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最后一张签证》打造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杨雯
2016年12月28日14:52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最后一张签证》打造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2017年即将到来,作为新年电视剧的“第一炮”,被称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的《最后一张签证》即将于1月1日登陆北京卫视《红星剧场》,为观众再现二战时期那段艰苦岁月。

  该剧由著名编剧高满堂执笔,花箐导演,陈宝国、王雷、张静静主演,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帮助犹太难民、抵抗德国纳粹的故事。“78年前中国签证官向犹太人发签证,其间经历了太多的不易。”高满堂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他本人非常珍视这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也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对真实的追求接近苛求

  在《最后一张签证》中,签证官普济州(王雷饰演)顶住重重压力,冒着巨大风险,与领事馆同仁一道,为犹太难民办理通往中国上海的签证。

  “剧中普济州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领事,他曾亲自把签证交到犹太人手里,甚至在犹太人家里坐了一晚,并亲自护送他们离开,这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为曾经创作过《老农民》《温州一家人》《钢铁年代》等优秀作品的著名编剧,高满堂此次是首次接触二战题材。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材,他坦言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真实性。“该剧的筹备阶段,我每每和欧洲学者谈到这段历史,他们都会赞叹中国人有情有义,然而国内却少有人知,我觉得这段历史是不能被忘记的,所以我必须要创作这部剧。”

  在这部剧的具体打造上,高满堂表示,一定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后人,不能让年轻人对这段历史失去准确的判断。“这个剧本我前后写了5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尊重不能娱乐化。想到自己后代纯真的眼睛,就会觉得不能讲虚假的故事,要讲真正的故事。”为此,高满堂在创作期间先后三次远赴捷克首都布拉格,亲自探访犹太人生活过的地方,比如集中营、大使馆、犹太人纪念馆、博物馆等,目的就是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当地的生活。“电脑上的资料是没有感情的,只是方块铅字,看到犹太人成千上万的公墓、十字架,看到远处黑白门的监狱、集中营以及当年焚烧用的大烟囱,才能真正感受那种寂静。当我踏上那片土地,我觉得我的每根汗毛都立起来了,那种感觉特别恐怖,这是看资料所感受不到的。我就是到了那里才提炼出这部剧的一句话:我无限崇拜生命。”

  对真实的追求甚至延伸到了对戏服的苛求上。在开机之前,剧组已经准备好了一批非常考究的戏服,但在抵达布拉格之后,陈宝国却觉得戏服“穿上之后总是感觉不对,觉得每一块布料都泛着‘贼光’”。加上自己30年前到布拉格电影制片厂进行参观的经历,陈宝国强烈建议,要求借出电影制片厂的老戏服,花箐也表示同意,于是在距离开机还有3天的时候,剧组发动所有人去翻制片厂中库存的衣服。无奈戏服在仓库中存放太久,拿出来后味道非常大。即使是这样,陈宝国也坚持要穿,“忍着50年库藏的味道,还原70年前腥风血雨的味道。”陈宝国笑言,为了“大味道”,他忍住了“小味道”。

  被6家国外电视台相中

  《最后一张签证》除了将在国内播出外,也引发了海外市场的高度关注,并将重新剪辑成12集作为国际版本播出。12月21日,制片人朱凯发布微博表示:“《最后一张签证》在捷克历时3个多月的艰辛拍摄,投资高达3亿克朗,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切都以电影级感官体验为标准。后续我们将《最后一张签证》剪辑成海外版本,销往德国、瑞士、以色列、意大利、捷克、奥地利等国家,我们将邀请斯皮尔伯格先生担任本剧海外版的艺术总监。”

  事实上,《最后一张签证》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制作投入上都少不了国际合作这一“催化剂”:国内外知名演员排除语言障碍联袂出演,来自波兰、奥地利、捷克、英国等国的外籍群众演员超过1万人;为了拍摄场景的真实性,制片方曾斥巨资让整个团队亲赴布拉格,并得到了捷克政府的大力支持——封锁街道或景区甚至是火车站为剧组提供拍摄场地、破例允许摄制组在当地建于1890年的利贝蕾茨图书馆中进行拍摄、投资额超过《碟中谍5》和《007:大战皇家赌场》等在当地取景的好莱坞大片;剧本创作阶段,维也纳幸存者为高满堂提供了大量故事素材。

  这其中,让高满堂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布拉格电影制片厂的老枪械师:“他已经80多岁了,我们拍摄过程中使用的每一支枪,都是他一支一支擦好的。我当时跟他说想拍这个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他的祖父就在集中营中失去了生命。”

  国际化的合作为《最后一张签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语言沟通障碍也让整个剧组充满挑战,高满堂介绍:“我们大概请了35个翻译跟组拍摄,现场就有14个。我们当初觉得捷克人的英语没有什么问题,但后来才发现演员们都只能使用捷克语进行表演,这让我们的沟通十分困难。不过好在演员之间心灵相通,还可以靠眼神、肢体语言进行沟通,让拍摄顺利进行。”

  “这样一段历史,中国人不知道,却在国际上耳熟能详。”高满堂表示,这部剧能够让中国影视作品真正地走向国际,“中国文化想要真正走出去,要靠真正的历史,高扬现实主义。这部剧现在已经被6家国外电视台订购,希望更多的外国人能够通过这部剧了解中国人曾经在战争年代作出的伟大贡献。”

  想让年轻人记住历史

  谈及该剧未来在国内的收视率时,高满堂却表示了无奈。“这潭水不干净,年年喊打,却年年没打着,就像当年中国足球的‘黑哨’一样。我曾看到一部剧,从播出第一周的第十六名,一跃升到了第二周的第一名,影视行业收视率造假的问题,想想都觉得可怕。”高满堂直言,“不过,我相信法律没有睡着。这个问题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只要中国的司法机关介入进行调查,从副主席到教练员再到裁判员都治理一下,乱象很快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电视从业人员要有信念,该出手时就出手,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高满堂表示,自己对业内各大影视公司追逐大IP、小鲜肉的现象表示“心好累,并毫无意义”。“观众认识鹿晗、李易峰,却不了解历史。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历史剧、抗战剧,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随意扭曲历史事件,我对此真的很气愤。我们最起码应该尊重历史,秉持正确的艺术追求,能给后人留下一些真实的、珍贵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而这也是我创作《最后一张签证》这部剧最主要的目的。”高满堂补充道,“我不想讨好年轻人,但我真的想让年轻人能知道《最后一张签证》的历史,然后非常珍爱并收藏这段历史。我相信原创作品最终会展现自己的优势,业内人士的眼光要长远,要相信观众正在走向成熟,最终市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