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挑战不可能》张新停:用24年打磨出“毫厘之功”

2016年12月22日16:24 |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小字号

平凡岗位不平凡,简单工种不简单。在机器生产足以取代绝大多数手工技能的今天,一批能工巧匠依然在不可或缺的岗位,磨砺着他们堪比机械还要精准的极致能力。

钳工,就是其中一个朴实无华的职业。在央视一套《挑战不可能》第二季的舞台上,来自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的钳工高级技师张新停,作为这一行业的卓越代表,展示了他用24载打磨出的“毫厘之功”:他能在气球上给A4纸打孔,气球不破;能给鸡蛋壳打孔,蛋膜无损。

张新停眼里的计量单位没有毫米,只有千分之几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董卿说,他的手,是一双“国宝级”的手。

一手绝活震撼全场

用电钻在蛋壳上钻孔,蛋膜丝毫无损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拥有“金刚钻”的钳工张新停,别说瓷器了,就连薄薄一张纸,他也能“钻”出花样来。比如在一个吹起的气球上放一张白纸,张新停操控锋利的钻头在纸上钻孔,一个圆孔被逐渐划出,而气球却完好无损。

图:张新停为《挑战不可能》观众展示A4纸钻孔。

来到央视《挑战不可能》的舞台,张新停挑战的项目是“蛋壳钻孔”:依次在鹅蛋、鸡蛋和鹌鹑蛋上各钻五个孔,成功剔除五个孔的蛋壳且不破坏蛋膜,即为挑战成功。

比起纸上打孔,蛋壳钻孔的难度无疑更大。要知道,一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蛋膜的厚度仅为0.02毫米,而且蛋壳与蛋膜几乎是粘连在一起的。因此,当张新停的挑战任务公布时,董卿、王力宏、李昌钰三位评委直言难以想象,当刚硬的钻头接触蛋的一刹那,要如何才能做到只钻破蛋壳而不钻破蛋膜。

令人震撼的是,从最大的鹅蛋到最小的鹌鹑蛋,张新停的三次挑战都是一气呵成。只见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蛋,钻头飞速旋转着画下一个圆形,一个孔就钻好了。

图:撒贝宁检查蛋膜是否有破损。

张新停挑战在鹌鹑蛋上钻孔,最让人紧张。鹌鹑蛋蛋壳的厚度仅为0.17毫米左右,蛋膜与蛋壳几乎是贴在一起的。张新停操作着钻头一点一点的磨蛋壳,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台上的评委与台下的观众也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声音。保持着稳稳的姿势,张新停的手丝毫没有抖动,此刻的他没有任何杂念,手里的鹌鹑蛋好似一件工艺品,由他精雕细琢。不少观众惊叹于张新停这样的技艺:“如此精细的手艺活儿,没有几十年的功底是达不到的。”

图:张新停挑战成功,为三位评委展示成果。

挑战成功之后,张新停露出笑容,董卿为他感到开心的同时也很动容。她说张新停的手是一双“国宝级”的手,“一位普通钳工数十年如一日,把职业技能打造、磨砺成机器都替代不了的职业存在,凭借的就是一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的工匠精神。”

追求完美中的完美

24年打磨毫厘之功,精确到千分之几毫米

44岁的张新停是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钳工高级技师,他“蛋壳钻孔”的绝活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自1992年从技校毕业参加工作起,他已在钳工岗位上工作了24年。

张新停的父亲曾是银行职员,1958年响应祖国全力以赴支援军工建设的号召,成为了军工企业的一名技术工人。父亲以吴运铎为榜样,学习他的钻研精神,把自己贡献给军工企业,而在张新停心中,父亲也是榜样。

刚刚进工厂时,张新停对自己的技术很有自信,是个争强好胜的青年。不过,厂里举行的一次专业技能比赛让他备受打击:“那次比赛我信心满满,却只得了纪念奖,跟别人的水平差得很远。”从那之后,张新停就下定决心,“我要当一名技术过硬,响当当的钳工。”

在机械行业里有这么句话:“车工怕车杆,钳工怕打眼”。意思是杆比较细,容易变形,打孔时掌握不好力度,容易超差。钻头一旦打下去,就像开工没有回头箭,要求眼头要像标尺一样准。每天工作8小时,张新停面对着相同的机器和相同的流程,练习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准”字,哪怕再枯燥乏味,他也要坚持,哪怕再困难,他也要追求完美中的完美。

为了练好技术,张新停尝试在白纸、鸡蛋等一切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上打孔,他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练习技术,二是考验技术,锻炼手的力度和眼睛的准确度。”张新停还练出了一个绝活,就是“目测配钥匙”,完全靠眼睛看尺度,他就能手工配出钥匙打开锁头。

图:张新停为梦想苦练“精准钻孔”绝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张新停的绝活越来越绝,不到30岁他就成为技师,十几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技能大赛都满载而归。时至今日,张新停眼里的计量单位没有毫米,只有千分之几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即便如今机械化和自动化取代了大部分手工,但遇到复杂、高精度的零件加工,还是要靠张新停的这双手,去解决机器做不到的事。

成为给弹药把关的人

为国家打磨重器,做出近万件测量工具

2015年“9·3”大阅兵展示了多种现代化军工装备,威武的“大块头”令全国人民都印象深刻。其实,有一种小到令人忽视的装备,是“大块头”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弹药,而张新停所在的工厂,主要就是研制和生产多种型号的弹药。

研制弹药,并不简单。为了做到精准打击、有效摧毁目标,从各个零部件到总装完成弹药,都需要使用特殊的测量工具,来保证它们的精密度。张新停就是制作这些量具,给弹药把关的人。

张新停带领的小组研制出非常精密的测量工具“合膛规”,它的作用是对每发弹药进行最后的把关,只要从合膛规中通过的弹药,就能适用于所有同类型的火炮。某全形卡规是一种专用量具,形状复杂,即使每个尺寸加工到公差范围内,也会出现精度不准,多年来该量具都难以加工出合格品。张新停为了攻克该难题,对量具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都专门设计了研具和辅助量规,并对每一个尺寸步骤进行细化,大胆改变以前的加工步骤和测量方法,从而使该卡规合格率达到了100%。

正是这样不断的摸索与实践,20多年来,张新停做出了近万件构思精巧、形状各异的测量工具,用来检测弹药生产过程中各个零部件的精度。张新停精湛的工艺,保证了弹药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哪怕是一个入厂才几个月的工人,用上张新停制作的量具,仅用48秒就能测量完一个零件上的12个数值。

38岁时,张新停就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关键技能带头人。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钻研出12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其中1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如今,厂里的数控设备越来越多,而张新停这样的工匠依然不可或缺。张新停说:“我们虽然说做的是小小的工装,但是我们肩上的任务、担子,我觉得确实还是很重的。”

图:李昌钰博士为“大国工匠”张新停佩戴勋章。

来到《挑战不可能》的舞台,张新停就是为了让学徒更有耐心,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传承下去。张新停说:“带好我的团队,带出更多的优秀的徒弟,为我们的兵器工业发展集聚更多的力量。”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