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见字如面》被誉"综艺清流" 读信人对书信有情怀

2017年01月17日07:41 | 来源:北京晨报
小字号
原标题:读信人 对书信有着独特情怀

  2016年的最后一天,中国首档读信类节目《见字如面》悄然开播。在娱乐至死的综艺霸屏时代,这个主打“纯美”风格,一位演员,一张讲台,以朗读书信为全部内容的节目在各大卫视一片热闹喧嚣的跨年晚会中独树一帜,获得了豆瓣9.3分的高分,被不少网友称为“综艺里的一股清流”。日前,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见字如面》中张国立、何冰、王耀庆三位读信人,他们都对传统书信有着独特的情怀。

  张国立:第一次写信是给母亲

  《见字如面》已播出三期,作为读信人,张国立已有三次登台,其中他演绎了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也和王耀庆携手演绎了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朗读韩愈给鳄鱼写信时他敲山震虎、恣肆挥洒,演绎曹禺回复朋友黄永玉率真的真挚情感时,他收敛沉潜,豁达稳重。对于书信文化,张国立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自己写的第一封信是给母亲。

  “妈妈写字慢,我替她代笔”

  张国立年轻时经常写信,“见字如面”,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张国立干脆地答应了节目的录制。“那是我经历过的”,用张国立的话说,他感受到了失去很多年的东西一下子又找回来的感觉。“书信是最早人与人之间分隔两地情绪和情感交融的方式,你见到我的字就如我们见了面一样,我有深刻的体会。”

  16岁,张国立参加工作第一次离开了家来到了贵州。临行前,母亲嘱咐他到了以后尽快给家里报个平安。到了贵州以后,张国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写信。当被问到人生中写过最重要的一封信的内容时,张国立幽默打趣道,“我可不像王刚一样给毛主席写过信,我还没写过重要的信。”然而,张国立却对自己第一封写给母亲的信记忆犹新,“我人生中写过太多的信,写的第一封信是给妈妈的,我记得很清楚。”张国立说,“妈妈写字写得慢,刚开始妈妈让哥哥代笔给我写信,后来哥哥参加工作走了以后,我回来替妈妈写信。”

  “会沉浸在写信人的情感中”

  在《见字如面》整个录制过程中,张国立需要朗读八封信。在准备过程中,张国立会提前把生僻字或是一些难把握的字查字典标上音标,一句句地顺。“读着读着就忘记我是在做工作了”,张国立坦言,练习过程中有时会沉浸在这种写信人之间的情感和情绪之中,瞬间会觉得好感动或好难受。

  在参加录制之前,张国立曾接到导演组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我们特别不希望你们朗诵,特别特别不希望”,这一点让张国立犯了难。踌躇后,张国立选择了最大限度上贴合原作者,避免二次创作,但仍加入了一些朗读的元素。“我觉得传达语言的东西都要有朗诵的元素在里面,如果没有,就没有情绪的传递。”张国立说,“这样跟观众有一些交流是让他们了解信的最佳方式。”

  在张国立看来,读信是一个很自我的空间。“我作为读信者的时候,我和原作者面对的人不同、心情不同、情绪不同,所以我的语感、语气肯定会不同。”

  “曹禺黄永玉的信不算批评”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随着《见字如面》的播出,著名画家黄永玉与素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往来的书信成为了众人热议的焦点。有人说,这是一种文艺批评,但张国立却不这么认为。他坦言,如果说这封信是文艺批评的话,那它的意义就颠倒了。

  “我看到的不是文艺批评,而是朋友之间是可以说真话的。”在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中,不仅有中肯的建议也有热忱的表达:“我爱祖国,所以爱你!”在张国立看来,现在的人很难再做到。“你看他不但说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而且还直点出你为了你的官位失去了个性,你很难想象两个老艺术家的交流像年轻的孩子一样真诚。”张国立说,“但是现在的人绝大多数是互相称赞,批评?还是别提了。”

  何冰:第一次写信的女生是现在的老婆

  在娱乐圈中,如何利用话题炒作几乎是每一个明星的必修课程。“某某明星献出综艺首秀”、“谁谁又献出了综艺处子秀”更是话题炒作中的“火爆炸点”。不少明星在选择自己的综艺首秀时往往非常谨慎,对于“新人”来说,选得好往往可以“轻松上位”,对于“老人”来说,选得妙又往往可以再炒一锅“回锅肉”。然而,面对这样的“行业规律”何冰却不以为然,在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综艺节目的前提下,何冰悄无声息地把自己的综艺首秀献给了《见字如面》。在接受采访时记者得知,对于书信,何冰有着一段特殊的回忆。

  “第一次写信是和女生传纸条”

  大多数人对于书信的理解是比较正式,装进信封贴上邮票的才叫书信。何冰则不然,在他的理解中,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第一封信实际上是上课同学之间互相传递的小纸条。他说,我的第一封信就是上课时传给女生的一张小纸条,那个女生就是我现在的老婆。

  对于自己和爱人往来书信的内容,何冰坦言,谈恋爱以后的往来书信,缺少了传纸条时那种浑身战栗、上下忐忑的心情,所以记不太清了,但是第一次传纸条的情境自己还记忆犹新。“我记得我当时特别害怕,寻思着她要把纸条交给老师怎么办?”对于纸条的内容,何冰努力回忆后称,肯定不是我爱你。“好像是晚上去你们家做作业吧”,何冰说,“后来也写过明天咱们一块上学吧,借我块橡皮这样的话,其实就是没事闲扯,但总想说点什么。”

  “最重要的信是录取通知书”

  1991年,何冰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从此踏上了自己的话剧之旅。在聊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时,何冰坦言,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封信曾让自己浑身战栗。

  “这封信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在接到信后何冰坦言自己想试着撕开,但是无论如何真是撕不开。“我们那个年代考大学是太重要的一件事,在那个年纪这关系到我的未来,甚至关系到身家性命,它意味着你全家人在街里街坊的面子,要是考不上,真是无言面对江东父老。”

  然而,在接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除了何冰和姥姥真心高兴之外,其他人却喜忧参半。“我姥姥认为考上大学就行,作为孩子我已经胜利了,我自己也特别激动,因为我喜欢表演,但是我妈妈高兴之余却问我怎么考了这么个大学,你怎么没上清华、上北大?”

