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你的名字。》引发思考 国产动漫应立足传统文化

2016年12月17日08:0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你的名字。》热映引发的思考

  已经许久没有日本电影在中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了。

  由新海诚导演,在日本取得票房冠军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中国上映13天后票房超过5亿元人民币,目前影院排片数量仍然可观。我国电影业人士认为,这部影片的热映,对中国动漫电影有深刻的启示,也能引发人们对日本电影的文化思考。

  日式动漫小清新风仍受欢迎

  新海诚被认为是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接班人。《你的名字。》之所以赢得了极高的票房和关注度,是因为它迎合了观众的某种心理,以前这种心理很容易形容成情怀,但《你的名字。》的好口碑和高票房与情怀的关系不大,而是影片有助于去除现代人心灵当中的浮躁、焦虑,说心灵鸡汤不太确切,而是一种更高级的东西。影片唯美的画面、清新的感觉,对人生态度的启迪,迎合了观众本能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有意为之也好,误打误撞也好,这部片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它的影像风格非常鲜明,给观众一种良性心理暗示,有抚慰人心的作用。电影和观众形成互动,符合大多数人的情感需求。

  中小学生,上班族,中年人……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安的情绪,且这种情绪都有共通的地方,就是找不到自我,被一种外界的浮躁绑架着,不能按照自己设想的框架去生活。而电影的故事打破了这种障碍,让观众觉得生活特别简单,没有那么多障碍,有一种无论什么年龄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美好。

  正因为这种情绪覆盖了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所以大家都愿意卸下生活的负担,走到电影院去感受那种久违的纯真。就算还没来得及走进电影院的人,也会通过舆论敏锐地捕捉到影片的信息。很多时候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社会情绪的集结和投射,当大家集体把关注点投入到这部影片上时,就说明大家的情绪宣泄点是一致的。

  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是产生深沉的思考,另一种电影不会产生深沉的思考,但会激发被生活磨折之后麻木的情感。《你的名字。》属于后者,它激发了观众对美好事物的看法,尤其是现在,大家不想去看恶的一面,如果一个电影从头到尾传递美好,把人心中被掩藏的美好激发出来,观众自然会对这样的影片产生好感。

  国产动漫应立足传统文化土壤

  效仿日本动漫,曾让国产动漫获得过一些好评,最有代表性的是《魁拔》、《大鱼海棠》,国产动漫的骄傲《大圣归来》也曾被质疑有日本动漫的影子。中国观众在为这些影片在技术与叙事方面的突破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为这些影片的效仿特征明显而感到遗憾。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国产动漫作品不应该再走效仿路线了,效仿可以在初期阶段解决一些技术与技巧层面的问题,但如果没有本土文化的注入,国产动画可能永远不能有自己的风格,无法产生亲和力,更不能和世界其他动画电影竞争。

  《你的名字。》的成功,源于日本动漫很早就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与辨识度,它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观众看到这些动漫作品,就会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原因。

  我们应该了解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动画电影,比如西游题材受到观众认可,除了它自身是名著,还因为文化基因和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这些电影对西游故事的改编各异,但由于文化层面的亲切感以及精神的参与感,很容易让观众接受故事的创新。

  中国动画电影想要真正达到高水平,甚至像《你的名字。》那样实现文化输出和票房收入,中国动漫人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寻能够和观众精神衔接的基因,用全新的叙事方式与技巧刷新故事质地,并巧妙地融入能唤起观众共鸣的价值观,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制造属于国产动漫自己的爆款,让动漫在产业化的同时,也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能否掀起新一轮日本片热

  《你的名字。》虽然口碑与票房俱佳,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片会重新大面积占领中国市场,它只是一个偶然案例。

  中国观众曾对日本电影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追捕》《望乡》等日本电影在中国上映,带来了一股观影狂潮。以电影为载体,日本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与影响,至今仍然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并且在当下的生活中仍有痕迹留存。

  当年的日本电影,主打的也是清新、写实风格。这些电影可以大胆地叙述爱情,生动地制造偶像,如《追捕》中高仓健饰演的硬汉杜丘,也可以勇敢地面对社会问题,如《望乡》讲述了妓女的日常生活……这无形中满足了当时中国人渴望真实、追求情感交流、发现生活温馨一面的心理需求。这些日本电影如重磅炸弹,炸醒了多年来被压抑生活束缚的中国人,国人对日本电影的喜爱,远远超出了电影承载的内容。

  近4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待日本电影,仍然像当年一样,会带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并且不会单一地去看待作为文化产品的作品本身。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日本电影再次参与中国市场竞争时,却失去了优势。首先,排斥日本以及日本文化的观众,是不会去影院“赞助”的,这会使日本片失去较为庞大的一个观众群;其次,商业片在中国大行其道,日本电影的小众化倾向,不再有吸引力;最后,中国的电影市场已成世界电影的竞争之地,正在十分热闹地提供着各种偶像,制造着各种流行,电影里的情感也无比地多元化,我们批判并享受着这块市场的繁荣与混乱,已经没有心思去琢磨日本电影还有什么优点,以及对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样的借鉴价值。

  今年日本片引进数量的增加,和引进日本片花费低、风险小、有一定的观众基础有关,今后对日本电影的引进肯定还会持续甚至加大买入力度,但数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电影在国内市场上,是对国产片中等投资缺失的一个补位。此外,日本本土电影创作在走下坡路,很难有真正具备世界视野的现象级大片出现,这也会影响引进数量。(韩浩月)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