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西部学刊》>>2016年12月

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才让卓玛
2016年12月28日16:36 |
小字号

来源:西部学刊

摘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统战工作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在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统战工作同样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力求从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等出发,梳理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求民族地区高校促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1]高校统战工作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是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民族地区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民主党派、留学归国人员、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地方,聚集着党外各方面人士,更是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闻传播领域,民族地区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的适合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重视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法宝”作用,对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将大有裨益。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形势

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引进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增大,同时,伴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舆论环境的壮大,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了新的形势。

(一)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进一步扩大

首先,在教师队伍层面。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民族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了一定成果:许多沿海的、甚至是归国留学人员也加入到了民族地区高校的知识分子队伍中来;一些民族地区高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本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赴海外学习培训,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和能力。这也使得民族地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许多高层次人才、从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对象。由此,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在教师队伍层面扩大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士、少数民族人士等,这种变化使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面临巨大的变数和压力,统战工作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为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其次,在学生层面。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民族观将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和地区的和谐发展,高校统战工作理应高度重视这一群体。“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基地和源头之一,对大学生的统战工作应是源头的源头。”[2]而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相对较多,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既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又要着重于少数民族学生、有宗教背景的学生、港澳台和海外侨胞学生以及民主党派背景学生等。

(二)统战工作难度加大

其一,统战对象价值呈现多元化态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开始向包容的多样化方向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趋向多元化。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思想渐渐突破疆界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壁垒,在世界各国交流汇聚,加剧了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就民族地区高校而言,传统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内地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文化、西方文化等在这里汇聚,不同思想在这里交锋,师生价值多元化在所难免。

其二,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民族分裂分子的重点争夺对象。国内外分裂分子利用民族地区高校相对偏远、少数民族师生人数众多等特殊性,不仅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大做文章,通过各种手段,尤其是网络散布反动观点,诋毁党和国家的形象,还利用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动,甚至派人到民族地区高校“留学”或资助这些学校的少数民族师生到国外访学、留学等形式进行思想渗透。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待遇相对较低等原因,一些教师容易受到“资助”的诱惑,而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政治意识和是非鉴别能力不足,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和从众心理,容易感染负面情绪。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统战工作还要加强民族团结、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等工作。

二、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与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民族地区高校和其他高校一样,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传播新思想、新技能,培养合格人才的基地,也是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类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但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民族地区高校因其所在的特殊的地理方位和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环境,还肩负着维护地方稳定、民族团结等重任。其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主要着重于培养能够扎根民族地区的、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而言,要着力培养出有志于服务民族地区、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过硬的新闻理论功底和业务技能,并且懂民族习惯、习俗,熟悉当地社会环境的专门人才。

(二)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首先,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条件与当今新闻事业发展情况不相匹配。当今新闻传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民族地区新闻事业也借力新媒体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现实要求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在强化新闻理论教育的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尤其在新闻业务能力教学方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制约着高校的办学条件,以青海某高校新闻学院为例,依托新校区建设,软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录音室、演播室、融媒体实验室等尚在建设之中。此外,囿于民族地区薪资待遇等问题,教师辞职、调离至内地等现象较多。

其次,新媒体时代信息接收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新闻教学难度。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民族地区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面,新媒体成了绝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师生获取新信息的手段。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新闻教学的难度,因为当各种声音、观点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时,很多负能量、负面信息甚至反动信息难免侵蚀民族地区高校师生的头脑。比如杨改兰杀子并自杀事件,有些师生辨不清主要矛盾所在,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关于“盛世蝼蚁”言论的文章,被别有用心的理财营销广告所利用。这对新闻传播教育中的舆论导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再次,“网络一代”的兴趣点与新闻教学重点不相一致。新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现实中学生的政治素养令人担忧。目前的大学校园中,本科阶段都是90后的身影。90后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他们是真正的“网络一代”,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与其他年代生人有着鲜明的不同。他们注重个体意识的表达、注重消费生活,对政治冷漠。有研究援引了2014年中组部发布的数据做了说明——“在校大学生党员人数为224.7万人,与同期在校大学生总人数2 547.7万人相比,所占比例偏低,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政治参与度不足。”[3]另外,有学者在北京高校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当代大学生“青年大学生群体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成就有高度的评价,但政治参与度不高;对中国共产党有很高的信任度,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具有较为正确的认识,但政治信仰严重缺失”,[4]这些问题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院系学生中同样存在,另外,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有信教倾向。

三、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密切相关

由于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的特性以及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

第一,做好统战工作的根本与做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根本具有一致性,即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1]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他还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1]

第二,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和范围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客体具有部分重合性。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党外教师群体,也包括党外学生群体;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体为高校教师,客体为在校大学生,这两个层面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党外新闻传播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既具有参政议政的政治角色,又具有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他们的党性原则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和内化直接关系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成效。

第三,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难点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难点交织在一起。如前文所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生态,各种声音、观点交织在一起,难免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党外人士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上各种负面信息也会影响新闻传播院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和坚持。比如网络中一些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影响。[5]

四、民族地区高校统战工作促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6]民族地区高校新闻院系直接担负着培养和造就扎根民族地区的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队伍的重任,做好这些院系的统战工作,将有益于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第一,用各种激励机制留住高层次人才。近些年,民族地区高校新闻院系引进了不少高学历人才,甚至归国留学人士,但是由于待遇、发展瓶颈等各种原因,这些人才真正能留得住的比较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教学科研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很多党外高层次人才都是教学科研骨干,甚至是学科带头人或重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是推动新闻院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地区高校统战部门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尤其是关于个人发展、成就方面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这些高层次人才立足本职科研教学,同时还要建立意见征求制度,引导他们为学科、院系发展建言献策,使之对学校、对院系充满主人翁式的归属感,从而真正留住人才。归国留学人士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此外,民族地区高校新闻院系中,部分党外高层次人才利用新媒体开设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已经成为小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舆论领袖,这部分人士也是习总书记特别指出的统战新对象。

第二,充分利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历史机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是为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摇篮,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后备人才,是推动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党和国家培养可靠的新闻后备人才队伍的关键部署,是强化新闻传播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关键布局。首先,要加强新闻教学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使之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堂教学、科研工作中;其次,要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院系学生的头脑与实践中。

第三,要在学生群体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业务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这也是统战工作之于学生对象的重要形式手段。具体而言,可以依托民族通识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区独有的文化、习俗、民族政策等。此外,由于在当前国际传播环境中,民族地区新闻国际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还要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会用国际眼光看待民族地区新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俞正声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21.

[2]娄延.浅论高校党的统战工作应从大学生抓起[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

[3]陈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

[4]李伟.青年“政治冷漠症”陷阱——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三大纠结[J].人民论坛,2012(24).

[5]中共中央党校第32期中青一班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调研报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7).

[6]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刘云山出席[N].人民日报,2016-02-20.

(责编:石思嘉(实习)、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