  “会很认真地给别人写短信”

  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大量社交软件地出现,信息沟通变得越来越快速,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简洁,甚至有时经常产生歧义,无法正确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这方面,何冰依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习惯。在他看来,如今面对面的沟通对方都未必会理解自己,如果不认真面对每一条信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微信我不怎么用,还是一直在用短信”,何冰坦言,在写短信时自己会非常认真地给别人写。“我觉得人与人交流就得有一份尊重在里面,现在有的人为了图快图省事,有时候发来的信息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就不要提什么诚恳了,连基本意思都表达不清楚,所以网络语言我一概不用,该标点的地方我一定标点,就是为了起码我能把我传递的内容给人说清楚了。”

  王耀庆:读李白的信压力很大

  在《见字如面》中,读信人王耀庆声情并茂和热情洋溢的表演成为了节目的亮点之一。在朗读他的偶像——功夫巨星李小龙写给妻子琳达的信时,王耀庆从潇洒走上台的那一刻起便俨然李小龙附体,上来首先笑着解开西装外套的扣子,然后给出一个经典的李小龙用右手大拇指扫鼻翼的动作,使全场观众会心而笑。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耀庆也坦言有一封李白的信自己拿捏起来有点犯难——《与韩荆州书》。

  “读李白的信让我想到自己”

  公元734年,李白写了一封求职信《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为达目的,在这封信中李白对韩荆州极其恭维和奉承,可以看到当时寄人篱下的李白艰难的处境。然而一番马屁后,李白又笔锋一转,开始了自吹自擂,“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云云。从这些话里又可以看出,李白即便是求人办事,也依然有些“理直气壮”。

  王耀庆坦言,读这封信让自己压力特别大。“诗仙想要去求职,在我的想象里他应该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在里面,这是在他年少轻狂的时候写的,是他的人生里面极其丰富的一段时间,首先他肯定极为自信,但这毕竟又是一封求职信,所以也不能太张扬,可是诗仙又希望对方能够看到他身上的优点,还得顺带拍马屁,这个拿捏蛮难的。”王耀庆说,“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年轻时我会觉得我也能做得像别人一样好,但是没有机会,所以慢慢发现其实机会并不是非要去争取,而是先要不停地转变自己。”

  “选择第三者的角度去演绎”

  在《见字如面》中,读信人王耀庆需要朗读12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写出的信件。其中包括,中国铁运之父詹天佑、诗仙李白、诗人顾城、末代皇帝溥仪、大文豪鲁迅以及科幻大师刘慈欣等等。对此,王耀庆坦言自己很难完全模仿。“我拿到信后说实话有一些疑虑,我会想这是不是在二次创作?”然而,王耀庆最终还是选择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演绎信件。“我无法完全还原作者的情感,但是它确实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希望用现代人的角度去解读它,这样会比较有趣。”

  提到二次创作的问题,对配音演员有一定了解的王耀庆表示还有一个原因是无法避免的。“一般人去观赏电影或者影视剧的时候,他们会以为是看到的影象决定了自己感受,实际不是,是声音先行。”

  ■记者观察

  我们其实都知道自己有点躁

  在《见字如面》确认开机以后,每一位明星接到导演组邀请时都爽快地答应了,而且他们知道节目组的制作经费有限。总导演关正文说,这8位明星哪怕有1位按照商业价格找节目组要钱,他们都得破产。据笔者了解,陈道明原本也想参与录制《见字如面》第一季,但因档期缘故搁置了,为此,他非常后悔。

  一位演员,一个讲台,没有任何修饰,《见字如面》就这样开播了。明星之所以愿意不计酬劳地参与,一方面是他们或多或少都对书信文化有着自己的情怀,一方面也源于他们对于这档节目的自信。而关正文显然对此更有自信。

  这样一档节目从关正文初期的设想到节目最后开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它走到了其他综艺节目的前面,此前,没有以读信为内容的综艺节目。所以,除了与电视台、视频平台的沟通,关正文首先要做的是说服自己的合作团队。记得节目开播前,笔者在和关正文聊天时他就曾多次提道,“他们都不信这档节目能火,我觉得能行。”言语之间,满满的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关正文相信今天的观众需要这样一档能静下心来聆听的节目,因为现实生活中让我们躁动不安的东西太多了。

  果然,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这档朗读书信为全部内容的文化节目在全国各大卫视一片热闹喧嚣的跨年晚会中杀出了重围,不但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和收视率,更是在播出当天即斩获了豆瓣9.8分的高分,被网友称为“综艺里的一股清流”。以此而言,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有点躁。

  在综艺真人秀霸屏的时代,这样一档堪称“素颜”的文化类节目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用关正文的话说,大批观众早就受够了那些不动脑子只有傻笑的综艺节目了。在书信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关正文看到了这一现象,也看到了观众内心的需求。在外人眼里,关正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者。当然,在笔者看来,关正文固然是智者,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电视人有所反思:在当下的电视市场环境里,他们是不是太过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准了呢?

  而更重要的则是,关正文团队为之努力的不仅是《见字如面》这挡热门文化节目,更以此表达了他们对以书信为代表的传统情怀的一种守望。(韩英楠)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