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6年·第12期

电视综艺栏目《中国好舞蹈》的传播价值

王  雁
2016年12月21日14:20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摘 要:在众多综艺栏目中,《中国好舞蹈》打破了以往的综艺节目精英化和小众化的创作理念,运用具有现代手法的传播形式,凸显了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文化特征,成功表达了具有时代性的核心价值观。使得更多的观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多舞种的舞蹈艺术,以及舞蹈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电视;综艺栏目;舞蹈;艺术传播

随着地方电视台的综艺栏目不断增多,竞争力越来越大,这不仅仅要求节目的质量,同时也必须体现策划者和当下社会文化的互动与呼应。首先,综艺栏目除了让观众身心愉悦外,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在传播的意义上,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相关文化信息。“人生需要审美,就像生活需要阳光、空气,也如柏拉图笔下栖居于洞穴的祖先需要火堆。不过,审美在当代人生活中的作用有时也会变味,或者给人以迷惑。这一点应引起警觉。[1]”因此,综艺栏目如果不注重健康文化的传播,不追求节目的美学导向,不突出每一个节目的价值引领功能,就很可能误导观众的审美水平,导致价值观念下滑。对综艺栏目所出现的问题,很多学者专家也都在关注着栏目中艺术作品的质量以及题材是否贴近于现实生活,贴近于时代精神,是否是一种正能量的反射,并且也不断强调艺术作品应当具有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

浙江卫视《中国好舞蹈》的热播,从栏目的策划到播出形式,吸引了诸多观众,并且成功位于综艺栏目排行榜前列。与此同时,此栏目在引领观众进入专业审美层面时,诸位导师的点评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正是因为在荧幕上涌现出了带有明显争论与不同观点的产生,才让观众感受到了此栏目的真实性和舞蹈艺术作品的多元性,使得此栏目有了极高的收视率。因此,通过《中国好舞蹈》的热点、亮点可归纳出三个层面的传播价值。

一、舞蹈艺术的多元性

对舞蹈艺术作品的种类以及风格特点,长期以来大多数的观众都停留在一个浅层的了解。早期在1986年春节晚会上看到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的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到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舞蹈家。但舞蹈的发展并没有像音乐、曲艺等成为电视主流艺术那样出现了一大批歌唱家、曲艺家等明星大腕,而舞蹈更多的是出现在大型电视联欢会中群舞以及歌伴舞等形式供观众欣赏,能够真正呈现舞蹈本身的艺术作品几乎少之又少。然而,《中国好舞蹈》是完全以舞蹈作为载体的大型励志专业舞蹈评论节目,节目的宗旨是为所有舞蹈爱好者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以对抗赛的形式挖掘中国最优秀的舞者和最具有灵魂魅力的舞蹈,弘扬纯正的舞蹈艺术风范,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舞蹈艺术以及舞蹈文化。

首先,从参赛舞者来看,他们有来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爱好者,也有专业院团的首席舞者,这样一群不同层次的舞者在同一个舞台上,用自己擅长的舞种享受舞台展现自我,主要考验舞者本身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能否用肢体诉说心声,展现出当代舞者本身的艺术品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例如,舞者于书博,她是一名年轻漂亮的舞蹈专业学生,命运却是充满坎坷,在一次排练课中突然摔倒,被确诊为外伤性脑梗,左侧肢体一级瘫痪,在参加此节目时她并没有完全康复,但所呈现的舞蹈却感动了所有观众,她的现场阐述充满着阳光和乐观的生活勇气,让观众感受到她在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命运所带来的痛苦,向人们展示一个快乐向上的自我。从现实的角度看,他们的表演打破了以往观众对舞者狭窄、单一的认识态度,重新审视了对舞者条件的界限,也就是在大众以往的心中舞蹈演员是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条件才能选择的职业,但在《中国好舞蹈》中舞蹈演员的表演,彻底推翻了旧的观念,舞蹈演员是可以千姿百态,舞蹈节目也可以随着演员变化万千。艺术本身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但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再从舞蹈作品来看,对于艺术作品这个复杂的整体来讲,它是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也是情感因素和理性思维的统一。艺术中的理性是通过作品将其理性由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表现出来。在第一轮的海选中,舞种可谓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有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流行舞、国标舞、机械舞、肚皮舞等,这些舞种风格迥异使得观众大开眼界。在复赛环节中,舞蹈作品从舞种到编排有了一定的难度和高度。例如作品《欲望》,由古典舞演员杨晶晶和国标舞演员孙书博共同配合完成,作品是以一段探戈舞和斗牛舞混搭的国标舞形式呈现,这对舞者杨晶晶赋予极大的挑战,但两个人的默契配合使作品激情四射,非常精彩。这不仅融入了舞蹈新思想,同时也挖掘了舞者的潜能,此时我们不能用单纯的“舞蹈”二字来评价这些作品,在艺术的表达上它容纳了更多的新元素,有了新的提高,体现出了多元艺术的新探索。尤其是《尤物》和《初恋》,作品不仅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内涵,“舞蹈的抒情性,来源于它们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舞蹈中的人体动作,来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2]”从观赏的角度,作品有一定的质感和品质,更大的层面是获得了导师和观众的认同与接受,这足以说明舞蹈走向一个新的境界,并由内而外都流露着创新的思想。

