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视听》>>2016年第12期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视觉传播分析

宋雨晨
2016年12月20日13:38 | 来源:视听
小字号

摘要: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微博等新媒体,这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渠道。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新媒体时代视觉传播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部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传统文化;视觉传播

新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所提出的新名词,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下,利用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传播渠道进行信息传播。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移动客户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趋势,政府出台的“增幅带宽,下调资费”势必推动新媒体的大力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之魂,要想继续发扬光大,必然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广泛传播,不断传承下去。

一、新媒体时代视觉传播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视觉艺术表达形式的丰富和多元是最显著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恰好发生在此时期,新媒体时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视觉传播(Visual Communication),就是通过可视化形式传递信息的过程,是新媒体时代的显著标志。

(一)开放性和公开性

视觉化在审美客体上有深刻体现,视觉因素是视觉传播的重要成分。在新媒体时代,以电子、数字为技术的发展平台是视觉化世界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此基础上,视觉传播具备了现代化意义的开放性和公开性特点。开放性特征让视觉传播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传播,并且不受外界干扰,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价值。取代传统印刷传播是视觉传播在当代的最大特点,形式多样的视觉因素让人们不再满足传统单一枯燥的传播形式,更加生动丰富的信息传播形式被人们所青睐,这是视觉传播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视觉传播能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的根本所在。相较于视觉传播的开放性特征,公共性是区别于传统形式传播的重要特点。视觉传播让信息传播的门槛变得更低,让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再明显,普通个体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信息传递过程中。用户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能够随时了解最新信息,接受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娱乐、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实时动态。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新媒体为“公共领域”构建了非常便捷的公共平台,让公众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将信息随时随地推送到用户手中。

(二)立体性和丰富性

新媒体技术在逐步发展,带动了视觉传播形式的不断变化,让视觉传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视觉传播逐渐抛弃了传统的平面化、静态化,转而向动态交互的形式发展,从原始的报刊、图书等单一形式逐步向视频、动画等多级媒体发展,视觉传播将信息数据通过立体呈现的方式展现在用户身边,由单向的被动接受转为多向的主动获取。传统的传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多信息传播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信息传播后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造成信息泛滥、资源浪费。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出现,视觉文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其传播内容也向交互性慢慢发展。传统形式的静态、单一的文本传播已经转变为动态、立体的多样化形式,文化表达方式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

(三)时代性和多样性

现如今,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设备以及其他趋向视觉化的平面媒体。比如,杂志趋向于电子动态阅读,报纸不断推出移动客户端阅读APP等,这些已经使我们离不开视觉传播。不经意间我们已经开始接受视觉传播成为我们接受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电脑、手机、网络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如何正常进行下去。视觉文化正不断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是新时代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模式所决定的,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视觉传播的时代性决定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和文化需求状况,印刷时代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图书等视觉载体,传统文化通过文字和图像将信息和知识带到我们的生活。而进入多媒体媒介时代,电影、音乐、视频成为生动富有活力的视觉传播载体,传统文化借助电影、音乐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传统的戏曲文化,通过重新编排、摄录、后期制作,形成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让更多戏曲爱好者能够随时随地欣赏传统的戏曲文化。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只需要轻击鼠标,输入搜索字符,就能够将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收入囊中。传统的文化传播是以传播者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大众只能够单一地接受传播信息,新媒体传播则彻底改变了这种形式,形成了多点对多点的互动模式,用户个体可以通过自行创作将更多精彩的文化表达与公众分享,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既有文字表达,又有互动创作,是当今时代最火爆的信息获取渠道之一。

二、加强传统文化视觉传播的对策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悠久精髓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消失,传统文化中所传承的民族精神也经受着社会变迁的巨大考验,社会发展进入消费阶段,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不断鼓吹视觉传播的趋势下,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民族美德正不断被边缘化,经济利益不断侵蚀着人们的理性。复兴传统文化已经不能再拖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对社会文化的一种正确引导。

(一)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新型传播模式

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如何将地域特色同媒体平台有机结合是重要难点。比如北京的大观园旅游文化如此盛行,正是由于其将自身的旅游特色与名著《红楼梦》有机结合,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传播,形成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既打造了优秀的旅游景点,又传承推广了优秀的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经过新媒体的全新包装,融入地域特色,借助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能够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在新媒体传播的各个过程融入传统文化,其视觉思维和表达过程就能包涵文化特征,向人们传达文化的内涵。

(二)创新传播思维占领新媒体传播空间

如何将传统媒体进行再次转型,让其在新媒体空间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是当前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向。传统文化《图兰朵》的舞台剧演绎中,张艺谋导演通过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的完美融合,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山川、河流、树木等)作为道具组合到场景中,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向新媒体空间发展的成功代表。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已经借助现代技术逐步趋向大众化,我们生活中所常用的搜索引擎、手机、电脑等,都包含了新媒体技术所整合的媒体环境,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话语表达,不断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宣扬传统文化,构建大众传统文化思维的新格局。

(三)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无国界,但是有地域之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但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以前的历史形态中,文化差异一旦存在,就会造成显著的社会差异,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存在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能够跨越国界,影响更多的人们。比如,凤凰传奇的歌曲《最炫民族风》,通过融入电音元素,将民歌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展现给了全国各地人民,继而借助新媒体平台风靡全球,红遍世界。借助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成为了可能,事实上,这样的世界传播促进了许多不同文化的重组和优化,实质上是将不同文化中合理的成分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既包含原文化的精髓又独具特色的新型文化。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借鉴外来文化,重新构建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是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的重要趋势。

三、结语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不断进步,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创造新事物,与社会共同进步。媒体也同人类发展进程一样,通过不断进步优化,将传统落后的传播形式改良。在21世纪,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和传播。新媒体高效、快速、安全的传播特征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今社会节奏快、信息需求量大,新媒体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当代社会公众的需求。在媒体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在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同时,也不能完全舍弃传统媒体。传统文化代表我们民族的传承和荣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要抓住发展机遇,迅速转型,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紧跟新媒体的发展脚步,以新媒体为传播载体,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成良.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视觉传播研究[J].现代视听,2015(02):29-33.

2.朱珊珊,董从斌.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新形态研究[J].视听,2015(11):161-162.

3.米玛.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初探[J].西藏艺术研究,2014(01):73-77.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