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
扬州日报胡俭:我和两位打工仔
2008年记者节胡俭与大学生交流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我和两位打工仔》的故事。我也曾是个打工仔,高考落榜后,我当过图书管理员、报纸投递员,安装过有线电视……哪行挣钱我就干哪行。然而,我总是不甘心如此单调的打工生活,经过十年的自学考试,32岁那年,我从一名乡镇通讯员变成了记者。
2006年,我采访了一位农民工,他叫颜展红,他用行动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打工,除了挣钱,还有梦想。而他实现梦想的道路,比我更艰辛、也更坚定。
颜展红跟我一样,黑黑壮壮的。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天要打两份工;下班之后,帮人扛煤气罐。从2002年开始,每年捐资助学6000元。
他攒钱的方式,非常特别:每扛一罐煤气,能挣2块钱,从中拿出5毛,作为农民工子弟的助学基金。他一心帮助贫困的打工仔,只因为当年的一句诺言。
早些年,女儿跟随他进城读书,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啊,校长破例减免了借读费。颜展红当时激动得一拍胸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回报社会”。
知恩图报,令我佩服。采访老颜的时候,我陪着他扛了一整天的煤气罐。满满一罐煤气,重30公斤,累得我腰酸背痛。晚上,我瘫坐在楼梯口,帮老颜算了一笔账:一年要攒下6000块钱助学基金,那就需要扛12000个煤气罐,平均爬上四层楼,高度是11米,一年下来,上下楼梯的高度累加起来,相当于15座珠穆朗玛峰!
我一下子找到了新闻发力点,这篇人物通讯见报后,颜展红真的“红”了,他光荣当选“十大温暖中国好人”。 看了我的报道,很多人都加入到老颜的爱心助学行动。
今年一月份,累计捐资助学近10万元的颜展红,被中宣部确定为“扶贫攻坚典型人物”。时隔十年,我再次采访老颜,他原先扛一罐煤气,“蹭蹭蹭”一口气能爬上六楼,如今,则要歇脚两三趟,累得气喘吁吁的。看着他艰难爬楼的背影,我鼻子一酸,老颜真的老了。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又多打了一份工,晚上,帮一家单位看大门,就为了每月多挣300块钱。
我问老颜,您都快六十的人了,干嘛还这么拼啊?他拉着我的手说,我已经帮助了70多个学生,我想凑成整数,帮助100个孩子,再不加把力,我的就真的来不及啦!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老颜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你坚持不懈,就能够梦想开花、人生出彩。采访 “打工局长”陈家顺,更让我相信:作为一名记者,用心写好每一篇报道,一样能帮助很多人。
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长,分管劳务输出工作。2010年,云南省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陈家顺护送50名老乡来到扬州打工,陪着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多月的时间,老乡们都称呼他叫“工头、大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堂堂一个局长,为什么要隐瞒身份、亲自打工呢?陈家顺的一句话打消我的疑虑:你只有吃过民工饭、干过民工活,才知道民工有多难。采访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细节,曲靖的农民工兄弟,每人一份《打工手册》,那是陈家顺一字一句整理出来的打工注意事项。比如:零钱和整钱要分开存放、每周固定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一声平安。这位老乡告诉我,“每次翻看《打工手册》,总让人想起‘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哪”!
当晚,我一气呵成,写出一篇800多字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全国近百家媒体跟进报道,央视《新闻联播》连续5天追踪报道陈家顺的故事,并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电视台播出,许多欧洲观众认为,“打工局长”的故事非常有趣,让他们改变了对中国基层国家公务员的看法。
2016年,组织扬州好人义工进社区服务。
“打工局长” 陈家顺一下子成了“网红”,他还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的这篇消息也因此荣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最令我开心的是,因为这篇报道,扬州市把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曲靖的农民工兄弟,让他们圆了打工致富梦。
颜展红、陈家顺,一生难舍打工情。回头一想,这位两位特殊的“打工仔”,不就是我的新闻引路人和圆梦人嘛!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好记者”?那就是“用好故事写好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年来,扬州先后有4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其中一半以上的凡人善举,来自我笔下的原创典型报道。我们还组建了“扬州好人义工总队”,让越来越多的好人抱团行善。
他们的故事,常常提醒我:这个世界上,需要聪明人,更需要下笨功夫、用真感情的人。为老百姓当记者、为困难者做义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管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难,我走定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