二、专业导师的真实性

《中国好舞蹈》的专业导师团队是此栏目的亮点之一,这里聚集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导师郭富城、金星、方俊、黄豆豆,他们用自己的专业魅力和评价标准,来赢得每位舞蹈演员的认可,同时舞者们在表演结束后也会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以及对未来期望性的憧憬,专业导师也会问一些相关问题来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过程专业导师的不同评价标准、理论素养、学术姿态等方面将会吸引广大观众的青睐,让节目的形式显得更加立体、多元,让更多的观众有着参与和互动的权利。观众层面来说,大致分为一般观众、专业观众、还有一部分是主流观众(青年群体),而这部分主流观众在专业导师没有点评之前,已将自己的评判标准和审美方式列在心里,并且紧跟随着专业导师的现场点评和对作品以及表演者的评判标准,与自己的标准进行衡量,有多少观点和导师们相似或相异,这个过程不仅引发了潜藏在观众内心的欲望,同时也考量了观众的审美水平,这种良性的互动恰恰是传播文化和培养审美的重要标志。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活动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是通感,创作者与鉴赏者之间情感相互渗透和挪移,从而在审美活动中大大丰富并扩展了审美感受。

当然,“艺术是最切身的,是最能表现情感和激动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如果他完全不了解,便无从发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了解是以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3]”专业导师点评环节不仅是为观众与舞蹈作品搭建情感的桥梁,也是引导观众如何与作品建立情感?如何与演员进行心灵沟通?同时导师的真实评判也是体现出了一位专业艺术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诸位导师在真实的评判语言面前,“平等”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将专业与非专业忘乎所以,让所有的演员身份变得真实,让所有的表演作品更加真实,也许也正因为这份真实情感的流露是观众们最渴望的,才有了一期节目接着一期节目的期待,不得不说这是此栏目策划较为成功的部分,寻找到与观众取得共鸣、实现了良性的心理情感互动的状态。导师给予的具有一定的综合价值引导,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的。一个好的栏目,一个好的作品,一位好的导师,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是引起了观众的思考,这也应是此栏目所负起的社会责任感,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爱。

三、综艺栏目的时代性

近年来,综艺栏目的形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征鲜明、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广泛,荧屏上涌现出精彩的优秀节目,使观众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与审美角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强烈呼吁起观众的心声和真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回归于生活。《中国好舞蹈》是舞蹈艺术栏目打造较成功的,具有中国文化感召力和时代召唤的代表。从栏目的策划到节目的创新再到演员的表演等,可谓是内容精彩、艺术精致,在舞蹈艺术的文化表达与思想内涵上有了新的提高,体现出了时代与艺术的融合,同时也挖掘出舞蹈艺术可贵的探索。由于舞蹈艺术是与“身体”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舞蹈作品的基本维度,一个个充满“健康”“阳光”的节目,促使着时代感与艺术审美的变迁以及电视观众对舞蹈艺术趣味的变化,各种意味深长的社会话题、审美情趣的表象,都将推动着舞蹈文化时代的前进方向。

《中国好舞蹈》综艺栏目,借助于新时代的新技术开拓出了以“舞蹈”为核心的艺术新天地。值得欣慰的是涌现出的一批杰出青年舞者,将成为舞蹈艺术在未来时代的传播者,是他们把舞蹈艺术带进新的时代气场,可以说“接地气”“正能量”,是此栏目最贴近于观众心声的审美与精神内涵,舞蹈作品在审美观念上也不断地体现了真实的个人表达与满足观众欣赏的通融。在时代理想层面,也是“新人形象”与“新型作品”的艺术呈现,打破了以往的综艺节目精英化和小众化的创作理念,此栏目从时代的需求出发,寻找最适合当代观众欣赏的视觉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抓住舞蹈艺术与时代气息的结合,尊重主流情感与观众的共鸣,实现最大化的观众群体来接受此栏目。同时运用了具有现代手法的传播形式,勇敢的面向大众,凸显了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文化特色,成功地表达了具有时代性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一川.人与审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 朱光潜.谈美·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责编:石思嘉(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