻下最佳剧情片,而是被新导演作品《八月》成功逆袭。对于一部新导演片子最终得奖,许鞍华透露,今年最佳剧情片的竞选非常激烈,初选时每一部片子的支持票数都非常接近,最后是《再见瓦城》与《八月》争夺最终大奖。“评审团认为,《八月》这部片子丰满、完整,里头将的人情世故是可以传递的。”许鞍华强调,金马奖对最佳剧情片的评审非常慎重。
有意思的是,本届最佳新人奖也是出自《八月》,被年纪最小的孔维一收入囊中。贴心的执委会还特地给这位小个子获奖者的发言席前加了一个小底座,10岁的孔维一站在领奖席上一脸淡定,一句“感谢张大磊老师给我这次成名的机会”逗乐了全场。
虽然作为本届金马奖年纪最小的提名演员,孔维一在《八月》里的表演却得到盛赞,导演张大磊曾评价他说:“十分我给他打八分,扣掉两分是他偶尔不听话。”调皮机灵的孔维一没有演过戏,首次拍电影尝到了熬夜的辛苦,不过“晓雷”这个角色似乎没有难倒他。小维一表示,希望今后能继续演戏,最想演的是喜剧片。
■记者观察
金马就是玩文艺
从提名片单出炉到昨晚落幕,第53届金马奖话题度一直高涨,一方面是竞争的白热化,另一方面则是这场颁奖礼背后蕴涵的特殊意义。
2016年,华语电影经历了票房和口碑的低迷期。作为华语电影最权威的奖项之一,一年一评的金马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华语电影表现的年终总结。而本届亮出的成绩单让许多业内人士和影迷重拾信心:《一路顺风》《七月与安生》《我不是潘金莲》《再见瓦城》等提名“大户”皆为口碑之作,从剧本到拍摄技巧、演员表现都可圈可点,更受到了国际影展的青睐。
与此同时,今年提名名单中,一群冉冉上升的电影新秀给华语影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八月》导演张大磊、《七月与安生》导演曾国祥、《一念无明》导演黄进等,都属于“80后”新生代;而获得最佳演员提名的更有周冬雨、马思纯、李杏、陈宇、孔维一这些让人刮目相看的“小鲜肉”。
纵观近几年金马奖提名和获奖的作品,可以说是同类型华语电影奖项中包容性最强的,不仅涵盖各地的演艺人员,还给各种合作模式、各种类型影片同台竞技的机会。本届金马奖对诸如《八月》这样的导演处女作也热情地投来橄榄枝,6项提名两项大奖足见金马评委对影片品质的信心。这并非孤例,同台竞技的还有一部《不成问题的问题》,与《八月》类似也是导演处女作,也是黑白影像创作,同样没有急功近利地选择当下热门话题,而是与时代保持距离,从过去中寻找审视题材。
不过,金马奖包容的另一面是审美口味的专一:细数近几届最具分量的“最佳剧情片”获奖名单,《不能没有你》《当爱来的时候》《神探亨特张》《爸妈不在家》《推拿》《刺客聂隐娘》都是典型的文艺片。而另一个同样具有分量的“最佳导演”奖,在历届得奖名单上的钟孟宏、许鞍华等,他们也代表着同一类审美倾向,就连今年获奖的冯小刚,也玩了一把文艺。
这些选择无不宣示了金马奖的每年大奖“爆冷”所蕴涵的逻辑:艺术为上。这也正是金马奖独特魅力所在。(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毕嘉琪 实习生 何凯韵 发自台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