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下

对鸡年春晚的期待

王建珂
2016年12月20日15:14 | 来源:青年记者
小字号

明年是鸡年,央视鸡年春晚动手早,据报道已经进行过彩排,为开门办春晚、寻找合适演员的电视节目《我要上春晚》也提前播出。新一届春晚会不会有进一步改进,更能抓住观众,值得期待。

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央视春节晚会,被看作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不可或缺的项目,就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当春晚开播,大部分观众都饶有兴趣地从头看到尾。可是,毋庸讳言,这些年人们对春晚的关注明显淡化了。以我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来说,第三代(大学生)根本不再坐在电视机前,而是去专心玩电脑或者手机了;第二代虽然仍然坐在我们身旁,但也主要是低头看手机,偶尔抬头瞄一下春晚节目;只有我们老两口还盯着电视机,可兴趣也不大了,根本没耐心看完,对节目还不断评头论足,甚至吐槽。这可能是相当多家庭的情况。

为什么春晚会遇冷?

从客观上讲,进入90年代,电脑、手机更加普及,各种文娱晚会等演出活动层出不穷,人们的选择性更加多元化,这对春晚是极大冲击。同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台晚会很难满足天南地北男女老少的需求。关注春晚的热情淡化,在所难免。

从主观上讲,春晚要吸引观众,主要是要有精彩的节目。1984年春晚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夸张广告、虚假商品宣传,引起极大反响;试想这段相声拿到今天来,不是会同样受欢迎吗?还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许多早期节目,如王景愚的《吃鸡》、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吃面条》,其逼真生动的表演,到今天仍然会有人喜欢。讽刺特权思想的小品《打扑克》、真实反映计划生育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其贴近现实的表演,今天仍会受欢迎。

前些年歌舞类节目也有不少流传至今的。韦唯在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深情演唱的《爱的奉献》,浅显易懂、舒缓温馨、高尚大气,洋溢着人间最美的感情,成为春晚的经典歌曲;还有《难忘今宵》《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旗飘飘》《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以及引起轰动的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等,不仅在当年的春晚上大受欢迎,现在仍然为人们喜爱。笔者列举这些过去的精彩节目,并不是希望完全重复以往的套路,而是希望能够接受它们的经验,勇于创新,推出更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就是优秀作品。而当前文艺的最大问题是浮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

这些话对春晚节目的创作也适用。春晚中那些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的节目,怎能不失去观众?文娱节目有教化作用,春晚也一样,但要寓教于乐。如果太生硬,既难以起到教化作用,还会引起逆反心理。同时,春晚不同于一般主题晚会,只要洋溢着欢乐、祥和、温馨,就能体现在追求实现“中国梦”中的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主旨。

要客观报道和评论春晚节目,并以此推动春晚的改进。习近平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难道春晚就是十全十美的吗?习近平这些话对春晚的报道和评论同样有指导作用。对猴年春晚就存在报道和评论不够客观的问题。这届春晚几乎没有什么节目流传下来,而一些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一片叫好,这是违背习近平关于文艺批评的意见的。今年中秋假期,央视播出一些历届春晚优秀语言类节目,除了小品《将军与士兵》是猴年的,其他几乎都是前几年的。这与许多媒体对猴年春晚的高度评价不是相矛盾的吗?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艺工作、包括春晚指明了方向,这些年又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人们有理由期待,鸡年春晚能办成为一台正能量满满、充盈温暖、赏心悦目的联欢会,让春晚重新赢得众多民众的青睐。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