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11期

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

——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

李伊莎
2016年12月12日16:32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微博这种自媒体的发展,其及时性、共享性、互动性为互联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在给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网络极化现象的“温床”。本文从微博传播机制出发,探讨微博舆论极化现象与微博评论转发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选取2016年热议的王宝强离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微博用户评论转发行为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评论;转发;群体极化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以往民众由于传统意见表达途径不畅而被压抑的表达欲望得到了宣泄和释放,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出现,网络舆论发展迅速,网民数量增长迅猛,网络热点事件频发,许多地方性事件经过微博的影响成为全国关注的话题,许多线上热点事件也逐渐发展为线下热议话题。

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而微博用户规模为2.42亿。①由于微博的及时性、分享性、公开性,微博已经成为了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来源,也是引发和加强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载体。凯斯·桑斯坦在其著作《网络共和国》中,简单地将“群体极化”定义为:“团队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②

一、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过程分析

微博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的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微博是一个众生喧哗的公共空间,微博的基本功能(如转发、评论),能将每个参与者的声音放大到整个社会空间,个人行为汇集为社会性行为。微博正在成为个人参与公共话题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使越来越多的“私人话题”“谈话议题”演变成社会公共话题,为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提高了一个栖息之所。以最近被热议的“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舆情的耸动因素就源于微博。

(一)事件萌发期

2016年8月14日凌晨,王宝强发表声明宣布离婚,并曝出妻子马蓉与经纪人宋喆有奸情。随后马蓉发布疑似对“离婚声明”回应的微博,称“欲盖弥彰,善恶自有真相。不是不爆,时候未到”。微博发布后,迅速引来网友的关注,随后王宝强离婚声明就成为了微博热门话题,引来了全民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了当时的刷屏话题。人流、信息流、情绪流和行为流都在其间涌动。在事件爆发初期,其他相关信息不足的情况下,网友讨论的大多是对妻子马蓉的不满及对事件背后故事的猜测,事件前期多表现为微博网友对话题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二)事件的爆发期

随后事件进一步发展,大波网友攻陷了马蓉、宋喆、宋喆老婆杨慧等人的微博,马蓉早期经历及微博被扒出,并有疑似“马蓉和宋喆亲密照”也被网友刷屏,微博消息图文并茂的特征,让微博构成了无数内容碎片扑面而来的景观。一部分网友如福尔摩斯般开扒马蓉和王宝强经纪人在一起的蛛丝马迹,甚至将一年前的照片都扒了出来,一部分网友义愤填膺,在马蓉的微博底下开骂,言语激烈,并在王宝强的微博底下留言,要给王宝强做后盾。③此外还有部分网友编造各种关于此事件的段子,从舆论的发展来看,支持王宝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舆论单向的支持王宝强,群体极化现象明显。

(三)事件延续期

在事件已经得到极大关注度的情况下,微博的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去,围绕这一话题所衍生出的网络谣言已然占据了真相的报道速度。肆无忌惮的网络谣言背后,反映出明星私生活被过度消费的现实。王宝强离婚事件中,很多相关消息流传,例如王宝强家暴、王宝强儿子的DNA验证书、公司股权被让渡、以及抓奸视频等。微博网友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扒皮王又是造势者,事件发展一段时间后又是真相的澄清者。消息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延伸,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澄清,而网友的窥探欲在事件的发展全过程中暴露无遗。

(四)事件衰退期

每个微博热点事件都会在事件发布后一段时间内消退,当网友的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排解、没有新的引爆点时,这种舆论极化现象就走向了消退。由于微博热搜的不断更新,特别是随着一些热播剧的开播,网友又开始了对新的热门话题的探讨,王宝强离婚事件也渐渐的淡出人们视线。

二、从微博评论转发功能看群体现象产生原因

(一)热门微博评论成为新的意见领袖

王宝强事件彰显了网络狂欢现象。离婚声明一经发出就成为了舆论场上最为喧嚣的声音。截止到2016年8月27日,王宝强离婚声明这条微博已经获得3158184条评论,其中最热门评论已经获得649995条点赞量。马蓉自事件爆发后的最新的一条微博,已经获得了4891943条评论,其中最热门评论的点赞量为1195830。王宝强的热门评论为支持宝强、要当宝强的后盾。而马蓉的微博的热门评论多为谩骂,语言激烈。王宝强的老实敦厚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印象深刻,虽然马蓉也有发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微博,也有提出王宝强有家暴行为。信息量还不足也做出判断之时,网友已经作出了支持王宝强的舆论选择,特别是微博热评的影响下,引发沉默的螺旋,使得支持王宝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马蓉的批判与谩骂也越来越多,引发极化现象。

