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素质教育技术实操平行推进

2016年12月07日07:07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素质教育与技术实操需平行推进

  “技术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引发了一系列连带性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找到技术和教育根本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难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被技术牵着鼻子走,然而又不能与新技术隔离,要保持对技术高度的敏感性。希望学生们既有思考的力量,同时又具备行动的力量。

  注重培养思考的力量

  “对传统、经典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很重要的,先贤的经验和智慧仍然是我们认知这个社会的重要杠杆和基础。”吴飞告诉记者,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这些年在教育和技术平衡点的把握上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培养“思考的力量”。

  在知识储备的师资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交叉学科师资所带来的融合力量可谓得天独厚。吴飞介绍,该学院是由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原杭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并而成,因此,教师们的学科背景非常广泛,学院除了新闻传播的专业老师之外,更不乏文史哲、社会科学、人类学、艺术学、政治科学,甚至一些理科的老师。“来自不同脉络、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形成了交叉融合的学院师资力量。”吴飞表示。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考能力,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举办了“清源—薪传读书会”。自2011年5月推出第一期以来,到目前已经连续举办30余次。每次围绕一本书,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如今,读书会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形式,每月举行一次。读书会成员相对固定,但也因话题与书目的变动,而吸引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老师与同学参与其中。吴飞告诉记者:“人类长久以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我们认知这个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仍然不能离开传统的、经典的阅读和学习。这方面比以前强调得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了。”此外,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还组织了面向新闻记者、编辑的公益性活动——“卓越记者驻校计划”,通过每年邀请5位左右资深媒体人长达3个月到半年时间的“驻校”行动,在思考与写作的同时,与学生进行深度、广泛的交流。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强化实践的同时强化理论,该学院开设了两个“大讲堂”。一个是学术性较强的“浙大传播大讲堂”,另一个是强化实践的“浙江大学卓越传媒人大讲堂”。大讲堂的主讲人囊括了中外著名学者或者业界顶尖人物,学者、专家们的专业覆盖了诸多领域。有些同学通过讲座与主讲人建立长期联系,获得了实习或者就业的机会。如今,“浙江大学卓越传媒人大讲堂”已成为校外业界精英与学院师生之间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并与“浙大传播大讲堂”有效互补,紧密配合,营造了该学院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促进了其传媒专业人才培养。

  吴飞谈到这两个“大讲堂”时表示,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对学术的前沿、业界的实践都有所了解,学术、业界大咖们为学生带来更多、更直接的感知,更强化了业界跟学界之间的交流。

  搭建平台展现行动的力量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全媒体实践平台创建于2013年9月,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传统采、编、写等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当下各种新媒体形式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实践平台;是该学院顺应媒介融合潮流与全媒体发展趋势,应对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新要求所做的前沿探索性课题。

  “为了强化学生对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技能挑战、技巧训练,学院专门组建了全媒体实践平台,在这里鼓励学生展开各种不同的尝试。”吴飞告诉记者,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全媒体平台体系采取学生自主运行的模式,从新闻最初的采集到最后的出版发行,包含运行过程中的推广等,都由学生自主负责,学院教师承担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角色,同时不定期邀请学界、业界相关专家为全媒体平台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从平台成立至今,已为全院各年级各专业200余名学生提供了校内实践平台。

  此外,“中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与“中国大学生节目创意大赛”是浙大传媒师生在推进“行动的力量”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实践活动。近日,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同浙江广电集团合作的首届“中国大学生节目创意大赛”刚刚落幕;全国数十所高校学生参与的“中国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如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吴飞表示,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作为赛事的发起与主办方之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全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有一些影响和推进。“这样的比赛能够出现一些真正对业界具有参考意义的东西。比如,评论可以直接在媒体上发表,广播电视节目创意大赛中好的创意会被电视台或节目公司直接收购。在未来,真正中国自主产权创意的产品也许正需要这种类型的平台慢慢哺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界和业界之间的交流,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还参与了一系列同业界合作的活动,包括与腾讯公司成立了“浙江大学—腾讯移动互联网研究院”、与海宁市政府共建“浙江大学影视国际研究院”、同《钱江晚报》签约共同组建“24小时新闻实验室”等。其中,“24小时新闻实验室”主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打造更专业的数据可视化新闻、更有趣的游戏化新闻、更新鲜的VR新闻。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传媒教育的理念与行动上采取素质教育同技术训练结合的方式平行推进。吴飞表示,希望学生首先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社科基础,对业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对业界和学术前沿有所了解的同时,更需具备比较强的动手和创意能力。(郝天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