(二)微博转发使事件裂变式传播

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得王宝强离婚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微博发布之后,有着不同意见的用户纷纷参与评论,在微博的转发互动过程中,不同意见互相碰撞、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意见的合流,相同意见的大多数影响着少数不同意见,形成了一个意见统一的舆论群体。在微博中,每个用户都被关注着,而当用户转发一条消息后,信息会进入他的关注者那里,他的关注者再将信息转发出去,由此实现了信息的不断分身,扩大了信息及舆论观点的传播。

(三)微博评论转发的信息属性

“劈腿”“婚变”等社会现象是大多数网民关注量最多的一种,戳中公众的“骂点”和“痛点”。而微博语言的碎片化特征,使得微博信息能够得到病毒式传播。事实上,“评论”和“转发”这两个功能有着高度的融合性,在用户评论微博时也会自动出现评论文本框,即用户“评论”时可以“转发”,“转发”时也可以“评论”,评论功能是微博用户表达意见及了解意见环境的主要途径,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得信息在裂变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实现场景的传递和事件的重构。

三、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特点

(一)议题多娱乐化

曹林在《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中提到,娱乐化是微博传播的一大特点。在微博的热议话题中,其中转评最多的不是严肃话题,更多的是关于明星八卦及娱乐话题的讨论。这种现象与微博的传播结构也有一定关系,微博从纵向来看类似于一种金字塔的结构,最有影响力的人处于塔尖的位置,而一些次影响力博主位于中层,他们关注最具影响力的人,也关注其他的次影响力的博主。大众及部分有影响力的博主是其粉丝,而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的就是不具影响力的大众。与其它社交软件不同的是,微博不仅是点对点的传播,而且是一种点对面的传播。④

由于这种传播结构,处于微博传播结构最顶端的多为文艺界人士,这也就决定了微博的整体传播生态呈现娱乐化。由于娱乐新闻大行其道,较容易占领舆论热议话题,淹没其他话题。如在2013年9月13日,一条“王菲离婚”爆炸性新闻淹没其他话题,该微博在短时间内以几十万的转发评论数超过了当时所有其他议题。⑤

(二)伴随着谣言传播

微博中的群体极化的一种表现就是谣言滋生,言语攻击甚至是人身安全的威胁。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领地。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会被所有人接受……群体表现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特点就是极其简单而夸张,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他们冲动、易变、急躁、偏执、专横和保守。”⑥这些“乌合之众”因其匿名性及传染性,人们逐渐无视道德约束,网民的情感及思想倾向于一个方向,从而变成群体心理。但是这种群体属于无意识的群体,缺乏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很少进行实证分析,使得这种极化力量逐渐壮大,进而引发谣言滋生,使微博逐渐沦为“公共厕所”。在王宝强事件中,无意识的网民们借此事件宣泄情绪,甚至传播抓奸视频、DNA验证书等谣言。

(三)易受意见领袖影响

微博“意见领袖”是备受关注的一群人,微博既为这些“意见领袖”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平台,由于微博的交互性特点使“意见领袖”在信息的传播中可以引导网民的意见倾向。在微博信息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同时还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迅速、直接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引发网民的普遍共鸣,并对舆论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除了大V作为意见领袖的观点对网民舆论有所影响,作为热门评论的普通网友的观点也对群体观点产生着重要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环境下也同样适用,某一评论发表的一个观点,引起赞同者的点赞,由此引发共鸣;而共同意见越积越多,形成观点的累积;而微博的评论转发又使得观点得到更广的传播,产生了爆发式传播效果。⑦由于热门评论的存在,网民在发表意见的时候由此来观察意见环境,多倾向于认为这是主流观点,即使存在着不同观点此时网友也不敢随意发声。而意见在此过程中越来越趋同于热门评论而走向极化,偏见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对立者保持沉默。

四、总结与思考

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扩散引发舆论的热议及事态的演化,这是微博平台的常态。微博的评论转发等功能,使得事件有着无限延展的可能,扩大了社会成员间共通的意义空间,于此同时,用户在海量信息传播过程中彼此影响,使观点在流动过程中走向一个方向,引起群体极化。而微博本身的特性及传播机制,在事件的萌芽期、爆发期、延续期以及消解期通过作用于舆论,使得事件在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舆论的引爆、扩散、交锋和消弭。

王宝强离婚事件反响的热烈程度,已经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个网络大国,应该如何去保障“言论自由”和“隐私安全”,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宝强离婚事件上,主流专业媒体处于一种“静观其变、闭口不谈”的状态。在谣言四起之时,主流媒体应该充当“真相守护者和发布者”的角色。但在这件事情上,媒体无疑属于失声的。对于网络极化现象的管控,不仅要从立法上规范,还要注意网民素养的提高,也应当让专业媒体重新审视社会地位,处理好受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的关系,执行好自己把关人的角色,规范社会舆论的走势,营造适度的言论自由环境。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②(美)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③⑥秋葵.婚姻修罗场的公关案例.微信公共平台“考新闻”kaopress,2016-08-17.

④⑤王蓉.微博用户的评论与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⑦李贺.微博舆论的群体极化现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